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白沽酒     
有一古题: 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多少酒?这一题目,我们可用"倒推法"来解. 第三次遇花时,喝光壶中酒.但"见花喝一斗",故可见第三次遇花前壶中有酒正好一斗.由  相似文献   

2.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也有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一日,李白无事街上走,提着酒壶去买酒,便作诗一首: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李白的壶中原来有多少酒呢?看似较难,但倒着思考就容易多了。第三次遇花前壶中有酒:0+1=1(斗)  相似文献   

3.
李白曾写诗:“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请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首诗中的数学题可以用倒推  相似文献   

4.
文[1]详细地阐述了绕有兴味的大众化数学诗题(李白沽酒):“李白无事街上走,提着洒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并分别用代数、算术法给出解答是7/8(斗)。笔者拜读之后,大开眼界,但回味之余,认为该题的解不应该是唯一的,还有九个解仍合题意。现分析如下: 不妨以“A”表示遇店,以“B”表示见花,那么“ABBAAB”的含义是:第一次见花在第一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酒壶     
李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嗜酒如命,且往往借助酒兴吟诵诗篇;所谓“斗酒诗百篇”,其中不少成为传世佳作.有人据此编了这样一道趣味题: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李太白,原有酒几斗?这道题的意思是:李白有一次提着酒壶去街上买酒,壶中原有一些美酒,每遇到一家酒店,李白就要进去买酒,使壶中的酒增加一倍;而每次看到娇贵的牡丹花,就要喝掉一斗酒(斗是古时的一种容量单位).就这样,他先后三次遇到酒店和牡丹花.当他第三次看到牡丹花时,正好把壶中的酒全部…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嗜酒如命,酒不离身,常常借酒吟诗,其中有不少传世佳作是他在酒醉之后即兴作出的,“李白斗酒诗百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有人编制了如下一道题: 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李太白,原有酒几斗? 此题的意思是:李白有一次因酒壶中的酒所剩无几,便提着酒壶上街买酒.他每遇到酒店便要进去买,每次买的酒与壶中的酒相同;每遇见  相似文献   

7.
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数学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娇艳的奇葩。它使数学思维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学者喜闻乐道,闻者深思巧算。今天读来,我们不仅体味了古算题中那生花妙笔所描绘的数学情趣,而且濡染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诗题如画,令人难忘。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漫游全国,吟诗作赋,民间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下面这道算题借李白之名,编了一则“李白沽酒”的故事: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饮尽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斗?此题可逆向思考,解法自然流畅:第三次遇花前壶中有酒1斗,第三次遇店前壶中有…  相似文献   

8.
【情境再现】在学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一天,一名学生拿着一道题目来请教我,让我帮助她来解决,这是一道以著名诗人李白为题编的一道数学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酒几斗?此题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应用题,学生对这类题目有浓厚的兴趣,但理解诗歌的意思较为困难,再加上这道题的过程较复杂,因此很难解决,翻译诗的意思是:李白有一次因酒壶中的酒所剩无几,便提着酒壶上街买酒,他每遇到酒店便要进去买,每次买的酒与壶中的酒相同,每遇见娇贵的名花。便要喝酒一斗(斗是古代一种容量单位),他先后三次遇到酒店和名花,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校"六年一贯制实验班"招生考试数学科最后一题是: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遂曾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道算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斗是古代酒具,也可作计量单位),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要求写出解题的思路)这是一道富有创新意义的题目.它有以下特点:第一,从问题创设看,具有很大的趣味性,问题以幽默诙谐的打油诗呈现,诗意明白,问题清楚——求  相似文献   

10.
“3x +1猜想”大约诞生在 2 0世纪 30年代 ,发现者已难考证 ,题目是 :“任取一个非零自然数 ,如果它是偶数 ,则除以 2 ;如果它是奇数 ,则将它乘以 3加 1 ,这样反复运算 ,最后结果必然是 1”.如取 x =5,则5→ 5× 3 +1 =1 6→ 1 6÷ 2 =8→ 8÷ 2 =4→ 4÷ 2 =2→ 2÷ 2 =1 .再如取 x =6,则6→ 6÷ 2 =3→ 3× 3 +1 =1 0→ 1 0÷ 2 =5→ 5× 3 +1 =1 6→ 1 6÷ 2 =8→ 8÷ 2 =4→ 4÷ 2 =2→ 2÷ 2 =1 .不管你取什么非零自然数 ,依照上面规则 ,最后都得到 1 ,这个猜想让世界上许多数学家着迷 ,日本东京大学米田信夫用计算机验算 x =2 40 (大…  相似文献   

11.
数的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1 根据 326+287=613,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613-287=      613-326=3 26+2 87= 0 613-0 287=2 根据 54×96=518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5 4×9 6= 540×0 96=51 84÷9 6= 0 5184÷0 54=3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418+205= 326-240=2400÷80= 7 5+4 9=4 07-1 83= 4-3 06=0 1÷10= 3 4+6 23=120×0 05= 16 8÷0 4=0 43×80= 36÷0 9=24×5= …  相似文献   

12.
孙俊勇 《山东教育》2005,(34):43-43
一、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限时5分钟)2539+823=10351-1029=3096÷43=69×48=769+54×73=2549-35×28=1584-2856÷14=302÷(267-183)=63×(1458÷27)=1987-889+764=28547-5869-3698=576÷8×145=二、认真读题,仔细思考,在题中“___”上填合适的答案(1)请你用3个0和1、5、8组成一个数:______,这个数读作______,它的最高位是______位,把这个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2)比较大小:9876○8967083215○832147661215○8320844(3)如果让你口算520+480,你会怎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24138+8289=32327()(对的打“"”,错…  相似文献   

13.
在实数的混合运算 ,整式乘、除的解答试题中 ,常有一些概念模糊性试题 ,解答时容易出错 ,现将常见的错误分析 ,总结如下 :一、不按运算顺序而至错例 1 计算 - 2 3 × 0 .2 5 - [4÷ (- 23) 2 × 9+ 5× (- 8) ]错解 :  - 2 3 × 0 .2 5 - [4÷ (- 23) 2 × 9+ 5× (- 8) ]    =- 8× 0 .2 5 - [4÷ 49× 9+ 5× (- 8) ]    =- 2 - [4÷ 4 + 5× (- 8) ]    =37.评析 :此题错解的原因在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乘法前先算乘 ,除在前先算除未用 ,正确答案应为 - 43。二、概念不清而至错例 2 计算 - 2 4+ (3- 7) 2 + 2 4× (- 3) 3 …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 ,笔者为一所学校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命题 ,其中一道题是 ( 3÷ 1 1 +2÷ 7+1÷ 2 )× 1 54,学生计算情况如下 :1 .( 3÷ 1 1 +2÷ 7+1÷ 2 )× 1 54  =0 .2 ·7·+0 .2 ·8571 4 ·+0 .5)× 1 54=……2 ( 3÷ 1 1 +2÷ 7+1÷ 2 )× 1 54  =( 31 1 +27+12 )× 1 54  =( 421 54+4 41 54+771 54)× 1 54=1 631 54× 1 54  =1 633 .( 3÷ 1 1 +2÷ 7+1÷ 2 )× 1 54  =( 31 1 +27+12 )× 1 54  =31 1 × 1 54+27× 1 54+12 × 1 54  =42 +4 4 +77=1 63据统计 ,有 54%的学生采用方法 1。究其原因 ,是学生受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相似文献   

15.
听爷爷说过:“大数学家高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上小学的时候,计算过这样一道题:1+2+3+4+……+99+100的和是几?他想了想就很快说出了答案是5050。原来他总结出一个求和公式:总和=(首项+尾项)×项数÷2。我也用这一方法解了不少数学题。今天我又计算一道数列题,题目是这样的:(2+4+6+……+2004)-(1+3+5+……+2003)=?按照高斯的解法,原题=(2+2004)×(2004÷2)÷2-(1+2003)×(2004÷2)÷2=2006×1002÷2-2004×1002÷2=1005006-1004004=1002。这样计算数目太大,非常麻烦。我又仔细观察这道题,终于发现:前面括号里的各项比后面括号的各项相应多…  相似文献   

16.
运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掌握运算技巧,就能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并对计算产生兴趣。下面是两组题:一、20. 23-4. 65-5. 356. 18-(5. 18+0. 24)2700÷(27×5)25÷20×4二、7. 44-4. 83+2. 566. 09+2. 74-1. 098. 1×4÷0. 912. 5÷0. 04×8显然,按“从左向右”或“先算括号”内的顺序来计算,是不简便的。从第一组题的简便算法中可以发现:加括号、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或  相似文献   

17.
快乐的儿童节到了,所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几道与“六一”有关的数学趣题。让我们一同走进趣题乐园吧!1.欢度“六一”6欢×1度÷2=儿童节式中的“欢度儿童节”分别表示4、5、6、7、8五个数字。你能写出对应的等式来吗?2.欢庆“六一”“欢”和“庆”各表示一个数字。如果告诉你“欢”ד庆”=6,“庆”-“欢”=1,还知道它们在右面的式中,能够使等式成立。你能猜出“欢”和“庆”各是多少吗?3.简单答案小慧用汉字代数字的方式,加上“+”、“-”、“×”、“÷”及“()”,欢欢庆+庆661编出了这样两道算式:(节+日)÷好=61节-日×好=61小亮很快就找…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第六册“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单元,包括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及用综合算式解答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等内容。为使学生复习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以下复习建议,供教师参考。一、混合运算式题复习内容及方法 1.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在复习中,教师可设计一组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不同的式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如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这一组题包括了运算顺序的各种类型。由于题中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及其结果也就不同。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加强对运算符号、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计算能力。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复习式题计算时,如果单纯地进行数字  相似文献   

19.
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简便运算时碰到这样一道题目:19.8÷3.3,学生出现了下面两种简便算法: ①19.8÷3.3 ②19.8÷3.3 =19.8÷(3×1.1) =19.8÷(3+0.3) =19.8÷3÷1.1 =19.8÷3+19.8÷0.3 =6.6÷1.1 =6.6+66 =6 =72.6 “咦!”这两种方法的答案怎么会不一样呢?哪里错了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并不急于说明答案,而是问他  相似文献   

20.
《良师》2004,(18)
一、22004被7除余几?分析与解:21÷7=0……224÷7=2……222÷7=0……425÷7=4……423÷7=1……126÷7=9……1这些等式的余数很有规律,都是2、4、1,3个数循环一次,那么2004÷3=668。所以22004被7除余1。二、每户分几件正好分完?解:要求每户分几件正好分完,就要先求出有多少户,衣服有多少件。从题中可看出每户多分2件,就少余99-33=66(件),那就有用户66÷2=33(户)。求每户应分多少件正好分完就是(33×5+99)÷33=8(件)。数学12期有奖竞答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