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童永翔 《物理教师》2002,23(4):32-33
熔化和凝固是自然界普遍、常见现象 ,但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尚处在形成物理思维的最初阶段 ,要真正理解熔点、凝固点 ;晶体的一定的熔化 (凝固 )温度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吸热 (或放热 )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 )及熔化和凝固图像的识别等难点知识 ,就要依靠观察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来辅助、实现 .若用冰做实验物质 ,会难于控制实验节奏 ,更难以展现说明熔化吸热、凝固及凝固温度不变、凝固放热等现象或过程 .因此 ,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的演示实验就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同时 ,学生能否亲自观察到较理想的实验现象 ,就成为实验…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0页关于观察物质的熔化现象演示实验中 ,用海波、松香的熔化 ,分别观察晶体、非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 ,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课本的实验中是用海波来观察其熔化过程的 ,虽然实验不太难做 ,因为海波的熔点低(4 8℃ ) ,但只能观察它的熔化过程 ,而很难观察它的凝固现象。况且 ,实验操作较麻烦 ,实验不容易做 ,若要观察物质的凝固过程在一节课中很难完成。课本没有做物质的凝固过程实验 ,是因海波很难凝固 ,而若用萘来做 ,萘的熔点和凝固点又较高 (80 .5℃ ) ,实验时间过长。我改用下面的…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熔化与凝固》一课中的晶体熔化实验是为研究晶体的熔化过程而设计的(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此实验装置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本着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我以本节实验课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课(以冰的熔化为例)。在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几点要求:1.仔细观察实验(观察是创新的前提)。2.作好实验记录,并根据记录做出温度—时间图像。实验结束后得到如下结果:1.实验记录:2.T—t图像:如图2所示。从图像上我们看到实验没有达…  相似文献   

5.
张之麒 《物理教师》2002,23(2):29-29
由于用冰做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具有取材方便、熔点 (凝固点 )明显、成功率高、易于控制等优点 ,因而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并提出了各种实验方案[1] [2 ] .但这些方案仍存在缺陷 :①冰块受热不均匀 ,致使测温泡处温度尚未达到熔点 ,管壁处已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尚未完全结束 ,温度计的读数已超过熔点 .②在熔化过程中 ,用手握住试管底部加热[2 ] ,挡住了学生视线 ,不便于观察物质状态 ;用 5 0℃左右的温水加热[1] ,试管内外温差太大 ,不但增加了温度不均匀程度 ,且使液体升温过快 .为了使这些方案更加完美 ,使实验结果能正确反映晶体熔化…  相似文献   

6.
正这里的"三点"指的是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代表了它们自身的某些热学特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熔点和凝固点的应用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在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研究发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我们平时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是初中阶段最难做成功的物理实验之一。此实验不仅耗时较多,还极易出现“熔点不准”、“熔点不稳”、“熔点和凝固点不同”、“过冷”等现象,仪器损坏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为了突破实验中的难点,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通过反复实验,总结了一套较为可行、成功率较高的实验方法。下面我对海波、萘、冰这三种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实验的难点和突破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物态变化     
穴一雪热点解读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时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穴凝固雪时吸热穴放热雪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穴凝固雪时吸热穴放热雪温度不断升高穴降低雪。2.汽化是液体吸热转化成气体的物态变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才能发生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社版)第40页中有以下叙述: “从实验得到,液体在冷却中凝固成晶体的图像如图4—9甲所示,它表明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结构热现象温度定义 (知道 )摄氏温度的规定、单位符号及读法 (知道 )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 (会 )物态变化溶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现象 (知道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理解→知道 )熔化过程中吸热 ,凝固过程中放热 (知道 )查熔点表 (会 )汽化和液化 汽化蒸发蒸发现象 (知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理解→知道 )蒸发过程中的吸热及其应用 (知道 )沸腾沸腾现象 (知道 )沸点及其与压强的关系  (理解→知道 )沸腾过程中吸热 (知道 )液化现象 (知道 )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 )  二、复习指导(一 )温度1 定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做好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难做实验——"低熔点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更好地展示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有物理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研发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低熔点物质熔化和凝固系统"。在具体实验中,若能调整所用的材料,则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中将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安排为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到的图4-8、图4-9的熔化与凝固图象,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1.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学生看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原因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液柱、刻度很细,只有坐在第一排的少数学生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装海 波的试管很细,海波是否熔化难以看清,实验的时间长,大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注意力很难集中。2.演示效果不明显,数据测量随机性较大,易造成演示失败。原因是海波的熔点较低,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难以掌握。初始温度低,演示加热时间就长;初始温度高,演示加热时间就短,熔化现象不清晰,易造成演示实验失败。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倒置,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1课时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学生没有绘制熔化图象的时间。特别是演示实验失败后,所绘图象的直观作用难以发挥,易造成知识结构上的夹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要点(一)熔解和凝固1.定义熔解物质从固态变液态。(吸热过程)凝固物质认液态变固态。(放热过程)熔点晶体溶解时的温度。晶体不同,熔点不同。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作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2.特点晶体熔解(凝固)时,吸收(或放出)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无一定溶点与凝固点。单位质量的某种晶体,在熔点时变成同温度的液体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熔解热。如冰的熔解热是80卡/克。3.条件晶体熔解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中常见这样一道题:为什么一般来说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保持0℃?参考答案的解释为:因为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如果外界温度高于0℃,则冰要吸热熔化,而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不变;如果外界温度低于0℃,则水会放热再凝固,而水在凝固的过程中也保持0℃不变;如外界温度等于  相似文献   

15.
1.固体不一定都有一定的熔点固体包括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固体不一定都有一定的熔点.如,冰是晶体,有熔点,而玻璃是非晶体,没有熔点.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的说法是错误的. 2.晶体的温度达到了熔点,不一定熔化晶体的熔化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晶体的温度达到了熔点就一定熔化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冰的熔点是0℃,但冰的温度达到0℃还需继续吸热才能熔化.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物体的吸、放热过程包括两种,一种是物态不…  相似文献   

16.
热学篇 1.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也就是说晶体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温度时,才能熔化.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非晶体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它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相似文献   

17.
《物态变化》本章当中温度计的使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准确的测量温度,正确的读数是考察的重点;在熔化和凝固当中,出现了物理学中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方法——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观察图像,知晓各部分发生的物理变化及状态;汽化和液化中,我们需要认识到蒸发与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且受到气压的影响,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点);升华和凝华,能够简单分析常见自然现象,云,雨,雪,雾,霜,露.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Ag纳米线的熔化和过热,模拟中采用了一种镶嵌原子势模型.结果表明:自由Ag纳米线的熔点比大块Ag的平衡熔点低,而被高熔点的Ni包覆的Ag纳米线的熔点比Ag的平衡熔点高,即有过热存在.这说明纳米线也可以过热,分析其原因是由于Ag/Ni半共格界面的存在抑制了熔化的形核和生长.  相似文献   

19.
固态碘、二氧化碳和萘等能够升华,为什么有熔点?在怎样的实验条件下,才能使其熔化?利用它们的相图可以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海波的溶化与凝固是初中热现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实验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温度计的读数尚未达到熔点时,海波已开始熔化;在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读数仍继续上升,因此很难由记录的数据给出海波晶体熔化曲线。本人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按下列操作进行海波熔化实验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