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讯     
2007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5月30日,由方正集团主办的“2007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创新·共赢”。国内新闻出版行业近千人齐聚会场,共话中国数字出版的未来。会上发布了方正集团数字出版战略,并推出了一个数字出版物发行平台——全新的爱读爱看网(www.idoican.com.cn),能够在线为读者带来几十万种正版电子书和上百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朱音)“2007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5月30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产业峰会已经是方正集团连续主办的第五届年会。在这届峰会上,方正集团发布了其数字出版战略,提出与新闻出版业“创新·共赢”。  相似文献   

3.
6月30日,以"共建云平台同享云服务"为主题的"2011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梁成林,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阿帕比董事长方中华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1,(19):21
本刊讯(记者刘菲)6月30日,以"共建云平台同享云服务"为主题的"2011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梁成林,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阿帕比董事长方中华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由方正集团主办的"第六届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5月16日开幕。本次大会以"同发展共超越"为主题,为了体现数字出版在推动传统出版领域的勇于探索精神,本届峰会摆脱了过去的地面大会形式,完全在互联网上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为本次大  相似文献   

6.
潘继增 《采.写.编》2022,(11):106-108
数字出版作为传统出版模式的改革和延伸,它推动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并使出版朝着以读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全新的产业形态,为传统出版带来创新发展的压力,但同时也为二者的融合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对此,为进一步推动传统出版的转型,本文展开深入研究,分析数字出版方式带来的变化,并提出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建议,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图书市场的发展以及出版业的变革提供新的思路,以期提升出版工作的市场适应力。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消费者中的大规模普及,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同样,数字技术对于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作为出版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2006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为213亿元,2007为年362.42亿元,2008年为530.64亿元,而到了2009年年底,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99.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50.6%,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的生产总值。数字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出版产业正在急速“数字化”,其逐渐呈现的“数字格局”却缺乏传统出版业以内容为核心的价值模式.本文立足PGC模式下的出版建构,指出其带来的对数字化出版从机制、主体、符号、受众、方式等方面的专业性转向,表明今天数字化出版的核心应是从内容上架构对品牌的认知传播,并以旅游出版的实践案例探讨PGC模式下的数字出版的多重模式与产业升级,揭示其在数字出版中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梁雪 《采.写.编》2023,(3):139-14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并作出具体部署。本文介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总结了传统出版的转型策略,并提出数字出版会面临的问题,希望为出版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昕  刘森 《现代出版》2013,(5):75-78
乔布斯不仅为IT产业带来变革,也对数字出版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尝试通过创意数字产品推动自助出版的发展,他的以商业模式解决版权纠纷的策略、“一体化”“封闭化”产品开发思想、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产品设计理念对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深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7年3月27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首次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进行了全方位梳理与总结。内容涵盖了互联网出版、电子图书、游戏出版、手机出版、数码印刷、数字版权保护等诸多方面,范围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数字出版的脚步在我国迈得越来越扎实,管理上日益重视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生产中日益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产业规模呈倍数增长之势,业已成为我国传播领域中一支朝气蓬勃的集事业功能和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生力军,研究和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对于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指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今年初启动了"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第二次)的调查研究和撰写工作,本文即该年度报告之一部分,在此刊出,以先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12月9日上午,方正集团正式与上海张江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参与共建第一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以及方正集团领导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打响了国家大力发展数字出版行业的重要一枪,方正集团也成为首家落户该基地的重量级企业.据悉,双方合作项目包括移动阅读终端研发、图书门户运营,以及数字复合出版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14.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1年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上,多数传统出版企业的代表表示,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出版虽是趋势,可面对网络盗版、利益分割不清等情况,只有少数出版企业尝试数字化。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版产业的转型需要在不同的领域探索,大学出版社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中商业模式急需创新。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数字出版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云计算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构建尤应重视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6.
方正印捷数码印刷连锁是方正集团投资推广的数码印刷连锁品牌。方正印捷的特许加盟商将能够获得方正集团在数码印刷系统、出版业务资源和方正品牌的强力支持,可以站在出版印刷“巨人”方正集团的肩膀上和方正集团一起服务于快速增长的中文按需图书出版、可变数据印刷、个性化印刷、网络印刷等新兴市场,并从中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进而取得创业的成功或长远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业界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认识经历了技术中心、内容中心和读者中心3个阶段。技术中心论关注技术引起的传统出版编印发等业务环节以及读者阅读概念的整体重构;内容中心论使出版业回归内容主题,从强调技术体系的自我构建,转为多主体产业发展链,为开放式发展出版业打开了大门;以读者为中心,利用数字技术来开发和利用内容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读者群及出版市场,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及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理念。基于读者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理念,才是更好地发挥技术、内容资源的效能,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正在出现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给出版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出版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即来自数字技术的挑战。网络出版正在改变出版的形态。有人把它看作是继造纸术、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书业革命。正像人类历史上蒸汽机和电力的发明曾经改变世界一样,数字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正在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个全面“E”化的时代正在来临,出版业也不例外,而且出版业被认为是受网络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冷静分析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找出它们不同的运行范式,对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自2010年《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数字出版在内容供给、产品形态、传播渠道以及出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出版“十四五”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出版营销作为数字出版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同样经历着营销体系的全方位变革。为此,文章指出了数字出版营销的变化,归纳了当前阶段数字出版营销的主要方式,由此反思和展望数字出版营销的策略升级。  相似文献   

20.
魏凯 《出版广角》2015,(17):22-26
2015年对国际数字出版产业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国家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国内,“互联网+出版”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主旋律;国际,数字出版产业多方参与者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创新发展模式,迎接机遇、应对挑战。笔者拟对2015年度国际数字出版进行总结,与大家一起回顾2015年国际数字出版的每一个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