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辽河油田提出了建设“双千”型企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建设“百年辽河”的宏伟蓝图,为企业全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行业。德州房屋建设综合开发集团总公司似“建设美好生活、打造城市记忆”为宗旨,以“质量百年。服务永远”为经营理念。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承受着强大的压力,如何从林立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个企业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1984年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至今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我国企业逐渐探索的这20年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并不多,比较国外企业几十年近百年的企业文化探讨和建设历史来说,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4.
“文化制胜”——企业百年长青的成功经验,使无数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刮目相看。事实证明,当企业真正面对较高层次的市场竞争时,必须要靠丰富完整的优秀企业文化作为有力的支撑。但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靠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来实现的,它需要切切实实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我认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继续致力于企业的“内和外顺”。  相似文献   

5.
胡江浩 《职业圈》2011,(32):18-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电网公司出版的《企业文化手册》是推进“三个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基本价值理念体系,进一步强化“一个国家电网”观念,树立“我是国家电网人”意识,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玉红 《职业圈》2014,(15):106-106
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四十多年发展历程的企业。先后获得“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在董事长领导下,以谋求人类健康为宗旨,奉行“以德制药,药济民生”的企业文化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德药百年企业。  相似文献   

7.
谢启开 《职业圈》2014,(8):9-11
“三年发展靠机会、十年发展靠管理、百年发展靠文化”。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的灵魂,企业间高层次的竞争由商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培育、造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尊重、承认每个人的劳动和成就,激发所有员工潜能的企业文化势在必行。而基层家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凝心聚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拟从基层家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对策,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8.
吴玉龙 《职业圈》2012,(22):58-59
真正的连锁企业是以“打造百年品牌”为出发点和终点的。因为动机的不同,他们在做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外国的沃尔玛大型超市连锁、肯德基洋快餐连锁、耐克服装连锁,还是中国的东来顺涮羊肉连锁、北京全聚德烤鸭连锁、北京同仁堂药店连锁等,都是以打造百年连锁品牌为目的自营连锁和特许连锁企业。百年品牌的连锁企业的成功有六大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韩秀红 《职业圈》2010,(11):41-41,43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要“过”和“不及”,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原 《职业圈》2008,(25):40-42
为总结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的卓越成就,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实践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加快特色企业文化管理与实践创新的步伐,值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在全国人民喜迎百年奥运之时,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改革开放30年:  相似文献   

11.
周宪海 《职业圈》2011,(12):35-35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自1999年改制、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在继承原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基础上,下大气力创新打造“以德建树,以信取赢”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项目建设,探索“三运一评”到基层、到项目的新途径,取得“四个提升”显著成效。保障了集团“一基两线、两大产业、三次崛起、百年德建”发展战略的持续加快推进。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创新高。  相似文献   

12.
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自1999年改制、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在继承原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基础上,下大气力创新打造“以德建树,以信取赢”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项目建设,探索“三运一评”到基层、到项目的新途径,取得“四个提升”显著成效。保障了集团“一基两线、两大产业、三次崛起、百年德建”发展战略的持续加快推进。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创新高。  相似文献   

13.
姚超伟 《职业圈》2013,(35):140-140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莱斯特在其《21世纪的角逐》中指出: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支撑的企业将会失去发展所必需的营养,企业发展就会面临困境。煤炭企业走过了风光无限的十年,进入了“寒冬”,有人甚至称之为“北极”。曾经的高需求、高利润掩盖了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味的注重生产并没有打牢企业发展的根基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当寒流袭来,许多企业纷纷关门大吉,这是煤炭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机制时的病态。因此,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打造百年基业,提升应对风险和造福员工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是根本选择。作为执行者,只有正确认识到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才能积极思考并采取对策,使该项工作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建设“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以企业文化为源,加强文化建设,夯实建设和谐企业的思想基础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坚持以文化铸魂,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人千事、支持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当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人推进,如何让国网公司“五统一”企业文化落地基层,建设与“三集五大”体系相适应的优秀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国网浙江嵊州市供电公司为例,对县级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基层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程和长效学习机制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夯实企业发展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保障,为企业科学健康发展凝聚活力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五统一”①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②,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两个一流”③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是公司自身发展的诉求,通过组织、普及、工程落地及调研,不断实践、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7.
玉茗 《职业圈》2014,(31):89-91
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企业家思想、行为和文化秉赋的反映。登上聊城交运大厦,品鉴一件件折射其历史的物品,感到“企”如其人,“优质诚信”是其核心价值观;“建设更强大、更富裕、更文明、更和谐的百年交运”是其愿景;“负责、服务、共赢”是其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8.
张付勇 《职业圈》2013,(29):143-143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带动全新的价值观念.在“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及“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下。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流。逐渐为企业领导者所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核心是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目标是达到安全保产、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安全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用自身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来保证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  相似文献   

19.
赵量芳 《职业圈》2013,(8):10-11
建设以员工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我国民营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世界经济潮流中立足并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谐的“人和”企业文化.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一、建设我国民营小企业“人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建设以员工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我国民营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世界经济潮流中立足并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视了企业中“人”的因素。可以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和谐的“人和”企业文化,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管理机制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成长,对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怎样建设我国民营小企业的“人和”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崔东荣  赵军  王哲 《职业圈》2013,(2):9-9,12
企业民兵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民兵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是赢得“战场”和“市场”的有效途径。创新方法手段向企业民兵文化建设的质量要效益,突出民兵双重身份特点有利于形成企业民兵文化建设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