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或许与他的出身有关,或许是他更关心"底层"的生活。吴念真虽然在台湾文化圈交往极广,资历极深,但他更像一个乐于叙述小事的小人物8月14日中午,吴念真刚下飞机,感觉"整个北京是在放冷气"。下午,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昨天在重庆,高温40度,真的很可怕,北京舒服多了。"从广州、成都、重庆到北京,接下来的几天他还将去南京、杭州、上海。七城之旅,每一场读者见面会都"爆棚",吴念真讲读了新书《台湾念真情》,然后给排长队的读者签名。一年前,《这些人,那些事》在大陆出版时,"当时还不清楚大陆的读者会怎样看。"吴念真没有想到,大陆竟然这么多自己的"粉丝"。这些读者熟知他写过的《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无言的山丘》等剧本,以及演过电影《一一》中的角色NJ(简南俊)。为了与大陆读者交流,60岁的他玩起  相似文献   

2.
说起报纸为读者服务,就不能不想到新闻界的老前辈邹韬奋和他所办的《生活》周刊。韬奋从事报刊活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突出的一点是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他曾说:“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党报更应发扬这种精神,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在有些新闻工作者的心目中,对于象《服务窗》、《读者问答》等为读者服务的栏目,往往认为“版面小,稿件零碎,  相似文献   

3.
李频 《传媒》2012,(10):58-60
正与彭长城交往近20年,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他额头之下,双眉之间有一颗痣?痣与智谐音双关。品彭长城《让‘读者’御风而行》一书而关联彭长城之痣,看似风马牛不及,但观察《读者》现象多年,我内心中认知从《读者文摘》到《读者》的思想意义,进而认同在中国新时期期刊史上《读者》作为样本的思想价值。业内人士大多津津乐道于《读者》大楼与《读者》商标50.8亿元的市值,难免不因叶障目,忽略了《读者》大楼的思想基础与《读者》商标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师永刚小档案:著名独立图书策划人,现任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其策划编著的《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达上百万套.他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先后以《读者时代》、《读者传奇》图文版、《读者故事》杂志版三个版本发行,创下媒体研究专著发行超过50多万套的全新纪录.著有《天苍茫》、《西北望》、《最后的骑兵》、《迷失的兵城》等数部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淮阴日报》总编辑黄善模同志在该报1月1日的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他《致读者的公开信》,并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表示愿与读者直接对话,敬请读者依据报社内部制订的《求实、公正、廉洁、守法”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报社的编辑、记者随时  相似文献   

6.
烈日 《出版参考》2007,(9S):I0010-I0010
师永刚小档案:著名独立图书策划人,现任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鳊。《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其策划鳊著的《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达上百万套。他研究《读者》杂志的专著,先后以《读者时代》、《读者传奇》图文版、《读者故事》杂志版三个版本发行,创下媒体研究专著发行超过30多万套的全新纪录。著有《天苍茫》、《西北望》、《最后的骑兵》、《迷失的兵城》等数部长篇小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最近,台湾漫画顽童萧言中裹挟着《童话短路》、《旧情绵绵》、《笨贼一箩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开始登陆大陆的文化市场,进行他娱乐大陆读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末以来,美国的报纸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越来越差。为使报纸工作得到读者的监督,《纽约时报》的一位名叫 A·H·拉斯金的人于1967年6月11日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报业出了什么毛病》的文章。他希望报纸从自己组织的内部发展渠道来监督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他建议报纸设立读者代表,并认为读者代表应由有新闻工作经验的、有权威的和能够听取读者意见的人来担任。同年同月,《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兼《路易斯维尔时报》的主编 N·E·艾萨克斯接受了上述建议,立即任命曾长期在信使报担任城市版主编的约翰·赫  相似文献   

9.
读过2003年第1期《中国编辑》中《寻找莫理循》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莫理循是谁了,他是被历史湮没的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的传记《北京的莫理循》也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喜爱《散文》的读者哪个不晓得贾宝泉其名?因了他主编的刊物《散文》格高、境阔、文洁、意新,佳作迭出,是“文学远途上艰难跋涉的倦客,得以小憩小酌的十里长亭”和“心灵寄存处”,更因了他为该刊写的“编后记”生发了他对散文的感悟,心有灵犀,理有慧光,清言娓娓,文情并茂,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读者被他的文字震撼了,感动了。由此,他的名字,他的文字与他主编的刊物一起矗立在读者心中。《散文》的“编后记”的确不同凡响,别具一格。他一改以综述、分析本期内容为主的通常写法,将来稿存在的普遍问题归纳分类,依次就某个问题从不同  相似文献   

11.
路遥去了!那么突然的,不给他的读者一点心理准备时间。想到那天听到朋友传告消息时发出地惊叹,那一定是少有地失态——虽然我们都不认识路遥。 何必非认识路遥呢?《人生》不是他的精神履历吗?《惊心动魄的一幕》不是他的气势吗?还有那真诚的《在困难的日子里》,不是他灵魂深处的倾述吗?这,对于读者,更是路遥——因为他是作家。在人的路遥刚刚离去,亲近的朋友们便归拢他的心血果实,排成一册《路遥中篇小说代表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使我们得以重新和他一块儿交谈、一起回味、一道思索……路遥以他不灭的灵魂,再次回到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让什么样的歌声响彻传媒》的讨论,已经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本期发表声乐专家王宝璋同志《让文艺媒体响彻“中国唱法”》一文,对媒体导向、歌手素质,三种唱法的界定、声学教学的方向作出了科学的探讨与分析,使这次讨论进一步深入,我们欢迎读者继续参与。另外,萧泽瀛同志文章《发自肺腑的歌声》,叙述了最近他创作歌颂白衣天使的一首歌词的真实经历,用行动实践了他对《让什么样的歌声响彻传媒》真诚主张,相信读者从中定能得到有益的启示。——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著名作家、著名翻译家萧乾先生,今年1月27日度过他的九十华诞,却不幸于2月11日在京病逝。萧乾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通讯、特写、小说、散文、随笔以及《尤利西斯》等译著,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因而蜚声海内外,久为读者所喜爱。其中《万里赶羊》,就是读者最为喜爱的诸多特写中的一篇。《万里赶羊》发表在1956年10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曾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纸就此连续专门刊登了几期读者来信。1956年12月3日发表的读者李少一的来信中写道:“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从事豪迈劳动的各族人民子弟,应…  相似文献   

14.
我领到了一张记者证,墨绿色的。我成了《解放军报》的一名记者。和我同屋的是一位老记者,方正的脸庞,宽阔的前额,戴一副近视镜,举止沉稳,每日里埋头写稿,十分认真。我受命采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他——邵一海。真没想到.我们的交谈.成为我踏上新闻工作岗位难忘的一课。假如你是《解放军报》的热心读者,一定对邵一海这个名字不感到陌生。因为我军三十年来一些英雄人物的报道,象安业民、王杰、麦贤德、陶绍文……他都参加了。也许读者最为熟悉的是他近几年发表的《所谓“二月逆流”的真相》《“联合舰队”的覆没》《最佳轨道的探索者》《在核科学技术的高地上》《希望之光》……他那朴实流畅的语言,简洁明快的风格,给军内外的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他从一九五○年走上新闻岗位,写了近两百万字的新闻作品,有不少佳作被收入通讯特写、报告文学集,有的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一九八四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是一代文学宗师。他又是伟大的编辑家。他主办的《莽原》、《未名》、《语丝》、《奔流》、《译文》等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期刊出版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鲁迅先生作期刊编辑期间,显示了他对读者,对作者乃至对社会负责的高尚编辑道德,为后世期刊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1954年,曾流行一本畅销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于这部长篇小说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很受读者欢迎。小说曾改编为电影,影片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直流传到今。《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他的《铺草》、《红嫂》、《沂蒙山的故事》,被文学界赞赏和重视。他所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月来,对美国《读者文摘》和中国《读者》的比较研究引起了好些同行的兴趣。刘兰在《出版广角》2002年第4期发表《〈读者〉VS〈读者文摘〉》,我的朋友祝得彬在《出版参考》2002年第9期发表《〈读者文摘〉的长盛之道》,他还正在进一步收集资料准备对《读者文摘》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作比较分析。从《北京晚报》2002年5月5日第5版《相逢一笑泯恩仇》知晓,《读者》主编彭长城和《读者文摘》总编辑  相似文献   

18.
《半月谈》杂志副总编、青年评论家张正宪近年来以“苏北”等笔名,在《半月谈》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他的评论以其“谈得新、谈得深、谈得准、谈得活”的特色,引起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瞩目。《论快》、《论放》、《土政策评说》、《先富后富,天平的支点在哪里?》等篇章是他大量评论文章中的得意之作,读者纷纷来信表扬。当我探问他撰写评论的心得,从他嘴里立刻跳出三个关键词:“睿智、情感、文采”。  相似文献   

19.
《淮阴日报》总编辑黄善模同志在该报1月1日的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他《致读者的公开信》,公布自已的电话号码,表示愿与读者直接对话,敬请读者依据报社内部制订的“求实、公正、廉洁、守法”的职业道德准则,对他的编辑、记者随时予以监督。此举赢得称赞。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渗透到有的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当中,个别编辑、记者不择手段地以稿谋私、以报营利,他们利用采  相似文献   

20.
晚年的思考     
曹禺 《全国新书目》2010,(21):46-46
《曹禺自述》由曹禺生前日记、书信、散文等连缀而成,从中读者不仅可以体会到他在创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时的心境,还可以了解曹禺在漫长岁月中的人生经历。书中从他的童年、求学经历、创作过程、家庭生活、个人情感、友人交往等侧面展开,展示了曹禺在各个人生阶段中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