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了编一本爷爷爸爸教我做编辑的书。我找出好多年前写的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进行整理,又看到了这篇《爷爷给我改文章》(编者注:本文作者为叶圣陶的孙女)。再看一遍爷爷对文章的修改,觉得他改得真好,对那些改动的理解。也比当时还要深了。早年的文字为如今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更让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2.
我的爷爷     
爸爸的老家在黑龙江,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三个姑姑。爸爸和妈妈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全国解放后他们从东北调进北京工作,那以后有了我和妹妹。1960年,近十年没有回过家的爸爸思乡之情益甚,无奈公务缠身,情急之下只好托人把爷爷、奶奶接到了北京。那年我6岁。  相似文献   

3.
我的爷爷名叫朱一夫。他跟人家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总是说:“撇未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夫。”我在小说里看到过“一夫当关”这句话,那是说守卫险要关卡的武士。可我爷爷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除了一支笔,什么武器也不会  相似文献   

4.
我的爷爷     
爸爸的老家在黑龙江,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三个姑姑.爸爸和妈妈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全国解放后他们从东北调进北京工作,那以后有了我和妹妹.1960年,近十年没有回过家的爸爸思乡之情益甚,无奈公务缠身,情急之下只好托人把爷爷、奶奶接到了北京.那年我6岁.  相似文献   

5.
张晓龙 《海南档案》2009,(3):7-7,19
今年,敬爱的爷爷张云逸离开我们已经35周年了。在我参军之前,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近十七年,爷爷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几十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总是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他的谆谆教导常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6.
我的继爷爷     
我是近而立之年,才见到我的爷爷的。因为他是我的继爷爷,从东北来。  相似文献   

7.
我与范爷爷     
如果不是范爷爷,我想我大概会出现在广州亚运会的报道现场.因为2003年夏天,我是怀着做一名体育记者的理想,跨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开学典礼上,面对台上慢悠悠讲话的和蔼老人,我并不知道他有着那么多传奇式的经历,以及深厚的学养,高尚的人品.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同路人”卢信 在我家的长辈中有“三杰”:孙中山的“同路人”卢信、“乱世报人”邵飘萍、“驼峰”航线飞行员卢伟,他们分别是我的爷爷、外公和父亲。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家“三杰”的故事也颇有些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9.
灰灰     
我曾养过一只名叫灰灰的狗。那些年,农村基本上家家都养土狗。大多数土狗的一生都短暂而辉煌,我家灰灰也是如此。在它短暂的一生中,它曾咬死过数条潜入我家院中欲行不轨的蛇;在与其他想吃我家鸡的同侪近身肉搏中,几胜几平,未有败绩;此外,据说还吓退过胆小的蟊贼。  相似文献   

10.
体味爷爷     
爷爷在走完他95年的历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一生没住过医院.去年11月,得知爷爷生病的消息后,我不顾差途的疲惫,匆匆赶回老家,送他到医院看病,离开他时我心里总不踏实,两天后我再次回到乡下老家,看爷爷病情有所好转,才放心地回到单位.谁知4天后的一个下午,家里打来电话,说爷爷不行了,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赶回家时,爷爷已安祥地离去.我抱着爷爷左摸右看,怎么也不相信爷爷就这样地走了,他是那样平静和安祥,分明就是劳累一天后晚歇睡熟了.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12.
不知为什么,我的选择始终充满争议,记得,学校毕业进单位工作,在选择做驾驶员还是做修理工时,我选择了拿扳手。1993年进媒体,《杭州日报》和《浙江工人日报》全部录取,我选择了后者,大家都说我傻。此次来嘉兴,也是在一片争议声中走进嘉兴日报社,担当起了在浙江平面媒体史上从未有过的职位——视觉总监,分管日、晚报的摄影和美编。然而,要迈出这一步没有一定的勇气是办不到的,尽管年薪30万,要知道,这一跨将结束我30年省级干部事业编制的待遇,档案放进人才交流中心,我将成为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个体户。“你放弃这么好的编制啊?”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的一个工作人员对此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可是,再普通的中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呀,你说对吗 ?  我的特点就是乐于助人。这是因为在我小时候,老是听爷爷给我讲一些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的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形成了一种思想,我一定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上小学了,我也因为具有乐于助人的性格,使得老师和同学经常夸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学李苗苗在准备做作业时找不着钢笔了,向我借。当时,我就只有两支钢笔,一支是我常用的,一支是妈妈送给我的,妈妈送我的这只钢笔我一次都没有舍得用,可是,当我看到她着急的神情时,还是毫…  相似文献   

14.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回民支队,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而我的爷爷周志坚,当年曾是这支部队的营教导员,他在赫赫有名的马本斋队长率领下参加作战,被人称为"周大胡子"。上世纪四十年代,马本斋任命我爷爷担任冀鲁边军分区"回民大队"大队长……本文所要讲述的,便是我爷爷那具有传奇色彩的戎马故事……  相似文献   

16.
共和国五十周年大庆与表爷爷九十岁诞辰是同一天。离这个日子还有一段时间,我意外地收到表爷爷一份与众不同的遗嘱。那一天,我正在为筹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忙得不可开交,小表弟邱兴华风尘仆仆赶来,把一大包东西亮在我的面前:“这是我爷爷的遗嘱。”我暂时放下手头工作,摸起电话要县公证处,小表弟十分果断地制止了我:“无须联系公证处,放在档案馆里顶合适。”接着,他转述表爷爷的临终嘱托:“你老萧表哥是个老档  相似文献   

17.
今天,妈妈带我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到了老家,我在我家的屋檐底下发现了一个鸟窝。于是,我便踩着木梯上去看了看,里面有三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可爱极了。它们的妈妈好像去给它们找吃的了,还没回来。于是我拿来一些小米,用吃冰糕留下的小勺,放上一些小米喂它们。一会儿,它们吃饱了,叽叽喳喳叫得更欢了,好像在感谢我喂它们似的。我抬头向远处望去,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过来,好像是它们的妈妈,我赶紧下来藏起来。看着它们母子团聚的样子,我高兴地笑了。临走的时候,我想捉一只小鸟带回城里,爷爷笑着说:“小鸟是属于它们妈…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不少报刊开辟了生活版或生活专栏.给通讯员开辟了新的写作阵地。我最早写“百味人生”稿还是在1989年。那年.我看到我家的沙发在短短的几年内.更新换代几次。回想起沙发这类家俱,建国初只有高手才使用.而如今沙发不仅进了寻常百姓家.且式样是换了一茬又一茬.我便写出了《我家的沙发》这篇反映生活变化的稿子.被某报采用。此后.在写好新闻稿的同时.我总喜欢捕捉一些生活类信启、,写一些生活搞。去年我探亲时,给80高龄的父母买了一个可以发出笑声的“老人乐”玩具,父母高兴极了。我便写了《还给爹妈一个笑》的稿子被采用…  相似文献   

19.
老编辑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前,也不知何种机缘,我被任命为南开大学出版社的首任总编兼社长。我的编辑出版经历不深,只在20世纪50年代初,做过一份名叫《历史教学》月刊的轮值责任编辑。这次上任以前,我思考、回忆了好几天。当时校长亲自送我赴任,我在全体人员会上发表了“施政演说”,提了几点要求,也作了一些承诺。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大要,冒昧地和年轻一代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20.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