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缘起 三十年前,汤旭岩就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对图书馆界前辈的流风余韵,时有耳闻,不觉心向往之。唯独对胡庆生先生的弃文从商,十分不解。走上工作岗位的汤旭岩,邂逅胡庆生先生之孙,欣获其父胡佑盛(胡庆生先生第五子)音信,遂于暇日访之,得与同事李波草就一文,以纪念退出图书馆界的名人胡庆生先生,并为自己解惑。  相似文献   

2.
辞书编纂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也是一项极为艰辛的工作,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将很难体会个中滋味。对辞书编纂之难、之严、之繁,国内外学者均有论述。辞书界老前辈陈原先生说过:“编词典的工作不是人干的,但它是圣人干的!” 编辞书真的这么难吗?回答是肯定的:编辞书真的这么难!  相似文献   

3.
衣带渐宽终不悔——记我国档案学著名学者陈兆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的一天,一架由美国飞抵的波音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走下一位手提铁皮柜的先生。笨重的铁柜与机场气象极不协调。这位先生如此费劲带这东西何用?原来这铁柜是美国当今常用的卷柜,其设计之合理、使用之方便优于我国目前常用的卷柜,他就是刚刚访美归来的我国档案界著名学者陈兆祦。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陈兆祦办公室因摆满书柜、文件柜而显得分外狭小。我去的时候,先生正接待一位地方档案馆的同  相似文献   

4.
杜定友先生对地方文献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文献是历史文献的一部份,我们要保存它,了解它,发扬它!——杜定友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图书馆学前辈杜定友先生致力于图书馆事业,躬自实践,不停挥毫,给我们留下千百万言之论著,不愧为图书馆界之楷模。其所论,涉及整个图书馆学的每一方面,并有许多首创。其中对地  相似文献   

5.
如今,方成先生已经90多岁了。方成一直被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方成与丁聪和华君武一向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以独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界知名学者于鸣镝先生于2006年10月16日不幸因病逝世。先生一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尤其在病重期间仍笔耕不辍。本刊现发表《为〈武汉宣言〉叫好!》一文,以寄托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7.
规范案卷标题之我见兼与张生炎先生商榷邹吉辉自《档案工作知识汇解500问》问世以来,“案卷的标题应当是一句话”已成为档案界定论,虽然编者用“应当”一词以示谨慎,但却罕见深入研究之作。最近张生炎先生在《四川档案》1997年第3期《案卷标题与语法规范》中,...  相似文献   

8.
陈艳华  金恩辉 《图书馆学刊》2010,32(1):108-110,F0003
卢荷生教授淡泊名利、躬行图书馆学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学风,是值得图书馆界同行们重视、珍惜和发扬的。介绍卢荷生先生的经历与治学道路,以及他秉承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先贤们务实求学之传统,对台湾图书馆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女士们、先生们、档案界的同行们: 今天在中国北京召开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成立会议。这是东亚地区档案界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国际档案理事会秘书长凯斯凯姆蒂先生光临并指导我们的会议,我感到特别高兴。东亚地区分会的成立,对于加强这个地区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繁荣与发展档案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对东亚地区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凯斯凯姆蒂先生的光临,对东亚各国和地区代表们应邀来京,共同探讨我们这个  相似文献   

10.
一本色调素雅、印装考究的小书摆在我的面前.质朴的封面上,一帧书影衬出一幅十分简洁传神的速写肖像:清瘦的面孔、稀疏的白发,明亮的镜片后面,是专注深邃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仿佛正倾吐着睿智热诚的语言……欣赏了崔注中的速写佳作之后,我们还是细细浏览一下这位书装界老前辈张慈中先生半个世纪的杰作之林吧.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前,即1935—1937年两年间,在中国文坛上曾掀起了一个写书评、论书评的热潮。一篇篇出自于名家和专职书评家之手的上乘之作,竞相涌现,使书评成为一股新兴的势力引起读书界的普遍关注。这一热潮的直接鼓动者和组织者萧乾先生在当时曾预言:“随着读者层的扩大,新闻纸销路的巨增,这势力于著作界、  相似文献   

12.
倪延年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1):17-18,79
昨天接到江乃武先生信,获悉我国著名的图书馆期刊工作理论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期刊专业委员会顾问、大型期刊参考工具书《全国中文期刊标准著录手册》主编、大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于鸣镝先生因病逝世,备感震惊和悲痛。江先生在信中告知,为了表示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界同行对于鸣镝先生的悼念和怀念之情,他已经和《河北科技图苑》主编杨华商定,在明年第1期的《河北科技图苑》上刊载一组怀念于鸣镝先生的文章。有此机会,我当然不会也不应错过。写此短文,以表我作为一个学生辈同行的怀念之情。一忆鸣镝先生在相识前…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史学》2001,(5):3-7
上海法租界设立于 1 84 9年。 1 86 0年法国驻沪领事爱棠提出扩界要求 ,由此引起中法之间的外交交涉。对于此次扩界 ,有关档案资料 ,已有记载。熊月之先生在台北访档期间 ,发现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档案馆所藏《钦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中有《江苏法人租地案》一卷 ,其中有1 2件档案资料与此案有关。除 1份已有录载外 ,余皆为前所未见 ,这对研究早期上海租界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关具体研究情况请参见本期“珍档秘闻”栏目所载熊月之先生“上海法租界第一次扩界档案解析”。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所藏“江苏法人租地案”档案卷宗号为第 6 2函第 6 2宗第 1号 ,名称是《江苏法人租地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熊月之先生整理提供刊布。  相似文献   

14.
程焕文 《图书馆》2001,(5):52-56
文章指出汤旭岩和李波在《图书馆》2001年第1期发表的《退出图书馆界的名人-记我国早期留美国书馆学硕士胡庆生》一文的一般错误,纠正了该文对于沈祖先生与胡庆生先生关系的错误结论,并用史实阐述了沈祖荣先生与胡庆生先生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吊唁鸣镝     
于鸣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0月16日10时15分在大连市逝世,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界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星!特赋诗吊唁:  相似文献   

16.
在档案界,最早借鉴传播学理论的可以说是吴宝康先生.早在1988年,他就在<档案学概论>一书中明确指出:"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①.继此之后传播学理论在档案界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学文 《新闻导刊》2006,(3):F0004-F0004
流光溢彩娟秀清幽友鹤先生善书,世人谓之:小楷娟秀,行书清幽。其小楷书经文,尤为行家青睐。而行书楹联,则流光溢彩,清幽俱无。友鹤先生自幼碑、帖俱习,无耽搁,有觉悟。虽无意成名,然法书出手,让高人赞叹不已。著名诗人健安、世英、龙生尤喜,每有佳作,竞相邀为书之,斗室之间,不觉琳琅满目。友鹤书,以赏析作品所得立意,于是,篆、隶、行、草、楷竞相出手,不知者,以为数人书。然友鹤先生则谓之小道雕虫。看其书,悟之果然。风流蕴籍清新可人张松先生,国画界当世才俊也。山水,花鸟,人物各有造诣。然尤擅兰、竹。其笔下兰竹,每每有新意。方家成评之…  相似文献   

18.
老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家。但直到80年代中期,国外老舍研究界已出版多部老舍年谱后,我国尚无一部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的《老舍年谱》。近年来,国内相继推出三部老舍年谱:郝长海、吴怀斌先生合编、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的《老舍年谱》,甘海岚先生编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年谱》,杨立德先生编撰、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创作生活年谱》。三部老舍年谱的出版已引起国内外老舍研究界的普遍关注,无疑将推进世界人民对老舍的认识。年谱作为史籍中的一种,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如宋代就有以孔子、朱熹、杜甫、韩愈、苏轼、欧阳修等人为谱主的年谱出版。古人年谱多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胪述谱主一生事迹。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约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朱士嘉《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序》)它杂揉了记传与编年二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状等  相似文献   

19.
编后     
正新年的第一期,感谢吴建中先生和马海群先生赐予大作。吴建中先生的《城以才兴:城市创新与图书馆发展》一文,通过美国底特律破产事件引伸出"转型—机遇—人才—创新—未来"这样一个发展链条,并以上海图书馆循着这一链条进行服务实践的案例,发出了"建立强大的图书馆,促进社会发展"这一图书馆人的呐喊。文章读来让图书馆人感到亲切和自豪———图书馆界的声音虽小,但已经感知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还特别要说的是,建中先生是在业内备受遵重的学者型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先生是我国图书馆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之一.令人感佩的是,您虽然退休在家仍潜心于学问,以博大的胸襟与远见卓识关注、研究全球范围内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这里,特别请先生就"21世纪的图书馆"这一问题谈谈您的最新研究进展与设想,尤其是这方面的焦点问题,请先生给业内的有心人出些"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