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中国文化主要以直接推行、交通贸易、华人移居、跨境民族交流等方式传播到越南,探究中国文化传播越南的方式,有益于进一步认识越南文化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关于越南地名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翻译、语源等方面,尚未有学者从中越行政地名重名视角进行系统研究。相较于普通地名,行政地名更加注重规范,能传达出当地历史文化之深处信息,是研究语言文化不可或缺的对象。本文拟从中越行政地名重名现象入手,将其分为“同级地名重名”和“跨级地名重名”两类,从政区通名、语言文化、命名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中越行政地名重名背后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进而丰富中越两国文化交流例证。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中越宗藩关系是产生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特殊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它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儒家文化从中原这一文化内核区源源不断地向越南辐射,促成了越南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这为中越宗藩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础;儒家文化中的“华夷之辩”及其所体现的文化中心主义,导致了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国际秩序观的形成,这是中越宗藩关系的理论基础;而儒家以“和”为主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有利于增进中越双方的了解与信任,有利于促进中越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打造中越交流合作新模式,因此它对于提升中越区域合作的质量、层次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长达两千年的地方化本土化历程中,儒家思想已经深深融入到越南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越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发挥儒家思想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对于增进中越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科技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中国的科技文化不断传入越南,同时中国也吸收了越南的科技文化,这有助于中越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文章从印刷术、医药、织锦技术、建筑技术、天文历法、陶瓷技术、数学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与越南关系特殊,越南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约有一千多年曾是中国封建王朝直接统治之下的郡县,约有一千多年它是独立的封建国家.越南文学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极大,公元968年越南建国后,中越两国文化交流频繁,在文学上,越南深受中国的影响,同时,越南的文学作品也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7.
中越两国文化相通,这是中国学生学习越南语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了解带有民族特色的语言选择过程。本文探讨如何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运用到越南语教学中及如何理解越南人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8.
郑琪 《红领巾》2005,(3):107-109
中国和越南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但自五代时期越南获得独立后,两国之间的战事不断增加,尤以两宋时期为甚.中越战争大体分为维护宗主权的战争、越南对宋朝的侵略战争和宋朝的自卫战争三种.探讨两宋时期中越之间战事的主要特征以及性质,对我们研究、理解国际形势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越南各朝在中国定制了大量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和礼仪用品在内的瓷器.这些定制瓷器作为中越两国合作生产的产物,载蓄了丰富的中越文化信息,是中越两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的信物.  相似文献   

10.
中越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的语言文化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文化特征均带有农业时代的烙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越南受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兼具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交际文化观。从历史的角度,对越南人独特的传统交际价值观、交际礼仪风格、交际方式和交际语言表达系统等进行研究阐述,对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越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在传递中往往会发生变异。这一变异的发生通常是在"不正确理解"基础上的想像与重构。这在中越"翁仲"的流传中有着典型的表现。人们误以为,越南传说中的"李翁仲"故事直接来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翁仲"和"阮翁仲"。实际上,"李翁仲"是越南人"不正确理解"中国古籍里的"翁仲"而想像创造出来的传奇人物。而出现于中国明代的"阮翁仲"也并非是中国的传说,而是源自于越南传说中的"李翁仲"。从中国古籍到越南的传说,在"翁仲"、"李翁仲"与"阮翁仲"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借由"翁仲"故事的衍变这一事例,从其流变生发的模式或可以探究文化如何借助阐释、变异,终而完成重构的道路。这一事例也说明了民族文化从其诞生之时,就处于与外来文化融通创新的发展变异之中。  相似文献   

12.
崇左市是中国通往越南的前沿阵地。特殊的地理文化条件,这里可以打造出中越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崇左和越南在民族节庆、文化旅游、表演艺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是全新的文化课题。打造中越交流与合作理想平台,可以促进崇左市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增强崇左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魅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13.
越南春节是受中华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民族风俗,至今仍传承着众多中国古代的节日文化习俗,其中不少在现今的中国已消失或罕有遗存,例如插桃枝、扫墓、采禄、立幡竿、五果盘等。通过考证这些习俗的中华文化渊源,探究它们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丰富世界文化遗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时提出"中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来,中越在政治往来、经贸、海洋等领域的合作都得以推进,促进了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2016年3月对越南的"补水外交"进一步丰富了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展望未来,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要着力解决中越两国民众对彼此的负面认知,尤其是越南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为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1835年,中国澎湖籍的儒生蔡廷兰自厦门乘船返乡时遇险,被风吹到越南中部,他写成的《海南杂著》如实记录了他在越南的所见所闻。书中不仅记录了越南深受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还记录了中越两国的经济贸易情况,并且把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如汉字在越南的广泛被使用、共同的神灵崇拜等,这些都成为人们研究清中后期中越关系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6.
越南是中国南边的邻国,历史上与中国有过密切的交往和全面的接触,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喃字是中越文化交流的见证和产物,无论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还是对越南语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喃字的定义、喃字产生的动因和条件、喃字产生的时间等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越南的主体民族分别为汉族和京族,经过近千年的郡县制,越南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婚俗文化也不例外。越南传统婚俗文化源于中国,但是异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习惯又形成了其婚俗文化地域民族特色,使得越南婚俗既体现了越南民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越南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创造。基于文化结构三层次学说的视角,精神层面即婚姻观念上中越有着相似的择偶观、门第观和性别观,但越南女子的社会地位相对高于中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男尊女卑"性别观;制度层面即婚姻制度上中越基本一致,但越南还制定了相关制度用于保障妇女权利;物质层面即婚礼仪式上越南在沿袭中国仪式的同时还加入了奥黛、槟榔、糯米饭、代茶钱等本土特色产物,且更为灵活地约定了回门礼和代茶礼,使婚礼仪式更符合越南的实际情况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8.
略论北属时期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运福 《天中学刊》2004,19(3):93-95
历史上越南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时,中国称之为“郡县时代”,越南称为北属时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北属时期,中国文化带动了越南文化全面进步,中国文化的精髓被越南人民加以吸收和改造,构成越南文化乃至越南民族特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越南最终走向独立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越经贸发展现状入手,分析TPP基本协议的达成与实施将对中越经贸合作带来的影响,如抢占中国纺织业的市场份额;缩减中越双边贸易规模;引起中国国内资本流向越南等.然后提出在TPP背景下促进中越经贸合作的措施建议,包括推进中越双边FTA建设、推进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20.
钟珂 《教育教学论坛》2012,(34):185-187
广西依靠与越南接壤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越留学教育合作,留学人员逐年增长,这除了广西拥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以外,广西与越南在教育中呈现的文化认同现象成为沟通中越留学教育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