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山西蹦床队22名运动员运动创伤情况的调查,探讨与蹦床运动相关创伤的致伤原因、损伤机理,提出防伤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对认识状态显著的蹦床运动,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运动等级和文化程度与状态自信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十分注重艺术性、又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蹦床运动,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此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比赛是推动各项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运动训练的内动力。蹦床运动在我国开展已有近4年的历史了。在国家体操管理中心的领导下,蹦床运动的发展非常迅速,水平提高很快,这与每年举办的全国蹦床锦标赛、冠军赛和少年赛所起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蹦床被列入九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各省市加大了对蹦床的投入,更加推动了蹦床的发展。在今年的体操训练工作会议上,中心领导又对蹦床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2004年奥运会入围,2008年奥运会夺牌。  相似文献   

4.
蹦床项目技术训练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蹦床运动技术训练的心理基础。着重从蹦床训练基本心理特点、技术训练的心理特点及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对蹦床心理训练的一些个人见解,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5.
蹦床运动是一项艺术性较强,高、难、准、稳、美相结合的一个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难是蹦床运动的生命,美是蹦床运动的灵魂。因此,探讨蹦床运动中美的规律、本质与特点,以及涉及蹦床运动美的内涵,其中包括整体与局部、内在与外在、动与静、和谐、新颖、创造等产生的美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蹦床运动中美的基本特征。旨在为蹦床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蹦床与技巧》2007,(1):3-13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竞技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蹦床国际裁判李东建博士,自上世纪末我国正式开展蹦床运动至今,已潜心研究本项目十余年,硕果累累,为我国蹦床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6月,本刊主编戈炳珠教授被上海体育学院学位委员会聘为李东建博士论文答辩会的论文评阅人及评委,有幸参加了李东建博士论文答辩的全过程。结果,李东建的博士论文《蹦床运动技术体系的研究》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博士学位。为此,本刊向李东建博士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把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推荐给广大读者,想必对我国蹦床项目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管理人员、科研与医务人员以及体育院系师生,都会有所裨益。该论文全文共18万余字,下面刊出的内容是这篇博士论文的大摘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本从基层业余训练的角度,阐述了蹦床运动初学帮助与保护的方法手段及其运用时机问题,指出只有正确运用帮助与保护的方法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蹦床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1998年开始我国开展蹦床运动,之后每年都安排了多次全国性的比赛,安排了蹦床八个项目中的四个项目的比赛。九运会将蹦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2年增设了同步项目的比赛。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80.8神经类型量表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男、女42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适合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神经类型为灵活型、稳定型;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神经类型的相关具有显著意义,故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的训练与教学,对蹦床单跳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简要总结与归纳,为今后蹦床运动的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及教学实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1997年底正式开展蹦床运动,到2008年首夺奥运金牌,而且是包揽全部两个项目的金睥。中国蹦床运动十年磨一剑攀上顶峰。两名不满20岁的小将何雯娜和陆春龙,凭借他们出色的发挥和良好的心态夺得了北京奥运会蹦床项目两枚仅有的金牌,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军团最大的黑马。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奥运战略与蹦床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艳翎 《体育科学》2001,21(5):24-26,30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系统地讨论了开展我国竞技蹦床运动的策略。分析认为蹦床的奥运战略和全运会战略为蹦床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但中观策略还存在误区,微观策略还存在盲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重庆市蹦床运动队在12年发展过程中的比赛情况,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蹦床队在2008年的蹦床冠军赛中男子表现比较突出,但是在参加过的三届全国运动会中,取得的成绩平平,继第11届全国运动会后,蹦床运动处于瘫痪状态,教练员和运动员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不尽如人意。结合重庆市蹦床运动开展的具体情况,试提出相关对策,力图在2013年的全国运动会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蹦床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许多教练员,特别是年轻教练员,在训练中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于研究蹦床动作技术上,而对于蹦床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而客观上安全问题始终是伴随着蹦床运动的发展,并且日益突出。两年蹦床训练的实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回顾中国蹦床运动在过去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就。通过分析3届全国运动会蹦床比赛奖牌分布情况,揭示我国蹦床运动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我国选手在三届奥运会中取得的成就和2009年蹦床男女世界排名的现状,得出我国现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蹦床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运动员心理素质不稳定、技术稳定性和难度分相矛盾、后备人才不足等急需改进的地方。提出选准突破口,挖掘蹦床人才,力求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再40佳绩。  相似文献   

16.
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山东省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的现状,从选材、教练员的情况及管理体制上找出山东省蹦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不足和差距,并分析了制约山东省蹦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为山东省蹦床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国家蹦床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蹦床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并对蹦床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指标进行了初步的筛选.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蹦床运动员最重要的8种专项运动能力为网性、翻转能力、平衡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垂直弹跳能力、动作之间的连接能力、时间感知能力和动作节奏;在27项运动素质指标中,耐力素质(专项耐力)和力量素质指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的指标占的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蹦床运动赶超世界水平的可行性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开展蹦床运动和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可行性作了分析研究 ,并提出我国蹦床运动应向“高、难、准、美”方向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18日,对中国蹦床运动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19岁的何雯娜在蹦床女子决赛中夺得一枚宝贵的奥运金牌.祝贺何雯娜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另一个名字——黄珊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于1998年正式开展蹦床项目,文章通过对今年全国锦标赛的动作质量、难度等情况的比较分析,指出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