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优选论框架下进行句法研究必须坚持优选论的基本精神,即具有普遍意义的限制条件是按层级排列的.虽然优选论在处理音系学方面取得成功,但优选论本身还处于不断完善发展当中,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说优选论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优选论是在生成音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章旨在介绍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包括生成器、评估器、限制条件等这套语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同时还讨论优选论的操作过程、分析方法以及优选思想所体现出的自然哲学原理,希望文章能加深我们对优选论的了解并能把优选论应用到解释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去。  相似文献   

3.
优选论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各个层面的研究中。优选论从引进介绍到具体的运用,其在国内学界的影响面也在逐步扩大。马秋武编著的《优选论》是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优选论的汉语书。本文以特点解析形式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肖瑞珠 《考试周刊》2011,(27):106-107
本文介绍了优选论的组成、制约条件的类型,以及优选论在音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双向优选论     
刘银亮 《林区教学》2009,(10):52-53
优选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优选论产生于音系学领域,但是,它的基本理论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句法、语义、语用等领域。双向优选论是在优选论的语用学应用研究中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该理论整合了单向的言语产出优选模式及言语释义优选模式,是基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同时优化各自言语行为这一假设提出的。主要对双向优选分析模式进行评述,将阐述它的两个版本——强版本和弱版本,并通过实例来说明该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比最简方案框架中的特征核查理论和优选论的层级排列限制条件对英汉疑问句生成机制的阐释,得出结论:最简方案并没有彻底摆脱语法化的束缚,灵活性劣于优选论;优选论利用并行评估,其经济性优于最简方案,二者中优选论对跨语言生成机制解释力更强;另外,利用优选论的跨语言预测性,可应用于翻译软件、语料库开发等。  相似文献   

7.
《优选论与语言变化》一书是在优选论提出的十年间,相关学者在历史语言学领域研究成果的集成。文章对《优选论与语言变化》一书的构架、背景知识进行了介绍,对该书中的音系研究、句法研究做了深入的阐述,并概括出该书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优选论理论能够推算出符合个别语言的表层结构(即优选项),很多学者以优选论视角研究汉语音系学,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旨在对2012年至2016年汉语音系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综述,对汉语音系优选论在国内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性概括。  相似文献   

9.
张洪明  尹玉霞 《中国语文》2012,(6):483-499,575
本文分析、检讨优选论在现代音系学中的地位及是非得失。我们首先阐述优选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假设、立论的理论优势,然后从音系不透明、完全不合语法、自由变体、过度生成、制约条件共谋及普遍性六个方面反思优选论面临的问题,根据汉语事实对OT做进一步的评估。最后对音系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洪婵 《现代语文》2010,(7):95-97
连续变调是浙江天台话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分析了天台话两字组的连续变调,指出优选论的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处理模式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天台话的连续变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优选论的角度讨论疑问结构的生成过程。优选论框架下的疑问结构分析是优选句法的一个经典话题。文章从形态标记、焦点化以及经济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与以往分析所不同的限制条件来描写和解释wh疑问结构的生成过程及其差异,指出限制条件间是相互冲突的,层级排列是调解冲突的关键。优选论为描写语言系统不同的外化形式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接着试图对英语责备语回应策略进行优选论分析。在采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等某些语用准则作为制约条件时,发现制约条件的不同的等级排序是产生不同回应策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串行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带推导的优选论理论。首先对和谐串行理论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予以介绍和阐释,通过对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的韵律结构进行分析,阐明该理论应用于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上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通过与并行优选论进行比较,凸显和谐串行理论的特点和优势,并指出优选论的发展路向。和谐串行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跨韵律层级的交互性现象,不失为一种更具解释充分性的优选论理论。  相似文献   

14.
优选论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理论原则和音系处理方法,对一些音系问题的解释具有自身的理论优势,并促使人们在研究中采用新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但随着理论的发展,OT模式也逐渐暴露出理论自身的不足。实际上,标准OT模式的理论框架、认知基础及对一些音系现象的解释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后期对优选论的修补与拓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优选论的后续发展值得语言学界进一步关注、思考。  相似文献   

15.
潘凡 《培训与研究》2009,26(1):24-26
本文概略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中英商业购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开展对比分析。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中商业购物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的制约条件排序不同,从而导致其采取策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略回顾了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拒绝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中英商业购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开展对比分析。本文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发现中英语言中商业购物的拒绝言语行为采取策略的制约条件排序不同,从而导致其采取策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的音系学理论,优选论己被应用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运用优选论分析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交际双方交往不深的场合,礼貌原则优先于合作原则;在非正式场合或在交际双方关系密切的情况下,礼貌原则会让位于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8.
优选论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为音系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说是语言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革命。本文拟根据优选论的基本理论假设和相关音系制约条件,找出制约英语规则动词过去时标志-ed的读音规则及其等级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云南方言的单字发音特点做了分析,然后在优选论框架内,对两字组轻声变调情况做了分析研究,通过7个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对候选项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的结论是云南方言不仅具有北方方言语言特征,还具有自身地域语言的语音特征。结果表明,优选论可以对云南方言轻声连读变调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姣 《文教资料》2010,(13):28-30
从优选论来看.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随着所感知到的同一语素的不同表层形式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地调整、补充、制约条件层级体系和不断地重新构建词项底层表达的动态过程。本文简要从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阶段,语音、词汇、语法、词语的意义,以及隐喻的习得等方面。阐述在优选论下的儿童语言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