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体育》2008,(9):16-17
民意似乎更倾向于王皓拿冠军。 我右手边竞报的女记者说:“你猜马琳和王皓谁会拿冠军?”“我不猜,谁拿不都是中国人拿吗?”“你一定要选王皓,因为我们(她指着身边电视台的熟人问)支持王皓”。  相似文献   

2.
王皓星相     
最近一年来,王皓渐渐显露“星相”,国内外媒体纷纷预测他将成为中国乒坛的又一位偶像级人物。在国际乒联2001-12号世界排名中,王皓跻身前10位,在2003年的首站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克罗地亚公开赛上,他又夺得男单冠军,这也是他第三次在国际公开赛上夺冠。  相似文献   

3.
马有顺 《乒乓世界》2005,(1):105-105
所谓“爆冷”是指名不见经传的弱者一举击败了名将。在2004年的世界杯赛中.巴西年轻选手蒙特罗淘汰奥运新科状元柳承敏即为例证。但有些场次的胜负称为“爆冷”却难免牵强。比如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决赛.王皓输给柳承敏就不能称为“爆冷”。我认为.王皓输球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章言 《新体育》2005,(9):36-37
“一年了,我没有打过什么特别精彩的比赛。”——王皓与王皓的采访约在一家咖啡厅。窗外下着雨,王皓坐在记者对面,身上那件白色的背心显得脸亮亮的,笑容又是那么灿烂,与窗外的阴霾形成强烈的反差。与王皓聊的话题其实很不轻松。从雅典奥运会至今这一年的时间里,王皓在所有的国际比赛中均与单打冠军无缘。每次,他带着希望出征,却都只能揣着失望返程。  相似文献   

5.
王皓出生在北国春城——长春,春节期间,本刊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想“淘”出些王皓成长经历中的小故事。在这之前,记者已经“领教”过王皓的内向,所以,去王皓家之前,心里直打鼓:万一王皓的内向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那这采访任务还怎么完成?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2,(9):72-75
什么是幸福?什么叫羡慕? 关于伦敦奥运会,我还是倒着回忆吧,这样让我觉得幸福的感觉更真实一些。回到北京之后最难忘的事情,是8月17日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中国奥运代表圈。我和王皓站在前排,胡锦涛总书记走到我和王皓面前停下来,主动同我们讲话,亲切鼓励我们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队成绩不错,要继续辉煌。”总书记还握着王皓的手说:“作为一名老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我开始喜欢王皓的理由几乎没人相信:从来不关注体育,从来没听过“王皓”,只因为广州世乒赛期间我听见他的名字,我就觉得我一定会喜欢他——一个还不知道长什么样的乒乓球运动员。因为这个“一听钟情”,我每天翻着报纸,看着电视,寻找他鲜有的身影,把有关他的每一篇报道都单独摘抄,每一张图片都单独剪贴。这些便是当时我所能做到的“喜欢”。  相似文献   

8.
2004年,初出茅庐的王皓作为三号单打出征奥运会,一路杀进决赛;2008年,王皓作为中国队的中流砥柱再次出征奥运会,单打决赛不敌同门师兄马琳;2012年,王皓作为男乒“老将”,将带着小师弟们再战奥运。  相似文献   

9.
张凡 《乒乓世界》2007,(2):18-19
王皓2000年1月份从二队上来就到了吴敬平这个组。吴敬平说,当时并没有"看好他"。但王皓以飞快的速度成长着。2001年埃及公开赛王皓拿了冠军。老蔡(蔡振华)问吴敬平:"老吴,想不想让王皓打2004年奥运会?""啊,我当时心里一愣,确实没想过,那时王皓刚露点头,还嫩。不过这么一说也觉得拼两年没准还真有戏,就在王皓身上多投入了一点。到了2008年王皓肯定是领军人物,所以当时我也特别希望他能去雅典。"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30日,北京朝阳区新源西里Cincin Cafe餐厅。来自王皓个人网站“皓令天下”的二十几位球迷和王皓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下午。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2,(12):20-24
2004年,王皓在单打比赛结束后第二天开始逛奥运村买纪念品,一副回不过神来懵的样子,好像忘记前一天发生了什么。2008年,奥运会男单比赛结束后,王皓和教练队友一起来到央视演播厅录直播节目,淡定的表情下,是任谁都能看透的受伤的心。2012年,男单决赛后,王皓拥抱队友,举着国旗,敬了军礼,在镜头前安慰他的球。回到奥运村,王皓还有团体赛要打,他给家人打了电话,话语比前几天多了几句,但始终会以“嗯”和“好”作为结束,草草挂断,其实从进入奥运村起,王皓在电话中始终话非常少。  相似文献   

12.
狂飚皓:     
《新体育》2009,(1):37-37
2005年世乒赛,王励勤带着红双喜新开发的“狂飚王”底板,时隔四年后取得世乒赛男单冠军,而王皓却意外落败丹麦的梅兹,止步八强。失利后的王皓,寻求技术的突破,提出调整底板的想法,红双喜为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经过多次调整,2005年底底板定型,命名为”狂飚皓”。2006年,这块狂飚皓帮助王皓取得了他第一个单打世界杯冠军。  相似文献   

13.
6月29日,王皓和闫博雅在长春举行婚礼。闫博雅小王皓4岁,总政歌舞团舞蹈演员。拍摄本期杂志封面的时候,与王皓提起最近经常看的娱乐节目,问他,“你想参加哪个?”面对这样的玩笑,王皓笑得特别灿烂,看着坐在不远处化妆的闫博雅得意地回答:“当然是《舞林争霸》那种跳舞的节目,我们家有专业老师啊。”  相似文献   

14.
王志文 《乒乓世界》2006,(7):I0011-I0011
2006年5月20日,也就是“鲁能杯”中国乒乓球联赛在山东省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的前一天。下午四点,在省体育中心球友的介绍下,我在山东省体育馆内见到了小球星王皓,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一表人才、眉清目秀、身强力壮的英俊少年。我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心想我们王家门居然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乒坛名将,我是从心底里为他高兴。我将我的签名册递给他,请他签名。王皓接过签名册后就,毫不犹豫签上了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新体育》2005,(11)
一.最喜欢的三篇文章1.吴鹏:我的目标菲尔普斯2.王皓:在失败中成长3.精心巧手,强壮巨人二.最喜欢的三个标题是:1.“宁”愿为“羽”2.精心巧手,强壮巨人3.王皓:在失败中成长三.最欣赏的两幅照片是:1.封面2.中插四.喜欢的两个栏目是:1.星阵营2.特别报道第9期“读者调查表”统计  相似文献   

16.
钻石级的较量 刘国梁:“全运会的时候我在想,原来马琳老打第二,开玩笑说他是千年老二;后来王皓一出现,马琳把这帽子给王皓了,再后来马琳在北京奥运会拿了单打冠军。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见王皓是在一、二队升降级比赛的时候,王皓代表二队参加竞争,但由于技不如人没能升上一队。当时他给我的感觉是打法新颖但没有特点,所以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在1999年开始的超级联赛中,马林代表八一工商银行俱乐部打球,王皓与他在同一俱乐部,但仅仅是一个替补队员,基本上不了场。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2,(1):56-61
吴敬平:给予马琳信心,切断王皓后路 2011这一年对我来讲是揪心的一年。经过一年来队内对外的残酷竞争,面对年轻队员的挑战,马琳、王皓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使我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7,(12):I0014
四比零.还是四比零.连续零封自己多年来的两大“苦手”.王皓终于用一个沉甸甸的世界杯冠军摘掉了“千年老二”的帽子.同时也从内心深处摆脱了关键时刻掉链子的阴影.箍在王皓头上长达三年的禁锢总算是彻底地抛给了那段曾经青涩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3,(5):144-144
3月23日,王皓更新自己的微博,“能参加比赛是多么幸福的事!”而作为忠实球迷的我也想说:“能看你们比赛是多么幸福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