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踏上轻骑,马到成功。” 如果说这个广告创意叫绝的话,中国轻骑摩托车集团总公司还有更绝的: 1984年建厂之初,“黑老鸹”、“油老虎”一样走俏赚钱,厂长张家岭却独具慧眼,瞄上了日本K系列项目; 1988年10月,引进成功,当年生产摩托车11.3万辆,实现  相似文献   

2.
加强职工培训,提升职工业务技能素质,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山东莱钢集团运输部坚持以人为本,从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积极加强职工培训,实现了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们洪都工业集团作为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多年来一直非常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我们补充人才的一个主渠道.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我们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师资队伍建设是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文章结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实践,从教师培训方式、人才引进渠道、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时代造就人才,企业呼唤人才,“精兵”“强将”的人才哪里来?四川蜀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做法是,努力挖掘、着力培训、用自己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该集团从酝酿筹建起,就着手构思人才招聘和培训方案,当宣布集团成立,新员工培训也随之开始,对面试、笔试、总审遴选出的应聘人员组织岗前培训,把培训重点放在提高员工素质上,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人才的培养,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理念和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和培训的体系。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鲁商集团")是国内大型国有零售企业,多年居山东省零售业首位,集团把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不断丰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企业和人才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以鲁商集团为例,通过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为企业提供市场经济下人才培养的成熟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德国莱茵TV深圳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中心"在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揭牌,标志着深圳市总工会与德国莱茵TV集团联合开展的"深圳国际化质量人才专项培训活动"正式启动。培训引进德国职教模式,将为深圳各类型企业中从事质量、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者、工程师、企业中高层人员提供价值400余万元的国际质量管理培训课程,培养约1500名国际化高端质量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德国莱茵TV集团在制造和服务等领域有许多成功的培  相似文献   

8.
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创名牌企业首先要创名牌员工"做为企业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理念,在职工教育工作中,切实做到。 在实际职工教育工作中,公款力电机集团针对不同岗位需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对新职工采取了"理论学习+生产学习"的培训形式,培训时间为7天,系统地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法制、生产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工艺、厂情厂史等教育等,再进行为期3-6个月的试岗,试岗期间采取导师带徒弟的岗位操作培训,试岗期满后,再决定去留;对在职  相似文献   

9.
一、构筑培训体系,提供充电机制 2003年,中国北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十个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承担起在高新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中,培训和提高技能人才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环境,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进步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项目推介会上,上海晟融集团总裁黄伟民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和装备业基地之一,集中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制造业企业。而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上百万家企业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中缺口已接近70%,严重制约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上海晟融集团经过考察,决定在苏州太仓市投资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1.
引进先进理念,建立高效机制,推动培训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树立培训投资观念,引进先进培训模式与管理标准 职工培训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理念上也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树立培训就是投资的观念。改变以往"内部培训是休息,外部培训是疗养"的休闲模式,变培训消费为培训投资。加强对培训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估。对每一笔投资,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坚持重点人才重点投入,紧缺人才优先投入,"不为企业创效的培训坚决不搞"。 推广CBE培训模式。开发制定了22个工种、46个岗位的DACUM大表。  相似文献   

12.
刘康 《中国培训》2003,(12):11-12
为加快技术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2002年9月,劳动保障部启动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北京、天津、大连等30个重点城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车集团公司等10大企业集团率先启动了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截止今年6月底,全国共依托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214家机电项目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共有9.2万人参加机电类高级技工培训,其中参加短期培训的7.3万人,参加学制教育培训的l.9万人;有4万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中,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和各行业、企业集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2004,18(4):62-62
本刊讯:记者从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了解到,企业信息管理师首次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时间定在2004年6月6日。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针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开展的全国性鉴定考试活动。此次全国统考只包括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企业信息管理师两个等级,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的鉴定工作由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直接负责组织开展试验性培训鉴定,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目前,各省劳动保障部门正在加紧受理当地培训机构开展此项工作的资格申报,随后,该职业资格培训将在全国陆续开展。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采取面授培训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及制冷空调成套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服务为主业的大型骨干企业,近年来,生产能力迅猛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先后获得国家银奖和国际金象奖。集团公司所属冰轮股份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企业取得较好的业绩,是与企业领导重视人才和人才的培养、职工的培训教育分不开的。几年来,企业除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更新人才结构外,还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培训制度,对在职员工持之不懈地进行岗位培训,从而使企业干部和职工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  相似文献   

15.
“名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把企业人才多途径地知识更新作为大事抓紧抓好。”这是江苏森达集团公司董事长朱相桂企业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森达集团把搞出1~2项发明、开发出1~2项新产品、受到县以上单位表彰、被集团誉为劳模、评为最佳干部和最佳工人、有技术员含质检员以上职称和先进工作者的职工定为人才,对这些人才,集团公司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更新知识培训。一、培训更新集团建立培训委员会,分别由董事长、总经理和人事培训部主任担任主任、副主任委员,下设一个班子专抓人才培训。在培训中,有15~20天的短期培训,…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是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汉航集团技校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大胆改革教学体制,适应市场需求,为西部开发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下大功夫。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减学制:把以前的三年学制缩减到一年或两年;二是增专业:除了原有的微机、电子、车铣钳磨、机修、模具和焊工以外,今年新增设了电脑排版、汽车驾驶、汽车摩托车修理等专业;三是降学费:为了减轻城乡居民的负担,今年学费由去年每生每年1400元降至900元。入学成绩前20名者学费减半,汉航集团子弟一律实行免费培训;四是强管理;为了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今年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徐矿集团把深化"创争"活动,提高到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和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企业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徐矿集团也相继荣获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优秀科研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示范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奖等称号。  相似文献   

18.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河北省化工龙头企业,全国纯碱和粘胶行业的排头兵。近年来,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循环经济与科技创新项目深入开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06年三友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岗位使用、制度激励三个环节,切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技术工人素质。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兴企之源,是强企之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职工培训工作是国有企业获得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如何打破常规的培训,让职工培训真正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宣钢炼钢厂把探索创新职工培训模式,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难题之一重点破解,紧密企业发展的实际,建立起针对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的三种培训新模式,促进了职工素质全面提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法宝。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人才为前提和保障。在企业围绕人才的吸收、引进、招聘等展开的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企业间竞争的另一个重点区域——企业培训工作已为众多成功或发展较快的企业所认识、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