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的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所以,每天快乐地面对工作和学习是我对自己和我的学生的要求,实践中我也比较成功地实施了我的这点理念。许多同事开玩笑问我:“每天和学生‘斗智斗勇’,你不累吗?”我总是笑着说:“学生陕乐,我就快乐;学生幸福,我就幸福;学生喜欢我,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我对“减负”的含义是这样理解的:把学生的课外时间最大限度地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享受课外生活,就是为学生“减负”。为此,我不懈地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是爱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是爱让我走上了班主任这个岗位;是爱让我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一天天走进学生的心灵。爱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爱让我在工作中变得聪慧,让我感受到工作的艺术魅力:爱让我充分地享受着工作中的乐趣——“互爱”的幸福。班主任的工作是复杂的,涉及面也比较广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仅在问题学生的教育方面谈几点我个人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13,(7):82-83
从一个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 教师让四年级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的转化现象。有的学生说电能转化为光能,如电灯;有的说电能转化为声能,如收音机等。教师对学生的表达非常满意,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声能能够转化为机械能。”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自信地回答说:“老师说话,老师让我去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教师并没有反应过来问题出在哪里,就习惯性地表扬学生说:“很好!请坐下。”小男孩很得意地坐下,年幼的学生继续热闹地上起课……  相似文献   

5.
在我刚担任班主任的当儿,就有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向我面授机宜:进班之初就要树立班主任的绝对威信.对那些“刺几头”一定要先发制人.切不可受制于他;等把学生捋上路以后,班主任就可以轻松管理了。我无限崇拜地请教:该怎么判断哪些学生是“刺儿头”呢?他一脸神秘莫测地对我说:一看头发二看衣.三听讲话听语气。  相似文献   

6.
在短短的几年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每当让学生体会写景文中作者的情感时,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叫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学到鲁迅的文章时,学生总是把文章的主旨理解为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找两位学生谈心,有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对我说:“老师啊,我坐在教室里听课比坐在牢房里还难受。”还有一位学生坦诚地对我说:“上你的课,我都出冷汗呢,紧张得要命。”听了这样一些话,我心中一颤,是啊,在课堂上我只顾津津乐道地讲解,什么时候用心去体会,去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围的学生,去捕捉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王春珍 《班主任》2013,(1):52-52
一次,一个学生气愤地向我诉说着同学对他的欺辱,我耐心地听他说完并认真进行处理。同事好心地劝导我:“干嘛那么认真,学生有成堆的小报告,你处理得完吗?”我说:“我不能辜负孩子对我的信任和尊重。”其实,我还有一段心事没有说出来。  相似文献   

9.
式的启发结合自己所教地区生源的特点,经过深思熟虑,我拟定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分组预习教学任务。课堂:(1)教师主持,学生展示预习成果;(2)教师评价及拓展;(3)学生质疑;(4)学生归纳总结;(5)课堂反馈。课后:复习巩固。实践证明,此套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主动引导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探究欲。反思此教学模式我觉得它的成功之处有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认真地阅读了李镇匹老师的一些著作,也在网上登陆了他的博客。他的一个教育艺术理念就是:尤为注重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对学生的称呼。最令我难忘的是,李老师称呼学生时的高超“艺术”。 李老师在与学生的书信交流巾,开始的称呼都是亲切地称呼学生的名字,如:在给雷雨龙同学的一封信巾他对雷雨龙同学的称呼是雨龙同学;落款总是你的朋友:李镇西。  相似文献   

11.
段云成 《班主任》2024,(1):47-49
<正>大学一毕业,我就来到一所县中担任高一班主任。最初还算顺利,没想到一件措手不及的学生打架事件让我顿时感觉压力如山一般压下来,但更让我意外的是,这件事最终却让我受益匪浅。当头一棒:学生寝室打架事件那天,校长突然打电话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原来我班学生昨天晚上和高二学生在寝室里打架,而我这个班主任却毫不知情。校长严肃地说:“你为什么事先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进行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语文园地五”中关于“数量词”搭配的教学时,我结合教材、大纲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数量词的概念;2.掌握数量词的习惯搭配;3.学会对数量词的灵活运用。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扎实而灵活地掌握了知识。其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梁梅 《教师》2012,(13):89-89
今天下午的天暖洋洋的,人也昏昏欲睡。我走进课堂,为了让学生打起精神就大声地跟学生说:"Good afternoon,boysand girls."学生们也唰地站进来响亮地说:"Good afternoon,Miss Liang."问好之后,我走下讲台跟学生进行Free talk。我指了指窗外暖暖的太阳跟Sam说:"Doyou like spring?"他小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14.
俗语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个人对每一样东西,爱好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理想。我是一名职校学生,要问我最爱什么,我将会毫不犹豫地去告诉你:我最爱我的专业——计软专业,  相似文献   

15.
一 “约定”的缘起 2010年秋,我接了一个新班。第一节课,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似乎在努力看透我;我也逐一打量着他们,努力认识每一个人。学生如此关注我,为什么不让他们写一写呢?于是,我郑重地对学生说:“你们认真观察我,我认真观察你们。一个星期后,你们写我,我写你们。咱们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谁写得像。”  相似文献   

16.
周媛 《文学教育(上)》2013,(24):132-133
一.课标解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叙事写人单元的选文。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等一系列的规定,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景: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讲台下便小手如林,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我……”;有的学生甚至一边举手一边说出自己的答案;更有甚者大声地抢着说自己的想法……当老师叫起一位学生回答时,一部分学生会长叹一声,  相似文献   

18.
张红钢 《考试周刊》2009,(21):179-180
每年的高三毕业班,总会有一些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地面对高考,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在高三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了解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只有清楚地了解了学生的阅读现状,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最近我对全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阅读习惯方面,只有22.5%的同学有经常课外阅读的习惯;47.6%的同学有偶尔课外阅读的习惯;30.9%的同学没有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20.
吴民益 《师道》2012,(10):28-28
新学期第一课的铃声响起,我踏着清脆的铃声,有点兴奋地走进课堂。师生问好后,我笑着对学生们说:“这节语文课,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好奇地议论起来,还以为我改教数学呢。 我打开幻灯,屏幕上出现以下几道数学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