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张爱玲对色彩具有高度的把握能力,在她的作品中,色彩描绘对主题烘托起了很大作用。《十八春》是张爱玲长篇创作的顶峰。本文以《十八春》为例,从小说中人物的衣着以及周围环境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曼桢、曼璐这对姐妹的女性形象,进而透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传奇》中的变态女性或女性变态心理的分析 ,希望揭示促使这些变态女性走向心理变态、人格扭曲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同时从创作主体这一角度分析了作者选取和挖掘变态女性题材的深层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指出这些变态女性形象的社会学意义、心理学意义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中有许多“错位”、“变态”、“疯狂”、“扭曲”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生存过程中,饱受周围人的遗弃。文章通过对张爱玲笔下主人公被遗弃与变异关系的揭示,分析了她们异化心理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反叛的局限性,进而揭示了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讲述了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她自己和子女的命运的悲剧。本文主要以虐恋文化背景下分析七巧与子女的关系,揭示了母亲与子女的施虐和受虐的关系。以及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父权缺席下对权力和欲望的僭越。七巧和子女的关系是变态和扭曲的,这种关系与张爱玲和她母亲的关系也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5.
如果明白张爱玲在个人生活中对母女之情有多么深刻的体察,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贯穿于张爱玲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她的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与此相关。张爱玲对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传统氛围的极其敏感,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或多或少都能在这独特的母女关系中体现出来。首先,张爱玲在本该十分亲密、融洽的母女关系上做反面文章,这就无形之中加大了悲剧的意味。人类最大的悲剧往往是内在的,女性最大的悲剧也就在于她们自身。《金锁记》中七巧努力挣脱传统家庭对她的钳制,可是她用尽了一生的精明也未能摆脱,于是她变态地摆弄女儿的婚姻,破坏她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金锁记》中的七巧,是张爱玲通过一个俗世女子剖析的人性丑恶与自私的真实写照。其中呈现的是一个鄙夷卑劣、恃强凌弱、仇恨深重的世界,其中利益的冲突造成诸多人性与情伦的异化。七巧的一生是单调而苍白的,但多数人看到的是七巧变态的人性与病态的人格,却极少有人看到她其实是一个最彻底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7.
曹禺戏剧《雷雨》中的繁漪和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七巧都是现代文学史上成功的文学形象,她们就外表来看颇多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差异很大。蛮性和反抗与惰性和沉沦、歇斯底里与不动声色、悲壮与苍凉表现了二者之间的不同,这种不同既体现了生命存在不同的可能性,也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生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亓程 《文教资料》2008,(19):11-13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淋漓尽致地真实展现了一个生活在父权宗法社会中的"吃人者",在长期焦虑的折磨下最终变成"吃人者",她心灵的扭曲,人性的裂变所产生的破坏力.本文试着从女性心理及其女性焦虑的角度来分析曼璐的人性扭曲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以她的主要作品集《传奇》和《流言》,蜚声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张爱玲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基本理解:现代洋场社会里有难得的爱情,但这难得的爱情终归被沪港洋场社会、现代殖民都会、旧的大家族所扼杀,所吞噬,写出了自己对现代洋场社会吃人真相的理解.文章从女性俯视形象的窃笑来自对男性形象的贬抑入手,分析了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窃笑的几种形式,以及张爱玲与其笔下女性俯视形象的精神联系.从而阐明: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和西方殖民地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从没有放弃过抗争,在鲜血淋漓中满身伤痛的她们犹如巨石底下的小草,依然发出或是低徊,或是扭曲的呻吟,她们是上海、香港现代洋场社会里醒觉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王颖 《海外英语》2012,(2):205-206
谭恩美是以为令人瞩目的美籍华裔作家,她的小说《喜福会》甫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小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小说中的女性可以分为三类:本土女性、移民女性、ABC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自强自立,这些女性向世人展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她们积极进取,努力寻找自我、确认自我身份。在历经了一次次的阵痛之后,她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蜕变。  相似文献   

12.
庐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作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二者的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她们的小说都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和情感,表现动荡时代中的女性生活。通过对庐隐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二者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不同反映。庐隐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悲哀,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苍凉。  相似文献   

13.
由于张爱玲狭窄而深邃的独特视角,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别人难以重复而在她自己那里却不断复现的情状。这个女性形象展现出的就是那个女性形象的另一侧面,那个女性形象又是这个女性形象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可能性的演绎。她们土生土长也好,读书留洋也好,都是寄居在旧生活中的无生趣与活力的空心人。这些女性人物互补互现,互映互带。因而每一形象都已超出其所在具体作品赋予的意义,共同叠现出生活的本然和生命的原相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经历的喜与悲、情与爱都让人感触很深。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常都会遗忘她笔下那些陪衬在女性角色身旁的男性角色,或是说主导着这些女性命运的男性主体,即同样也被张爱玲刻画得非常饱满、生动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张爱玲的众多小说中,<连环套>并不像<十八春><倾域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等为众人所熟知,因此,主人公霓喜自然也没有像曼帧、曼璐、流苏等那么为人所关注.但是她作为张爱玲笔下的一种女性,一种特殊生活背景生存际遇的特殊女性,是应该得到众人关注的,并值得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以发现其特殊而又富有多种意味的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是以女性的情爱生活作为源题材的,情爱心理是她刻画女性形象的基本视角。本文从张爱玲《传奇》里代表性小说《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介入,就其中女性形象的情爱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  相似文献   

20.
李多林 《孩子天地》2017,(5):244-245
张爱玲是我国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带有传奇的色彩和时代的印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张爱玲将自己的经历渗透到小说作品中。张爱玲小说作品中女性身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女性的婚姻、家庭、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命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