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谦谦君子、豪豪丈夫不是饱读诗书之人。书可以启智,书可以治愚,书可以给人以灵性,书可以造就伟人。而“读书养气”则是李建永的独特感受。他视通万里,博采中外,议论古今,分别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是养气,是输入;写作是释放,是输出”、“写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写作能力是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但写作绝不是快速技法训练能成的,而在于支撑那些组合为"文章"语言的文化根系和文化底蕴。读书——养气——作文,是写作学习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我们学习语言,学习写作无不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阅读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简明、连贯、得体、丰富和幽默。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启恩益智,积累写作素材,阅读可以开阔胸襟、陶冶情操,昔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读书可以养气──培养做人和作文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写作能力是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但写作绝不是快速技法训练能成的,而在于支撑那些组合为"文章"语言的文化根系和文化底蕴.读书——养气——作文,是写作学习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读书小议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很难停下匆忙的脚步,在古道长亭外沏一壶香茗,拿起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很多人则是为了升学、为了工作、为了金钱名利而读书,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6.
题记:“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亦可养也。”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指导孩子甄选书籍,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们在优秀的文字中浸润成长,在字里行间碰撞思辨,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整个班级自然也就能够形成勤读善思、沉静儒雅的班风和学风。  相似文献   

7.
台湾学者黄春贵从多角度对《养气》篇进行了解读,认为气盛方可文工;养气有内外之分;养气有关才学。《养气》篇所讲的是怎样才是创作时的最佳状态,虚静后的气盛才有可能达到文工的目的,此外他把养气分为内外,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刘勰论述《养气》篇的目的——通过养气创造一个理想的写作状态,而养气与才学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写作中作家修养的重要性与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刘勰养气思想中的"气"属于自然体气、生理之气的范畴。其"养气"思想包含有两个突出特征:第一,保养好体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不要过度劳神苦思;第二,强调气的个体差异性,顺势利导,不要勉强。养气思想的提出与汉魏以来社会动乱、朝不保夕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汉魏以来崇尚"养生"的社会风尚以及个体意识的觉醒等几方面只有渊源关系。刘勰"养气"思想至今依然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值得潜心品味和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9.
台湾学者黄春贵从多角度对《养气》篇进行了解读,认为气盛方可文工;养气有内外之分;养气有关才学。《养气》篇所讲的是怎样才是创作时的最佳状态,虚静后的气盛才有可能达到文工的目的,此外他把养气分为内外,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刘勰论述《养气》篇的目的——通过养气创造一个理想的写作状态,而养气与才学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写作中作家修养的重要性与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人精神成长和充实的第一需要,读书是写作的前提。读好书让人求真、向善、爱美,丰富、净化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修养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11.
读书要思考,思考的标志是能提出问题,而要提出问题必须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并能疑人之所不疑。当我们的论文选题确定后,读书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对观点与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还要注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读书要思考,思考的标志是能提出问题,而要提出问题必须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并能疑人之所不疑.当我们的论文选题确定后,读书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对观点与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还要注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邢瑛 《快乐阅读》2012,(33):120
日记是写作的有效辅助手段,善于写日记的人,他的文章一定很出色。古往今来的大作家、大学者,大都有很好的日记习惯。作为一种练笔的方式,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先读好书。读书时必须有选择地读,专心致志地读,要不耻下问,积累知识,善于劲脑筋,辨别真伪,学会养气。这样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读书养气     
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成丝;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人读百家书,故能养其气。读书养气,自古有之。读书能够养正气,骨气,才气,大气,锐气,豪气。如果说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个人修身养性之气,那么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则是一种民族正气,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的粮食是一种民族骨气。  相似文献   

16.
读书养气     
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成丝;人以读书,故能养气。读书养气,自古有之。读书能够养正气,骨气,才气,大气,锐气,豪气。如果说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个人修身养性之气,那么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则是一种民族正气,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帝国的粮食是一种民族骨气。如果说王勃27岁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是一种才气,那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是一种大气。如果说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锐气,那么,项羽“彼可…  相似文献   

17.
贾里日记     
一个人的写作是很奇妙的,能说得人不一定会写。我觉得写作写得好,主要是心里有东西,文章里有心灵的力量,在写作中能把这些真切的感受流露出来,文章就有了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养气     
从青年到中年的几十年间,除亲朋好友之外,接触和交往过的人也不算少了,但能让人长久记住的,大都是那些知书达礼的气质优雅者。这让我坚信读书界常说的一句话:阅读养气。"养气"之"气",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作风习气。养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立德修身的过程。"养气"当然贵在于"养",而"养"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唯有学习,才会让我们不断地"懂得"。每一部经典著作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写作者。他们在著书为文时,无不释放出自己的学养之气。曹丕就曾  相似文献   

19.
海伦公主:童话《日记王国旅行记》里的主人公(海伦公主原名穆冰凇,1995年10月29日出生,喜欢读书、写作、踢毽子……)。她的日记写得很棒,很多人看了她的日记,再看看她的个头,就会有流泪的感觉,激动呗!  相似文献   

20.
读书重要吗?很重要。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说明读书不仅可以增长一个人的知识,更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虽然多读书对于整体提升当代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生普遍不愿读书,即使偶尔读书,也是被动的读书。要想让广大中学生达到"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的读书境界,我们必须善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让他们乐于阅读,主动阅读,广泛阅读;真正达到悦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