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姓"高"。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姓高,但六(2)班却有好几个姓"高"的同学。我总是想:"高"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于是,我展开了调查。我调查的渠道主要是查阅图书、问长辈和上网查询。通过调查,我了解到"高"这个姓氏的一些情况——"高"这个姓氏是中国的第十五大姓,人口约占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姓氏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代表自身和家族的符号。在姓氏大国中国,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可谓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最为奇特的是,“姓”和“氏”这两个字本身也各为姓氏。对于“姓”姓,清朝张澍《姓氏寻源》:“其人本无姓氏,因即以姓为姓。又或蔡公孙姓、射姓、丁姓之后,以名为氏。”南朝宋朝何承天  相似文献   

3.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人多以为孔子姓孔,那么孔子真的姓孔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三代之上.姓、氏有别”说起。在先秦,姓和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所表示的是最广大范围的血缘关系,而氏所表示的则是姓族内各个分支家族的血缘关系,二者虽然同为血缘关系的标志符号.但无论在功能还是用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4.
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③“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节时,一些同学查阅了与孔子相关的材料,发现孔子的父亲叫叔粱纥,母亲叫颜征在.于是提出了一个疑问,孔子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孔子姓孔吗?孔姓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5.
李奇 《内蒙古教育》2007,(4X):30-31
孔子被尊为“圣人”。用鲁迅的话来表达,还是后世的人们“捧起来”的。 如果有人提问孔子姓什么。那谁都会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孔子当时,却是不知姓甚一因为他没有姓。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征在。孔子所以姓孔。也是后世“追认”的,因为,孔子的好多代以前的祖先是贵族。孔姓,就从那里追溯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9月姓氏 马     
《中文自修》2012,(9):64
马ma:历史: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五十二位,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4位。马姓有几处来源:出处一由"马服"氏改变而来;出处二即从《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们的名字一般是三个字或两个字。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字为姓,后面的字为名,如陈X、张XX等。但对古人来说,尤其是先秦时期,这就不太适用了。试举几例:1.孔子并非姓孔。《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但是《史记》也并非完美无缺,他说孔子“姓孔氏”,其实并非如此。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是有...  相似文献   

8.
汉语姓名中的文化内涵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晓杰 《现代语文》2006,(3):118-119
姓名是人的标记,从姓名可以透视出各民族的文化心理.远在氏族社会,姓氏就是图腾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拜,期望从中获得保障子孙繁衍、生产发展的神秘力量.上古时期姓和氏并不一致.姓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产物,是部族的标志,一个姓往往代表着一个母系部落的族号.据史籍记载一些最古老的姓都从"女",如:姜,周族先祖后稷之母的姓;姬,黄帝的姓;姚,舜的姓;姒,禹的姓.其他古老的姓还有赢、娄、娥、如、妙、妊等.氏,本是母系社会中男子身份贵贱的标志,"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古籍中记载的"伏羲氏""神农氏""高阳氏""有扈氏",都是称"氏"的知名人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子经济地位的提高,妇女逐渐失去了姓的特权,姓反而成为男子的象征,子女皆从父姓.至此,姓氏也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9.
<正>我最近在看《如懿传》,我儿子走过来,站在边上看了一会儿,问我:"爸,你看的这是什么?"我:"《如懿传》,一个女人当皇后的故事。"我儿子:"她姓如?"我:"不是,她姓乌拉那拉,名字叫如懿。"我儿子:"姓什么拉?姓四个字?"我:"对,乌拉那拉,是个满族姓氏。满族姓氏跟  相似文献   

10.
姓氏     
姓氏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其中,李、王、张、刘、陈姓人口总和达3.5亿,而李、王、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的大姓。当然了,中国也存在只有几百人的小姓,在安徽省涡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存在"山"(音"亚")姓,共2 000人左右,据说姓"山"的人都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因为遭到秦桧的迫害,才把"岳"这个字改成了这个新姓。据统计,人口数最少的姓是"贶"(kuang),据说贶姓人口在中国不过百人,真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姓了!  相似文献   

11.
刘修 《语文新圃》2008,(10):37-38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有些姓氏因所姓的人数少,又由于汉字的多音读法,所以人们经常读错。下面就是一些容易读错的姓氏。仇读"求",不读"仇恨"的"仇"。  相似文献   

13.
姓名是三个字的人姓氏不变;姓名是两个字的人,姓氏用妈妈的姓,名字的开头字母与下面的列表相对照。例如:李张三(男)——姓不变仍然是"李",张三拼音开头是"Z"和"S",对照表中"Z"是"在","S"是"胜",因此,李张三的韩国名:李在胜。  相似文献   

14.
关于"姓氏",每一个现代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一般人只知道这是家族的名号。至于上古时期的姓和今天的姓有什么区别,早期的"姓"和"氏"有什么不同,恐怕能说清楚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之际的姓氏合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姓氏结构的变化,即姓氏结构由原来的多有制(姓、氏两级或者姓、大宗氏、小宗氏三级)转变为只有变化以后的新姓一级;其二为姓氏应用规则的变化,即在新姓氏制度下,无论男子、女子,其个人的称谓都以“新姓+名”的形式出现,不再有男女两在性氏应用规则上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1.中国姓氏产生方式很多,有以时令为姓的,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的,有以古分封的国名为姓的,有以封邑为姓的,有以担任的官职为姓的,有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的,有以赏赐的爵号为姓的,有以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的,有以谥号为姓的,等等。就产生方式言,下列四个姓氏中区别于其他三个姓氏的是  相似文献   

17.
<正>姓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和"氏"原来有分别,"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发展到父系社会后,改随父姓。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1,(6):52
明代江西人丁勺原,一次与朋友聂某在闲聊时,提到二人的姓氏。聂某开玩笑地对丁勺原说:"你的姓才两笔,一看就知道你这个人肯定很小气。瞧我这姓,多气派!"随后他以自己的姓氏为题,出了一个上联——磊生三耳,听天听地听阴阳其中的"聶"为"聂"的繁体字。聂某要求丁勺原也以自己的姓氏属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一说到姓和氏,大家都觉得是一回事。所渭“张氏”、“李氏”,换言之即“姓张的”、“姓李的”。但在先秦时代,一般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奴隶更没有姓氏,有的连名也没有,而且姓和氏是有区别的。中国姓氏的产生,大概可远溯到原始社会。姓从女生,该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产物,同一姓代表有共同的血缘关系。《说文》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这表示姓是同一母亲所生育的后代。所以,古帝王其姓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读者熟悉的人物之一.爱新觉罗是姓,溥仪是名.但在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里,叙述他在学习期间,同伴们称他为“溥先生”或“老溥”.有的读者不禁要问:中国的末代皇帝到底是姓爱新觉罗,还是姓溥?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对此,拙文想谈谈关于满族姓氏的一些情况.一一个民族的姓氏,就是该民族社会血缘团体的称号,换言之,即是该民族家族系统的称号.满族姓氏,就是构成满民族血缘团体的称号.在清代《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了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共有六百七十九个姓氏.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图腾崇拜时代的族徽.元金时代,其得姓因由和特点渐有文字记载.至明清已是昭然清晰了.满族姓氏和汉族姓氏有相同之处,如有以部为氏、以地为氏、以姓为氏,还有更改姓氏和赐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