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习课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梳"、教师点拨"理"、练习中"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自我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初中地理复习课由于时间短、容量大,一般以教师帮助学生复习地理概念、原理,学生高强度的被动再现为主,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基于认知地图的地理复习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注重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既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又锻炼学生地理思维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决定结果的直接因素,因此把握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是决定数学复习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和知识的整合,同时应挖掘蕴含在知识深处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数学概念、性质的认知和理解,以达到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目的。下面以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在加强知识联系中发展认知结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复习中可抓住“在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4.
概念学习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深度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出发,逐渐过渡到相对复杂的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图。生物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种子,通过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复述,经历概念构建的过程,及时纠正其对概念的认知偏差,有助于促进其对概念的理解。以“种群和群落”的复习为例,说明概念教学在复习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智性学习"方式倡导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概念,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和系统地感悟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习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习题,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引导学生把各个知识点加以整合,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同时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在厘清有丝分裂难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减数分裂的概念,感悟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突破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之一"细胞增殖",利于持续学习和再迁移。  相似文献   

7.
俞军 《贵州教育》2010,(24):36-38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不再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学会整理、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不再是知识与技能在浅层次上简单重复的过程,而是拓宽与延伸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不再是把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再次拉回到同一学习原点的过程,而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单元复习得到不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复习是对先前所学知识的回顾,也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意义重大。常态化的英语复习课存在诸多高耗低效的现象。在英语复习课中,教师可以依托学习共同体,以剧引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变"背、默、练"为"考、赛、纠";通过任务层次化和评价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20):68-69
高三生物学复习课应从"专题"入手,宏观把握主干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将零碎知识点联系起来,并通过专项训练,巩固深化运用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有新的思考、新的反思,优化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多向联系,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理论的观点出发 ,以高中数学函数部分复习为例 ,对发展认知结构途径进行了探索 ,旨在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提出复习课可从加强知识联系 ,强化知识应用 ,培养思维品质等方面来发展学生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1.
复习课是引导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是对知识链的一次深层建构,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做好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复习组织工作,将更有效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学有成效.一是课前回顾整理,奏响复习"热身曲";二来课堂温故知新,奏响复习"进行曲";三在课后拓展应用,奏响复习"提升曲",三者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既循环往复,又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77-79
以"细胞分化"这一重要概念为例,阐述在高三复习中如何通过引导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形成生命观念视角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向莉 《地理教育》2014,(7):69-71
地理复习是对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重现或再认识,但重现不等于重复,如果教师习惯于罗列全部知识点,由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炒冷饭”式的地理复习课将会缺乏课堂效率,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激发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以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复习课为例,尝试通过教学对比实验,揭示地理图式复习法的运用效果.一、地理图式复习法的实施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与思维导图、概念图、树状图和韦恩图等方法有相似之处,都可成为地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工具.本研究中的地理图式复习法即将图式教学法运用于地理复习课,引导学生将地理事物及现象和地理问题等,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不断建构和完善自身内部认知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复习质量,是教改的热点和亮点."双结构"教学即是以明了的专题知识结构为出发点,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主线的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教学,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促使课堂教学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智素质达到和谐提高的理想情境,克服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传统复习摸式.  相似文献   

15.
思维导图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放射结构,以视觉形象化的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外化大脑思维图谱,亦称"心智地图""思维地图"。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不同,它以放射性的思维模式和多感官学习为特性,图文并茂,以一种形象可视的图像来呈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左右脑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是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有效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复习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可促进思维深刻化,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复习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关注其拓展功能,使之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形式多变,考查内容多样,为此,在复习课中应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感知和构建认知模型,并以任务为抓手,进行针对性训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认知模型,从而实现“知识→认知→能力”进阶式提升,突破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学习的难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优化复习效果,提升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丁树森 《教师》2021,(9):67-68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反省认知知识。在高中生物复习课前.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不能融会贯通,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架设起这四类知识维度之间相互迁移的桥梁呢?文章例析如何创设特定的情境,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如何在“智慧课堂”环境下,进行课中的诊断释疑;如何依据课堂反馈,为学生量身打造课后的提升空间,从而达到关注学习过程、聚焦概念教学、重视评价作用、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复习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复习铺垫作为新课教学前的一个准备环节,不但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铺路架桥",有效分散学习难点。教师对复习铺垫环节的设计和组织,要根据数学知识演进的脉络,在准确把握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围绕新知识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固定点"或"生长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知情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提供一个良好的认知起点。复习铺垫要追求在课始几分钟内"平中见奇"的效果,需要以"实、精、巧"三字为操  相似文献   

20.
在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围绕核心物质性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解决冲突,以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S02的性质探究"为例,创设基于认知冲突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