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研究员带领团队选育的油菜新品系YN171,经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含油量达到64.8%,比我国一般品种含油量提高了55%以上,再次刷新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纪录。该品系的选育成功,为我国高油油菜育种和高油基因调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亲本资源,预示着油菜含油量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9份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含油量、芥酸、硫代葡萄糖甙和油酸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种子平均含油量44.49%,明显高于周边省份和我国油菜种子平均含油量;削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种子平均硫代葡萄糖甙含量48.95μmol/g,芥酸含量20.75%,油酸含量为10.79%,均低于周边省份种子硫代葡萄糖甙、芥酸和油酸含量;2)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无论在水平分布上,还是在垂直分布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其中:优异品质的种质资源在水平分布上,主要集中在28-31°N×89-93°E之间;在垂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海拔3550~4000m之间;3)发现了6份含油量50%以上的野生油菜种质资源,5份低硫代葡萄糖甙的种质资源,3份低芥酸材料,1份油酸含量接近50%的高油酸材料,为油菜生产和育种提供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06,(11):100-101
我科学家育出世界最“油”的油菜用一种聚合育种、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新方法,我国科技人员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检测显示,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4.72%%。比国际上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此外,这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比目前长江中游大面积推广的普通油菜品种也高出25%%以上。“如此高的含油量油菜并不是转基因品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所长王汉中说,“如果拿到青海等高海拔地区种植,含油量至少还能提高2至3个百分点。”据  相似文献   

4.
黄子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栽培种,与黑子油菜相比种皮较薄,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且饼粕中的纤维素含量较黑子低,能极大地改善菜籽油和饼粕的商品质量,因而成为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为黄子油菜的种质资源鉴定和辅助育种提供了有利的帮助。目前,黄子油菜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方法主要是RAPD、SSR、RFLP等。文章主要就这些分子标记在黄籽油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相关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学家宣布,他们运用基因工程新技术,成功地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的含油量,并培育出了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所的陈锦清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首创了一种油菜含油量调控技术。这种技术采用反义PEP技术途径,有效地调控了光合产物的分配,提高了种子的含油量。此外,通过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究小组还获得了“超油1号”和“超油2号”两个油菜新品系。这两个品系的含油量均比受体品种提高25%以上,提高幅度是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最高的。其中“超油2号”的含油量高达52.8…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6,(11):26-26
用一种聚合育种、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新方法,我国科技人员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油莱新品系。检测显示,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4.72%。比国际上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每天吃的农作物,大多是通过人工培育种子种植长成的。但是,在地球固有的环境下,育种的速度并不快。那么,如果我们换一个与地球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去育种,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于是,人类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太空。来自太空的种子太空育种也叫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的种子或试验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高真空、高洁净、微重力、  相似文献   

8.
黄良彬 《内江科技》1998,19(5):17-18
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是育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最重要的中间试验,是实施“种子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自八十年代以来,对六大农作物水稻、玉米、红苕、棉花、油菜除每年承担省区试外,还由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了全市新品种区域试验,是全省各地、市、州组织区试作物最多的单位之一。通过区试,各大作物示范、推广了一批已审定的新品种,普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历时5年于2018年顺利完成中期评估。本文概述了该计划实施5年来的阶段性进展,特别是在调控株型发育和籽粒形成新基因挖掘、遗传调控网络解析,创建复杂农艺性状遗传网络的新方法,建立分子设计育种新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但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而且为主要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前期研究进展和管理实践,本着集成升华和跨越发展的思路,本文还介绍了未来项目集成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I0005-I0005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1-1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12.
<正>说到太空植物,就得先说太空育种。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培育新品种的作物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近红外色谱检测收集到的200份西藏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筛选出具有潜在的育种材料。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含油量与蛋白质、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硫苷、芥酸及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对材料聚类分析,分为5类,并筛选出30份优质种质资源,其中1份双低白菜型春油菜品种NMZM040,为西藏当地油菜品质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胜利油菜的家谱谈起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已经推广种植一个油菜的优良品种——胜利油菜。它的种子的出油率较高,含油量45—47%;耐肥力强,对毒素病和霜露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为什么这个品种具有这么多优良性状呢?这就得要从它的出身,从它的家谱谈起了。胜利油菜在分类学上属于欧洲油菜,是从欧洲油菜中选出的一个优良品种。它同一些白菜型的油菜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2014年,突破性油料育种攻关团队围绕品种选育、材料创制、制种技术和配套技术四个关键,经过持续多年的协同攻关,初步构建了油菜育种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一是突破性油菜新品种选育。育成较对照增产或增油10%以上的"德民油5号、德名油1号、中绵油783"等突破性品种6个,育成含油率大于45%的高油品种"川杂NH1219",申请或获得新品种权保护7项。攻关组育成油菜品种在省内外推广应用1542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7亿元。二是优质油菜种质资源利用。育成通过田间技术鉴定的亲本材料10份,首次育成保持率为98%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油菜育种专家。他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四十多年来,领导和主持的油菜科研共育成14个油菜品种,育成品种推广面积2.2亿亩,增产油菜籽53.5亿公斤,新增产值136.4亿元。在建立杂交油菜品种选育、亲本繁殖、杂交制种、种子纯度鉴定、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产业化开发的科学体系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孙寰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农作物栽培、育种研究,造诣颇深且在业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他是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惟一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大豆及生产大豆杂交种方法"科研成果的获得者,也是在中国和美国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权人.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9,(5):6-6
据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网站介绍,该学院的植物学家与国际同行近期启动了一项历时4年,耗资417万欧元的名为“复合育种”(RECBREED)项目。他们希望通过该项目研发出一种高效基因靶技术,进一步开发农作物高效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项目简介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邹剑秋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生物质能源甜高梁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与应用”囊括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高糖资源创新技术、亲本系创造技术和不同细胞质利用研究,融合了常规育种、辐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DNA导入等育种技术。系统研究了能源甜高梁的遗传基础、选育方向和选育技术。该成果的创新与应用使亲本系集聚了群体材料、zerazera族材料、A1细胞质不育系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20.
他曾连续在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选育科技攻关中取得重要突破,育成的“绵新油19”含油量达45.2%,创四川省油菜含油率纪录;他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为偏远地区农民增收上亿元;他一手打造了叫响全国的“油研”品牌,使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开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累计推广面积1亿亩。他,就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杜才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