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伯克段于鄢》赏析黄岳洲《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是周正逵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古代散文鉴赏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是为了说明《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一句话而写的解释词。所谓“传”就是解释,“左传”就是左丘明的解释。《左传》...  相似文献   

2.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 ,文章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以叙事来展示人物性格。通过描写郑庄公与其弟为争夺权利而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9,(1):40-44
《左传》研究中,对传文《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道德动机——"郑志"的分析歧意纷见。借助先秦考古成果与儒家仁学思想,该研究揭示了《左传》撰者深刻的仁学体验以及大胆取舍、以仁学情感作为历史叙事与历史评价圭臬的仁学史观。在仁学"中庸"方法下,《左传》撰者对郑庄公给以"同情的理解",形成了奇诡而庄严的叙事风格,并内在地化解了郑庄公人物形象解读的分歧矛盾。  相似文献   

4.
<正>晋秦围郑,却围而不攻,其目的是以武力威慑的手段逼迫郑国调整外交政策:与楚国断交,只保持与晋的外交关系,即迫使郑国加入晋秦军事集团;晋秦并非真的要灭郑国,郑国有惊无险,这是《左传》中的"史";而对烛之武的言行及其结果的记载,做了符合人物角色和性格特点的文学性夸饰和虚拟,这是《左传》中的  相似文献   

5.
《左传》的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郑庄公镇压姜氏、共叔段阴谋夺国的经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郑庄公、姜氏和共叔段。对于郑庄公,众多的参考资料都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统治者。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对于兄弟间发生的矛  相似文献   

6.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无论是史学上还是文学上都有很大价值,因而有关古代作品的种种选本中往往少不了它。在诸多选本的分析或阅读提示中,都认为郑庄公这个人物形象是伪善伪孝、阴险毒辣的。如拥有较多读者的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古文观止》、巴蜀书社出版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左传选译》、吉林文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等。笔者认为诸多文史书籍中对郑庄公的这个评价是有失客观公正的;郑庄公作为我国春秋时期的第一位政治家,笔者认为有澄清的必要。故不揣浅陋,以抛砖引玉。 郑庄…  相似文献   

7.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将它选作课文。在该课的课后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本文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见徐中玉、钱谷融主编的《大学  相似文献   

8.
你曾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曹刿论战》,也曾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烛之武退秦师》,也许你还熟悉《石碚大义灭亲》《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晋灵公不君》《伍员奔吴》等故事内容,它们都是《左传》中的经典篇目。关于《左传》你还知道什么呢?是不是知道春秋三传呢?关于它们的具体内容,看看下面的文字是不是能够引你初入门庭?  相似文献   

9.
一、“庄公之心,天下之至险”《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因而在各类高校的文科教材中,往往少不了它,而且还属重点篇目之列。这篇文章记的是公元前722年,即鲁隐公元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宫廷政变。郑庄公之父是郑武公(即在前770年同晋文侯、秦襄公、卫武公一起率兵护送平王东迁洛邑的郑武  相似文献   

10.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11.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12.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成功刻画了郑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传统观点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反面人物,而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文章分析了造成两种不同评价的原因:传统观点是从伦理角度对郑庄公做出的道德评价;而新观点是从历史高度对郑庄公做出的政治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3.
郑庄公形象,诸家"援经解传"见解偏颇,矛盾纷呈。从"礼"的角度着手,还原历史事件,细致分析《左传》中郑庄公形象,能从"礼"对郑庄公树立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十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说明〕   1.《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新编高中教材第一册 )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公元前 630年,秦晋联合攻郑,烛之武在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缒城夜说秦穆公。他没有屈身乞求秦国退兵,而是客观详尽地分析了三国形势,准确地剖析了灭郑和存郑对秦国的利害关系;继而又巧妙地施展离间之计,挑起秦晋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2.本板书横向标示秦晋围郑的形势;纵向总体标示本文情节结构,主体表明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策略,各箭头之意十分明晰,不言而喻。 《烛之…  相似文献   

15.
《左传·隐公元年》有一段文字,各编选者均以《郑伯克段于鄢》为题,而且在评述此文时,都这样说:"它描写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其母姜氏的偏心狠毒和其弟共叔段的贪婪愚蠢,表现了  相似文献   

16.
《左传&#183;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文章[1],也是《古文观止》中选录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文学、史学方面的价值由此也可见一斑。前人对该文已多有论述,但论述的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文章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很少论及该文的叙事构思艺术。其实,作者在该文的构思上是颇费了苦心的。  相似文献   

17.
宗周旧秩序的叛逆———重评《左传》中的郑庄公崔向荣一清代治史名家顾栋高在《读〈春秋〉偶笔》中说:“看《春秋》须先破一‘例’字”。这里所谓“例”,是指《春秋》的某种书法模式。古人认为“周失其道而《春秋》作”。〔1〕孔子创作《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相似文献   

18.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的名篇,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的《古文观止》把它列为第一篇,足见其艺术和思想价值。粤教版《语文必修5》也没有忽视它,将其放在第四单元文言文中。对这一千古名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认真、细致品味。  相似文献   

19.
语法札记     
(一)《左传》上的动宾词组“齐言”和“史记”上的偏下词组“齐言” 1959年六月《中国语文》第六期栽有郑奠先生的《汉语词汇史随笔》,把鲁襄公二十七年《左传》“是夜也,赵孟及子晰盟以齐言”的“齐言”这个词组,解作他所谓“单纯的以某一时期地方名的”齐国方言,把一个动宾词组解作偏正词组,这是应该商讨的。  相似文献   

20.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看《左传》的叙事特点。其叙事情节曲折、变化莫测,人物语言个性化,环境描写与叙事的谐调周密直接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