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是伴随着法律与道德的融合与分化进行的,整个发展的主体脉络就是“礼法”的有选择地互融而形成的“礼法文化”.中国法律的发展方向上应该再一次塑造符合时代和民族的新的“礼法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是伴随着法律与道德的融合与分化进行的,整个发展的主体脉络就是"礼法"的有选择地互融而形成的"礼法文化"。中国法律的发展方向上应该再一次塑造符合时代和民族的新的"礼法文化"。  相似文献   

3.
杨玲  谢保峰 《兰台世界》2013,(12):30-31
“礼治”与“法治”虽然彼此对立,却又紧密相连和渗透.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以“礼治”为发端,以“法治”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构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倡导家国一体,推崇守法明礼、重教亲传、鼓励修身养性等优秀理念,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对中国传统家谱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正确认识,积极利用,科学传承,突出中国特色,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加强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谐图书馆的构建着重在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包括建立和谐的图书馆各层面的人际关系、对外的和谐关系和营造和谐的物理环境,包括馆舍设计与布局等,还有就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高校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建设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阐述了和谐图书馆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不和谐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了高校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对策。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8.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着力方向,也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聚焦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文化创意产品,结合文创产品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案例,讨论传统文化的物质性属性与价值性特征。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形成是物、人与文化三种要素的交互过程,而文创产品的价值功能体现为共建意义、消费满足和媒介叙事的三重建构。在物质性转化中“,物—人—文化”的三者互动,正是充分利用了文创作为“物”的媒介功用,激发了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价值性延展中,文创产品则调动了其文化属性、商品属性和媒介属性,将创意与文化相结合,将消费与体验相结合,将传播和链接相结合,满足了社会中各方的多层次诉求。  相似文献   

9.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根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档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媒介,积极构建和充分发掘档案文化资源,助力根亲文化发展传承,是河南省各级档案馆工作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刘丝雨 《东南传播》2020,(12):56-59
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中有过辉煌,也遭遇到发展瓶颈,然而其始终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可谓是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模范,通过对其和近年国内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将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提供经验。结合近年国内优秀的动画电影案例,探讨在文化融合语境下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从"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和"动画技术的运用"中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李文杰  付淑娥 《兰台世界》2013,(11):123-124
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荀况提倡把礼法结合礼本刑用作为建设封建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和“治之经,礼与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通过代际之间口耳相传的“乡村夜话”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受诸多因素影响正逐步“退场”,已无法再承担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新形态的乡村图书馆,应该填补“乡村夜话”消失的“空场”,积极投身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事生产经验、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祖传家训和乡风民俗等传统农耕文化。因此,当前乡村图书馆应该以农民口述农耕文化为抓手,以乡居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断加强乡村图书馆资源、人员队伍和场所建设,从而积极发挥其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耕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延续和历史的记忆,将成为不容回避的文化命题.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灵魂,是新型城镇化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城市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在新型城镇化狂飙突进的洪流中,必须切实坚守“关注城市遗产”“关照城市美学”“关怀城市公民”的城市文化使命.以根植文化自觉为灵魂,以凝炼文化特色为驱动力,以优化城市结构为导向,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关怀融合互动,强调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和谐共生,探索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王龙 《大观周刊》2012,(15):11-11,3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归纳演绎法,从“独竹漂”项目的起源发展及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第九届全国民运会中“独竹漂”项目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变革的认识。认为应从传承与变革两个方面,辩证的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措施,旨在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精神力量。在“两个结合”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十年中积极进取、百花齐放,创造了新的学术高峰。文章在整理和分析了部分代表性期刊的选题与刊文后,观察到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选题与专栏开设中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解读”“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话题,深刻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其核心学术成果也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向度等主题。这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发展时,更加注重实践路径中的人文与价值内涵。在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大期刊应该坚持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价值关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图书馆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秦剑 《图书馆论坛》2006,26(2):48-50
大力加强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谐图书馆的构建着重在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包括建立和谐的图书馆各层面的人际关系、馆藏发展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图书馆总馆与分馆的关系和营造和谐的物理环境,包括馆舍设计的实用性、超前性、灵活性以及个性化和细致化等。  相似文献   

17.
秦英 《大观周刊》2012,(5):233-233,211
礼与法具有历史的渊源和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发展的美系。“礼法融合”对我国当前和谐制度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优秀文化是传承历史文脉,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网络和谐文化是优秀文化在互联网上的综合体现,是传播先进文化,营造有利舆论,传承中华文明,展示中国形象,打造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互联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国已经成为网络大国,中国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9.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原地区有“居天下之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较早开发和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素有“文明摇篮”之称.中原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与发展华夏文明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中原传统文化对历史记忆和文明元素的承载需要保持、发展、传承和创新.增强中原传统文化传承,有效发挥其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文化属性,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慎刑"思想自然应是其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清代慎刑的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准确定位,也是对传统法律观念的进一步改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