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何为情智语文? 何为情智语文?这是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先说说对“情”与“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周侠 《学语文》2011,(4):66-67
高中语文教材以及一些古文中,关于“左”、“右”和“左右”多次出现,到底各有什么含义呢?在不同语境下,又有什么意思?这里,做一些浅显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校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追其根、探其本,什么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领”,什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发”?也就是说,学校的“本”是什么?校长如何去“务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无敌老爸     
乖仔又在看《叮当猫》了。乖仔妈想趁机教育教育他。“乖仔,你瞧小叮当多听话,爸爸妈妈叫他做什么,他就会想办法做到…-·乖仔也要这么听话哟!”乖仔瞧了妈妈一眼,说: “妈妈,你真苯。叮当都是假的,你以为我不知道喔甲”“那怎么行!玩的时候你都说小叮当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5.
谈“自主”     
什么叫自主?按照词典的解释,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就是最一般意义的自主。什么是自己?自己就是“我”,就是那个思想或行动的主体.那个思想或行动的担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活着的人似乎都是“自己”,都在自己做事、自己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6.
《青年教师》2004,(1):51-54
长大成人后,对少年时的受教育的记忆早已淡忘了许多,剩下的也都是美丽的“珠串”了。但现在有关中小学教师的报道,充斥着“暴力”:从“冷暴力”到“性犯罪”无所不有。不禁令人心生疑惑: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教育怎么了?出了什么问题?症结又在何处?针对此,有人指出了问题;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是类似事件仍在不断发生,前两天在安徽泗县又有一名初中男生遭老师殴打后自杀。无辜的孩子仍在不断成为“暴力教师”手下的牺牲品。面对此,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怎样让孩子尽量少受伤害呢?  相似文献   

7.
我,李嫔琦,厦门市日光幼儿园副园长,年长喜欢叫我冰淇淋,因为我喜欢笑,在幼儿园,老师们对园长一般称之为“头”,那么副园长是什么呢?是“脖子”。我园老师就是这么亲切地称呼我“脖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天凌 《小学时代》2009,(3):22-24
你知道哪里的孩子从不接受“挫折教育”?你知道哪里的老师绝对不会对学生说“你真笨”、“你不行”、“你怎么错这么多”之类的话?学生做对10道题和做对5道题,老师都会说“很好(very good)”,哪怕只做对2道题,老师的评语也常常是“你很努力(a good try)”。  相似文献   

9.
妙论抽烟     
我爹抽了一辈子烟。我爹抽烟抽出了一整套思想。 什么是“化大革命”?我爹说,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章”,是抽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做研究者,还是做“教书匠”?窃以为,仅仅作个回答还是件很容易的事,倒是“做”字值得我们去深究。做到什么程度算是“教书匠”,又做到什么程度算是研究者呢?只有拷问到这个层面,我们的讨论才有意义。由此。笔者以为,“从‘教书匠’到研究者,再到‘教书匠”’应是值得我们倡导和推崇的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皖师 《初中生》2007,(3):30-32
一、比较的思想方法 同学们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就要善于比较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在学习了“直线”以后,可与射线、线段比较,弄清它们的共同点是“直”,区别在于端点的个数.同学们可思考:“端点”意味着什么?直线、射线可否度量?并辨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2.
IQ加油站     
张建 《双语学习》2011,(7):F0003-F0003
1哪个字母是个问题? 2什么东西在擦干的时侯会变湿? 3什么问题永远不能回答“是”? 4全世界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做的事情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余凤娟老师教学《伯牙断琴》片断: 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我们的阅读有了更多的期盼。“为什么伯牙说子期是他的知音?他为什么要断琴绝弦,永不弹琴?”问题是我们自己发现和提出来的,还得由我们自己来探究解决。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知音”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养现代农民,农业院校应该如何做,能够做什么?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三农”中,着力打造培养、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语文教材已全面实施,如何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人民教育家于漪提出“德智融合”思想,为语文学科育人指明了方向、载体与途径。“德智融合”,是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德智融合思想,要做到三点:“德智融合”的旗帜上是大写的“人”字,“德智融合”的课堂有涌动的生命活力,“德智融合”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大先生”。  相似文献   

16.
李小霞 《湖南教育》2006,(11):23-2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听众问正在做报告的著名企业家,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但并没有画圆满,而是留下一个缺口.画完后,企业家反问道:“这是什么?”“圆”“零”“未完成的事业”……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顿了一下,然后告诉听众:“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下个缺口,让我的部下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7.
现在,高校里面研究生流行管导师叫“老板”。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一些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看法。大多数称“老板”的研究生为理工科学生,问及为什么?答案不外乎几种:跟老板做课题,拿工资;师兄师姐都这么叫的;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称导师为“老板”的主要原因有:跟导师做课题较少;  相似文献   

18.
铅笔的原则     
咦,这是什么?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补品“佳加钙”。打开一瞧,呀,这么多玻璃瓶呀!喝光饮料,剩下许多空瓶,能做什么呢?让我想想。对,做小口琴。  相似文献   

19.
仇千记 《宁夏教育》2007,(7):116-117
工作二十多年,曾数次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也多次聆听别的教师上这一课,大都进行过这么一段。开场质疑问难”——上课伊始,教师指着刚刚板书的课题问学生:“同学们,面对‘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似乎是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疑难问题”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20.
罗西 《成才之路》2012,(12):97-I0014
人如桶,有短板有长板,修补短板难度极大,收效甚微,甚至弱化长板,得不偿失。 同样的一个“桶”,为什么有人宁做水桶不做饭桶?“能”做什么决定你可以做到什么位置,而不是你单方面的“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