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利用现代青海方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相比较的方法,对青海方言中留存的一些古俗语词做了考释。并认为,作为语言的活化石,青海方言古俗语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亲属称谓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成员,对其考察,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也可以研究词汇的历史变化。甘肃方言"父亲"称谓丰富多元,有"父、爸、爷、爹、达、哀达、阿达、老子、大老"等汉字表示语音的书写形式,其来源,既有从古汉语中继承来的,又有受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而留存下来的,也有汉藏语底层的遗留,还有可能是语言接触形式的。通过考察,我们还可以从甘肃方言"父亲"的称谓的用字上看出甘肃方言语音方面的一些时间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3.
方言新闻传播的特质分析及其优化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方言新闻是媒介和受众双重选择的结果。方言新闻以其独特传递新闻信息的魅力赢得了较大的收视市场,但同时也因它与大众媒介的传统行为和功能的不一致而受到非议。本文从方言新闻传播本身的特质分析出发,探索广播电视媒介中的方言新闻如何在批评和赞成中实现优化。  相似文献   

4.
方言电视新闻节目因具有本地特色,蕴涵当地文化习俗的特点而迅速升温,且其节目风格生动活泼引发了观众空前的收视热情。但使用方言制作的电视节目由于人为地设置了语言障碍,增加了社会交际的成本,延缓了推广普通话的进程,影响交际效率和沟通,使交流产生狭隘性。要力求方言节目扬长避短,以促进整个电视媒介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中方言留存着一大批源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语单音词,从这些单音词我们可以看出关中方言的历史层次较为复杂,上古、中古汉语遗存较多,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汉语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叠置并存于关中方言之中。  相似文献   

6.
董海颖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189+191-189,191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媒介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当前媒介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媒介凭借社会与大众思想的多元与开放,展开了一场慢慢渗透的影响。电视节目在此也开始百花齐放,花样百出。方言电视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也就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多元化媒介环境中的方言电视的讨论。从其方言电视的传播者,接受者以及对整个媒介生态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学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理、历史及民族的影响因素,武威方言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方言在古今演变过程中发展缓慢,大量古语词和古语音在今语中得以留存。武威方言在许多古籍著作中都留有印记。探究古词语和古语音在令语遗存,对了解地方文化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武威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有的已改变为与本义有联系的其他意义。本文选取11个有特点的古语词加以考释,探求方言词语流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根据这部分词语的使用范围,力图揭示影响宁夏方言词汇面貌的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19,(3):45-48
方言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志在语言研究、普通话教学、了解地方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重视。但当前方言志的编纂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没有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二是记录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三是行文不够规范。以滁州为例,对方言志的编纂提出了以下相应对策:一是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二是要注意撰写的全面性、准确性;三是要注意行文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南方方言中的底层词,除了保留在口语中之外,还能从地名通名中觅得踪迹。本文所讨论的"圩"就属于这一类词语,通过追溯其读音和释义在方言中的留存与变异,不仅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读音困惑,更能清晰地了解到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