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在多处提到,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更富有(更有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更聪明、更高尚、更高大. 这里,先说一下更聪明这个目标. 当学生进入学校之初,他们必是在一定意义上聪明的,那么,在经过三年或四年培养之后,他们是否比当初更聪明了呢?他们会不会只是增加了一些知识而并不比当初聪明,甚至还变得愚笨一些了呢?  相似文献   

2.
邢瑾 《辽宁教育》2012,(9):74-75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要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教师应该用"聪明"的手段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进行教学。而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使"每一锤都敲在学生的心上",融生活、时尚、快乐等元素于有声无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对"教学"的真正意义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是引导,是促进,是合作,是激励,是对话,是交往,是互动,是生成,是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灵魂,就是通过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质疑、学会创造;通过学科教学优化学生的大脑,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一、让教育活动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发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更聪明。最佳化教育认为,障碍是教育的宝贵财富,障碍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阶梯,障碍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载体。诊断、矫治不断逼近,教育活动就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发生,这是教育的最佳切入口。人的才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更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二、强化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积极教育基因,教育应该为学生一生负责。在最佳化教育的思想中,把人的成长建立在不急功近利而要为孩子一生的…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要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能力越强,就必须把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学会发问就是途径之一。学会发问是学生主动学习,变得更聪明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高峰 《生活教育》2014,(15):114-114
正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哪些方法可提高孩子智力发育及学习能力呢?专家总结出经科学证实的"让孩子变聪明的9个建议"。学音乐。有研究表明,学音乐可让孩子更聪明。儿童学音乐可锻炼右脑思维,提高智商和学习成绩。学习音乐时间越长,受益越多。研究还发现,自小学习乐器的孩子反应更敏捷,长大后更聪明。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和原理,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跳出教科书的束缚,学活书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追求。一、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位学生,让他们都能享受到…  相似文献   

8.
IQ俱乐部     
谁都想说:我聪明!我更聪明!!我更更聪明!!!哈哈,别吵了,别吵了,想知道谁最聪明还不容易,快快加入我们的“IQ俱乐部”,挑战IQ极限!  相似文献   

9.
如果有人夸你聪明,你一定很高兴。怎样才能更聪明呢?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聪明”两个字吧。“聪”和“明”这两个字里包含的感觉器官有耳朵、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解题中,怎样使自己更聪明一点、增强应变能力呢?聪明不聪明与智力有关,智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组成,智力强的学生必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常看到老一辈的人对小宝宝说:"乖!多吃点鱼,吃鱼会 聪明喔!"其实这话还真不假,吃鱼不但会让人更聪明.还可 以保护心脏血管,甚至会让人更快乐。英国脑营养专家发表研 究成果表明:吃鱼能健脑哦!  相似文献   

12.
谢娟 《考试周刊》2009,(24):132-13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们变得更聪明呢?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探究教学,就是让学生动手体验、自主建构新知的大舞台。下面我就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教学谈一点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既让人与众不同,又让人与众相同. 普通的年轻人,甚或年长的人,无论是来自农村、来自城镇、来自草原、来自高原,进入大学,便是为了他们更有知识,更聪明,更有智慧,更富于创造.所谓创造,就是做出与众不同的成就来.大学教育,当然应当为此目的去工作,让学生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与文化,让他们到战斗的最前沿去,让他们成为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教育就是为了让普通人不普通.这个目的不只是学生、家长、学校所追求的,也是政府所希望的.中国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还在花大力气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并以此带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正>公牛看见红色会生气?蚯蚓被切断一定可再生?野生动物和人类接触会变得更聪明?《奇妙的朋友》不"奇妙",就让本文带你揭开动物世界的神秘面纱!谣言一:野生动物和人类接触会变得更聪明。猩猩和人类接触,可以让它的种族进化得更聪明,不仅是猩猩,所有与人关系紧密的动物都在进化,一代比一代聪明。  相似文献   

15.
表扬,即对他人言行举止的公开赞美。《表扬的力量-有进步就好》一文中提出:“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  相似文献   

16.
1.让教育活动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发生。最佳化教育认为,障碍是教育的宝贵财富,障碍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阶梯,障碍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载体。诊断、矫治不断逼近,教育活动就会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发生,这是教育的最佳切入口。人的才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更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2.强化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积极教育基因,教育应该为学生一生负责。在最佳化教育的思想中,把人的成长建立在不急功近利而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这个基点上,牢牢抓住培育和矫正学生素质发展基因这一关,让教…  相似文献   

17.
龚程颖 《时代教育》2009,(9):183-183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真正教育学生,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爱心、耐心、信心--这把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去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更健康,更聪明,更快乐.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相似文献   

18.
谢翠祥 《中学物理》2012,(12):40-41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本质上是要让学生变得更聪明一些的,对聪明的朴素理解就是指知识掌握得更多了,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选择策略了,知道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了等等,也就是三维目标的具体体现.在诸多要素中,思维水平的教育是最重要目的,高中物理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美女自述     
号称青州第一美女的李曼真同学一直泡在蜜罐里,被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宠着。她一直认为,没有人比她更可爱更聪明。那么她究竟怎么可爱,怎么聪明呢?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20.
要组织好一个讨论,教师必须针对讨论的问题,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先期的预测,如学生对讨论的问题会有哪些想法、学生会采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他们可能会得出怎样的结论、讨论能达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有效组织和调控讨论,使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老师在教《愚公移山》一文时,让学生讨论愚公与智叟谁更聪明,大部分学生都会受到课文内容和已有观念的影响,认为愚公聪明而智叟愚蠢,即“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