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从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流马到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 (阿尔法围棋)轻松战胜人类,从最初人们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发明代替自己干活的“机器人”,再到科技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人工智能已经与我们日益紧密相连,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想象和憧憬。  相似文献   

2.
【热点链接】 人工智能产品中,最爱瞩目的莫过于AlphaGo了,它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曾打败世界顶级围棋棋手,让围棋界为之震惊。当然,除了AlphaGo之外,更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如智能手机、写稿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也开始频繁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还有轰动一时的无人超市、无人餐厅、无人工厂,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兴产物。  相似文献   

3.
罗君艺 《师道》2023,(4):9-12
<正>自2022年12月公开试用以来,ChatGPT席卷全球,一时之间社会各界都在热议这一新兴事物。其全称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翻译成中文为“预训练生成式聊天模型”,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模型,能够通过学习理解人类的语言来与其进行对话。相对于多年前就已出现的AlphaGo等智能系统,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40):192-193
备受瞩目的"人机大战"以AlphaGo取得胜利落下帷幕,这对人工智能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本文从AlphaGo的胜利入手,对"人机大战"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总结了AlphaGo作为机器战胜人类这一事件对人类带来的威胁与挑战,从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3月15日,李世石总分1比4完败给AlphaGo,使围棋人机大战成为舆论热点,给人们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绝佳注脚。研发AlphaGo的公司叫"G00gle DeepMind",专门研究通过模拟神经元的网络来处理数据以"解决人工智能问题"。那么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不是具有了人的意识呢?其实,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类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能将机器人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意识混为一谈。有人担心,未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世界?其  相似文献   

6.
<正>继清华“九歌”、微软“小冰”之后,华为推出可以“自学成材”的AI诗人“乐府”。人工智能写诗,从形式上讲,是创意的进步,但从内容上看,是诗意的退步。其实,人工智能写诗水平不低,而且随着它的更新换代,其文学水平也许还会上升。那么,为什么说人工智能写诗是诗意的退步呢?诗起于创造,没有创造力的诗人不能长久。之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写的诗文学水平不俗,是因为它套用前人思想成果,博采先辈之所长,  相似文献   

7.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不断变革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应用之时,围绕它的批判声也络绎不绝。究其根源而言,人工智能试图驰骋于整个教育疆域但却力不从心,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它步履维艰。以此为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而招致的批判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的安全性能无法保障,教育数据隐私泄露,教师主导地位沉沦。基于此,可以制定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工具开发与设计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教育数据隐私,划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边界,从而拨开“人工智能+教育”前行中的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人工智能,大家是不是立刻想起了电影中那些无所不能的机器人?无论是《超能陆战队》中温暖可靠的医疗机器人大白,还是《黑客帝国》中令人不寒而栗的矩阵,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想象总是伴随着各种未知而显得天马行空、无穷无尽。你也许听说过AlphaGo打败世界顶级棋手的事,但却没有意识到它会和我们自身产生什么交集。直到去年年底人工智能应用ChatGPT横空出世,它聪明、快捷,不仅能自然地与人交流,甚至还能写论文、完美通过高难度考试、写演讲稿(我甚至听说它写了一篇童话安慰忧伤的人类)。  相似文献   

9.
<正>1956年的夏天,在美国东部的达特茅斯召开了一次有传奇色彩的学术会议,会上正式出现了"人工智能"这个术语,多年以后这次会议被认定为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的起点。1997年5月,IBM的计算机系统"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在全球引起轰动,人工智能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6年3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高手李世石  相似文献   

10.
从“生成式的AI”或“生成式的人工智能”(AIGC)的角度看,需要关注“自然生成”“人工智能生成”“社会生成”或“伦理生成”之间的关联和区分。人工智能具有确定性与生成性,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being与becoming的沟通和统一。从传统意义上的人禽之辨到人机之辨,体现了重要的转换,但二者在本质上都关乎何为人的追问。人工智能所体现的理性具有非原创的意义,人所具有的理性推论能力作为人的本质,则具有原创性。相对于人而言,AI作为一种机器,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器”,只具有工具意义,不具有独立的人格,也难以获得伦理主体的地位。此外,人工智能主要表现为人的创造的一种结果,真正的原创意义上的智能只有人才具有。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原始的创造者,把人工智能看作比人更高级的动物,并不合乎事实。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取代很多人的工作,这在本质上如同在近代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机器不断取代手工操作,二者情形相近,原理也一致。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这也是人不断地走向人性化的社会、达到真正自由存在形态的一个环节或前提。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对世界的细节、对某些方面越来越深化,但是总体上对世界的把握离不开哲学。另一方面,科学...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呼唤更具中国特色的智慧教育。而要做好这样的教育,亟需从人工智能的立场对智慧教育的理据、内涵与特征进行再阐释。文章指出,人工智能让智慧教育成为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作为高效的技术应用为教育“赋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工智能作为聪明的思维方式可以对教育进行“智化”。从人工智能的立场来看,智慧教育的内涵可以解释为:以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和思想智化为契机,重塑教育的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以及凸显超越人工智能的人类智慧。基于此,人工智能立场中的智慧教育将呈现线性与非线性交织、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日,人工智能又一次成为焦点,谷歌旗下一家公司研制出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在比赛中5:0完胜欧洲冠军、职业围棋二段樊麾,有人评论这意味着机器“智商”有了重要突破。此前,计算机程序虽然在跳棋、国际象棋等棋类上击败过人类,但围棋战术复杂、路数更多,一直被视为人工智能最难破解的游戏,人类首次在围棋上败北,是这次引发震动的原因。下个月,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将与李世石  相似文献   

13.
劳动是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推进人的劳动发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不竭动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诉求。从AlphaGo到ChatGPT,人工智能在劳动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劳动本质复归、劳动解放、劳动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也引发了劳动权利丧失、劳动强度增大、劳动能力退化的风险和挑战。从政府、技术、劳动者等层面,建构一个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人机和谐、人机协同的生态系统,是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如今,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滞后性难以相衬,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为何”问题虽已达成共识,但其本质“是何”“如何”落地等问题成为目前教育人工智能中的重要命题。该研究从认知科学、技术伦理和道德教育等跨学科视角出发,探析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理论溯源,构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以期为中小学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阶段旨在培养新一代负责任的“数字公民”,伦理教育要兼顾明言伦理知识和默会伦理知识的生成,从个体伦理知识的积累走向社会共同建构;既要面向未来的技术开发者也要关注新一代技术使用者,让青少年学生与人工智能形成和谐共处、相互调节的道德共同体;教学中通过具身情境法、思辨研讨法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形成从认知到体验、从学校到生活的教育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的决策和行为开始从外部设定转向内在发展,智能主体逐渐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它的自主能力也不断增强。出于道德考量,自主决策和行为的人工智能开始被视为道德主体。因此,传统道德如何在智能技术中自主发挥作用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后果论、道义论和美德论都具有解决此问题的潜力。要构建能够进行道德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确保人工智能的自主推理能够受人类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约束,与人类价值观保持一致,担负起决策“责任”。实现有“道德”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价值敏感设计、透明度设计及道德学习设计是开发道德人工智能的三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迪迪在上一期杂志就跟大家说过,“游间道”从第九期开始将不再是无法学习知识的栏目。迪迪深信电脑游戏发展到现在,已经包容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游戏是“第九艺术”的概念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游览世界各地的秀丽风光,知晓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了解一战、二战时期的军事历史以及新式武器……除了精神上的放松与娱乐,我们可以从游戏中获得更多。来“第九艺术”转转吧,你会感到惊奇并喜欢上它的。  相似文献   

17.
ChatGPT的一夜爆火,让人工智能在继AlphaGo后再次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从技术革命层面看,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折,开始从工具走向自主、从构成走向生成,预示着通用人工智能正式拉开帷幕,元宇宙中宇宙大脑的建构越来越成为可能。从哲学变革层面看,ChatGPT的出现可能带来语言哲学的数据转向以及思维、学习和创新机理的祛魅,科学哲学将从科学证明走向科学发现,机器的自我意识可能觉醒,人类的脑力劳动可能得到解放,人类的全面自由也有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母题”。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人的解放面临新的时代境遇。近年来,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以悲观论调宣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使绝大多数人沦为毫无价值的“无用阶级”,继而造成新的阶级分化。这一断想一度给人的解放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事实上,“无用阶级”断想夸大了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这一矛盾根源,因而并非一种科学预测。梳理从“机器资本化”到“智能资本化”的演化图景,特别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视野考察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合理运用,可以明确,人工智能不仅不会取代人,而且会进一步成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一、起“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引子,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吸引人的作用。它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堂课教学中去,起着对整堂课“定向”的作用。起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从旧知识出发,自然引发出新课内容;有显示预备知识,为攻克难点作准  相似文献   

20.
在ChatGPT掀开的科技盛宴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启发的远不只是教育转型的方法选择、技术方案和应用场景,还包括它作为“智慧工具”可以为教育擘画的转型图景。一方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转型之所以令人向往,关键在于它能赋予教育人机协同、知识突破、向下兼容、向“智”迭代的机遇。另一方面,从生成式人工智能暗含的弊端来看,围绕它开展的教育转型将会面临来自人机冲突、知识魔法、数字鸿沟和超脱现实的挑战。相应地,为了彰显“化挑战为机遇”的转型向度,教育中人有必要批判性地检验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转型,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与欣赏这场关乎效能革命的科技盛宴,以使之讲述为一场敢于坚持公平的精彩冒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