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练琴是小提琴演奏者提高自身技艺和进行音乐艺术探索的重要途径。生理机能的保持与发展、演奏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以及音乐处理方式的设计和完善都要通过练琴来实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学科,主要研究认知过程,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指导小提琴练琴,能使演奏者更好的掌握小提琴演奏技术、发挥音乐想象、调整演奏时的心理状态。下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出发,探讨其在小提琴练琴中的作用。1·练琴中的感知觉感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和整体属性的反映。乐谱谱面、演奏的生理动作都会在大脑中产生感觉和知觉,演奏者需要保持敏锐的感觉和知觉,认真识别谱面上各种符号和记号  相似文献   

2.
贺思媛 《大观周刊》2012,(42):34-34
一名优秀的演奏家,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音乐知识、高超的演奏技巧、敏锐的音乐感受以外,更应具有成熟稳定的心理素质。本文试分析钢琴演奏者舞台心理紧张的成因,以期对在今后钢琴演奏中能更好的应对。  相似文献   

3.
潘阳 《大观周刊》2011,(32):203-203,202
钢琴演奏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自由度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体现了演奏者对钢琴演奏技术、钢琴音响的袁层追求,还有,也是更高层面体现的是演奏者对钢琴艺术表现的美学追求。当然演奏离开了技术、音响只谈美学追求是没有基础的,是空谈。倘若钢琴演奏只谈论技术与音响则是显得有些浅薄。两种追求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钢琴演奏一方面让我们思考音乐的美。另一方面则让我们体会演奏者在美学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龚羽霏 《大观周刊》2012,(27):300-302
钢琴演奏是一个极强烈的自我意识过程,演奏者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现象,它包括演奏前和演奏过程中的自我内心感觉,即理性的分析、理解、综合和控制力,对音乐的感受和发自肺腑的情感及表现音乐的创造力。音乐在演奏、教学及艺术实践的不同时期所反映的心理现象已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在高师的钢琴教学中,如何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技能、技巧的训练中,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演出(或考试)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合理运用心理调控,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5.
何倩倩 《大观周刊》2012,(19):22-22
对于钢琴表演的演奏者来说,背谱环节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问题,对于背谱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演奏者对于技术和音乐表现力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背谱环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入手,从各个方面对如何有效解决背谱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对于每个钢琴演奏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演奏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6.
龙玲 《大观周刊》2012,(33):31-31,54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其优美的音色、动听的旋律备受人们喜爱。随着古筝音乐的不断发展,古筝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之间的美系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演奏者作为音乐传达的主体,应正确把握好古筝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蔡赟 《大观周刊》2011,(22):233-233
“音色”是音乐语言的一大要素。琵琶演奏的音色变化直接荧系到艺术表现力。除琵琶本身的不同音区、不同弦序、不同演奏技法所形成的音色不同以外.主要是演奏音色的变化值得探究。它是指演奏者运用多种因素的结合而形成的音色变化,反映了演奏者对乐曲的不同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8.
音乐著作权的保护与限制及其平衡问题,基于音乐作品创作、传播和使用的特殊性,而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著作权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在相关配套的制度建设和执法机制建设中,应当充分注意这样一些特点,以使著作权法制建设更加符合实际,使著作权法律实施进入良性有效的轨道。一、音乐著作权的特殊性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音乐著作权的特殊性1.音乐著作权的主体较多,法律关系相对复杂。以一首被制作成C D的歌曲为例,它所涉及到的主体有: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演奏者、录制者、播出者、出版者等等。音乐著作权主体构成的这种非单一性,源于权利客…  相似文献   

9.
李珍 《大观周刊》2011,(37):124-124
钢琴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塑造特定的音乐形象,同时,要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因此,如何正确把握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之间的关系,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将从从钢琴演奏的情感要求、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情感表现两个方面来探讨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   1.1 数字音乐图书馆   音乐的数字表现对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来说是一个独特的挑战,因为一件音乐作品可能会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一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可能有多个演奏者的版本、由不同出版商出版的版本、甚至同一出版商出版的不同版本以及多种不同的数字记录格式等.用数字格式传送这些不同的版本对于技术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是对于数字音乐图书馆来说,以上每一种表现形式又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字音乐图书馆的价值就在于将数字内容和网络服务结合在一起,使收藏内容变为对音乐的介绍和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邱字 《大观周刊》2011,(18):255-256
中音号口型及呼吸的运用,是中音号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环节。在不同风格,情各异的音豫作品中,正确的用好口型和呼吸。是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每一中音号演奏者,教育者都不能忽视的教学和训练课题。在此前提下,对于中音号的口型呼吸的运用的探索也就非常重要且有意义,我们应更多地、更准确地去掌握好中音号技的运用,使这方面的技术更好地、更完美地服务于音乐。  相似文献   

12.
明代徐上瀛在其著作《溪山琴况》中提出:"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求演奏者要在想象中去追寻乐曲的情感与意境。这恰恰也是纪录片与音乐的关系。这里的弦就是视觉画面,而弦外指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电影《红樱桃》,我们如数家珍:它曾获得“金鸡奖”提名奖,它的女主角曾名噪一时;对于《哀歌——江河水》二胡协奏曲,我们也不陌生,它在德国演奏时赢得过极高声誉,它的演奏者几乎众所周知。然而,《红樱桃》的音乐创作者是谁?《哀歌——江河水》又是谁的作品?我们不知道。我们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杨立青,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是的。这位深受中外同行推崇的音乐权威,对大众来说是个陌生  相似文献   

14.
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全国视听资料部成立于1976年,它的前身是国家图书馆的视听资料服务部和根据1938年法令建立的独立的录音资料馆。录音历史博物馆属于全国视听资料部的一个机构。全国视听资料部的主要任务是收藏在法国正式出版、发行的有声资料,国内外的原版有声资料精华,关于有声资料录制及其历史方面的印刷型、非印刷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提供给各类公众,如:音乐演奏者、民乐研究者、广播界和电影界的工作者等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姚远 《大观周刊》2012,(40):189-190
音乐课堂中的动态教学模式就是让音乐课堂”动”起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和时间,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在”动”起来的实践中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动”起来。本文从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佟雪娜  杨倩莉 《传媒》2021,(17):91-93
人工智能延展了传播过程中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对音乐传播的智能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对人工智能在音乐传播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析.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在音乐信息采集、音乐内容生产、音乐媒介分发、音乐用户体验等传播活动中的渗透现状.其次,分析了人工智能对音乐传播者的核心功能、音乐传播内容的价值、音乐传播媒介的转型发展、音乐用户的体验以及音乐传播的风险等产生的全方位变革影响.最后,提出推动传播过程中音乐内容智能化创新建设、发挥音乐把关人的身份作用、强化音乐媒介平台的监督属性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应对措施,以合理规避人工智能对音乐传播活动带来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7.
唐玉林 《大观周刊》2011,(39):38-38,36
文章从音响形态、作品表现、演奏者审美情趣三个层面来分析和探究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枝法表现形态。然后结合二胡的物理发声与演奏技巧来分析不同音色形态的具体色彩性变化、不同地域二胡曲的风格性技法带来的音色变化、演奏者的个性和对音色的追求形成的千姿百态的音色风格等。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对客观生活中主观感受的表达与组织。音乐在电视片创作中也常常用到,但创作者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重画面轻声音,对音乐的关注程度更低于语言和音效。有时运用音乐也不是主动运用,而是在某种情感、主体特征得不到充分展示时才被动运用的。在电视片中经常遇到这些现象:音乐的进人和退出常常突然;乐句或被生硬剪断或停留在不稳定的音符上,使音乐给人未完的感觉;音乐与同期声在音量上比例失调;音乐情感与电视片的主题、内容不符,影响电视片整体效果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电视片创作中,要进一步增强音乐的运用意识。  相似文献   

19.
影视作品中电影音乐运用好坏取决于音乐创作者和影视编导的编辑水准和对音乐的选材、认识,运用什么音乐形式,要按照影视作品情节需要、人物内心世界渲染去设计电影音乐,影视作品配乐的过程就是电影音乐影响作品的过程,电影音乐会受到影视作品特点和性质制约。所以,创作者必须要具备驾驭音乐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段的能力,在研究把握好声音、影视语言、画面关系之外,还应该从整体结构对音乐音响等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够把握好不同影视作品中电影音乐的特征,才能配好音乐,电影音乐也才能更好为影视事业服务。主要讲述了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影响,即突出电影的主题、烘托环境的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的内心。  相似文献   

20.
在大师对面     
如果人的情感能用数字来计算的话,将近两千八百多场音乐会的亲历使是才四十出头的赵世民对音乐的情感投入。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写乐评,采访音乐家,上大师课等等,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其“发烧”怕是已到了深度昏迷的程度了。然而,发烧并没有影响他头脑的清醒,听乐而不止于听乐,当我们大家都坐在台下沉浸在美妙的旋律当中的时候,他同时已经在想着如何与那些台上的演奏者们面对面了。我想,这就是他比我们一股“发烧友”既聪明又厉害的一着,加上他的勤奋,如今一本漂亮又结实的世界音乐名家访谈现场乐评《与大师面对面》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