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歧《孟子章句》是完壁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资料,故在孟好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它在训诂释义方面亦具有突出的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是流传至今最早章句体训诂著作之一,训诂体例和方法极具代表性。解释句意是《孟子章句》最重要的训诂内容。在释句时,根据文意的不同需要,赵岐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文章探讨了《孟子章句》的释句方法,认为其释句方法可归纳为翻译和解说两大类,每类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3.
《楚辞章句》和《孟子章句》都是具有相当口语性的著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东汉时期的语言。代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词类,我们以这两部著作为语料,试图了解人称代词在东汉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至少从东汉开始,人称代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趋同与集中趋势;第一人称代词集中于"我",第二人称代词集中于"汝"。  相似文献   

4.
《楚辞章句》和《孟子章句》都是具有相当口语性的著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东汉时期的语言。代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词类,我们以这两部著作为语料,试图了解人称代词在东汉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至少从东汉开始,人称代词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趋同与集中趋势;第一人称代词集中于"我",第二人称代词集中于"汝"。  相似文献   

5.
早在东汉,学者赵歧在《孟子章句》中就称道“《孟子》长于譬喻,”此言确非虚誉。《孟子》一书的比喻,不仅数量繁,种类多,而且形式新奇;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明理与文学效果。在先秦诸子中,可说鲜有其匹。至于后世的文学与语言,受其这方面的沾溉,亦非浅狭.因此,对《孟子》的比喻作番认真探讨,就显得极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6.
《孟子章句》是东汉赵岐据当时语言对《孟子》所作的注解,本从词性、语法结构、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对赵岐在释句中所揭示的语法进行探讨,从中可以看出东汉时代人们的语法观及语法发展的某些趋势。  相似文献   

7.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是传世最完整而时代最早的章句体训诂著作,因此,王逸《章句》既是研究《楚辞》的最重要的材料,也是训诂学应该注意的研究对象,要全面评价王逸训诂实践的得失,深入研究王逸的训诂思想及《楚辞章句》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有待于方正之家。今仅就王逸《章句》的内容和价值作一点探索性的工作。 王逸《章句》体式宏大,观其大要,有释词与释句两端。请分别述之。  相似文献   

8.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孟子在《孟子》一书中对孝道的解释,流传甚广。然自东汉末年赵岐所注的《孟子章句》至今人杨伯峻所注的《孟子译注》对此句的解释均颇多自己的见解,也有诸多的谬误之处。试在回归历史人物的时代、生平与原文字义的基础上,对前贤的偏颇加以辩证,对于当今学界的质疑之处,给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正>《孟子》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可谓至深至著,尤其在独立人格塑造和士人气节培养方面,恐无其他经典可与之相比。唐宋以来,便有学者指出,"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孟氏醇乎其醇也"。"孟子有功于道,为万世师。"故作为中国人,都应该认真读读《孟子》。阅读《孟子》,与其他经典一样,需要借助前人的注疏。关于《孟子》的注疏,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人所作,代表性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孟子》二章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注释中 ,将“法家拂士”注释为 :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拂 (b尙)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 ,辅弼。这一注释是错误的。当然 ,课本如此注释也是有其依据的。因为东汉经学家赵岐在他所编的《孟子章句》中 ,此处注释为 :“法家 ,法度大臣之家。拂士 ,辅弼之士。”宋代大儒朱熹在《孟子章句集注》中 ,此处也注为 :“拂与弼同 ,此言国亦然也。法家 ,法度之臣也。拂士 ,辅弼之贤士也。”以至后来的《辞源》《辞海》皆沿用此说。其实是大谬而特谬。其原因是 :一、将法家看作“…  相似文献   

11.
王逸《楚辞章句》是东汉时期重要的注释著作之一,其口语性强的特点对于我们研究东汉句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楚辞章句》串讲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对东汉被动句发展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孟子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其中"养心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通过阅读《孟子译注》后,从《公孙丑章句上》《离娄章句下》和《尽心章句下》这些章节的文字中对孟子的"养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将三篇结合来看,阐释何为"养心"?养何"心"?如何"养心"?从这三个问题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学习孟子的思想,进而将其带入现代生活,宣扬人性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西汉开始,训诂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有的学者注解古书,除了解释词义和名物制度,往往还要串讲一下全句或全章的大意,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分析篇章结构,这种注解叫做章句。当时的章句流传到今天的很少,赵岐的《孟子章句》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意在通过对《孟子章句》的分析,归纳其注释内容,发明其编纂凡例,说明其注释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两汉文人研习《楚辞》,不但摹写了大量的拟骚之作,也对《楚辞》进行了训解注释。可惜的是,这些训解之作,除王逸《楚辞章句》今存于世,其它的均已散佚。本文打算对这些训解佚说作一些考察,这对汉《楚辞》学史的研究,也许是有帮助的。(一)两汉文人训解《楚辞》,据有关资料记载,有西汉刘安、司马迁、刘向、扬雄,东汉贾逵,班固、马融、王逸等人。这些人皆一代鸿儒,其训解之作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关于王逸  相似文献   

15.
《孟子》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近代著名的汉学家理雅各成功将《孟子》译成英文,对此英译本的研究对文言翻译有着重大意义。《孟子》中的虚词数不胜数,用法也五花八门,"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对其翻译存在一定的技巧性,需归纳、总结之后方能翻译准确。本文从《孟子》中的虚词"焉"入手研究,选取了理雅各的译本,揭示了该字的翻译特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孟子章句》中的个词“於”“于”的句法条件及功能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孟子章句》一书中“于”的语法功能为“於”所全部涵盖,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与“于”、“於”相关的词语的词性、用法及演变。  相似文献   

18.
《孟子》是我国"四书五经"之一,书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孟子和其弟子们的各种伦理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活动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一起合著。书中内容也是孟子的学术价值的总要体现。在中国学术研究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孟子学术大纲的二重性,心学的实践性特点,学术的意义等方面。进一步体现出中国学术的传统理想本质。  相似文献   

19.
犀利的对比     
师:《孟子》“长于譬喻”,我们熟知的“五十步笑百步”就出于《孟子·梁惠王》。如果说譬喻是芬芳的,那么对比就是犀利的。对比,以一种不近人情而又立竿见影的说辞实现了正邪分明、善恶自现的效果。今天,我们来领略《孟子》章句中犀利的对比。请同学们观察《<孟子>三章》每一章的题目,分析题目中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孟子》研究历经两千多年,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包罗万象,但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特征,即《孟子》研究发展的三条基本进路:第一,政治与学术是《孟子》研究发展的两大动因;第二,考据与义理是《孟子》研究发展的两翼;第三,尊孟翼孟与疑孟非孟并行,《孟子》研究在论争中前行。综观《孟子》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一部学术经典的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三点:第一,要能够契合时代的需求;第二,要具有穿越时空的理论价值;第三,要具有开放性,可以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