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可理解为一种广义的大学教师发展,阶段性是其最显著特征之一。通过对与发展需求、职业生涯发展及其阶段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并从教学、专业、组织与个人四个维度将需求与阶段结合分析后,发现大学教师发展需求在不同生涯阶段呈现出较大差异。对教学发展需求最迫切的是处于上岗适应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程度普遍较高且突出反映在快速成长期与高原期,对组织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上岗适应期和退出期,个人发展需求则以上岗适应期、退出期及高原期为主,但总体水平偏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个人环境与组织环境两方面的影响。此外,当前的研究虽然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较大的突破空间。  相似文献   

2.
陈惠津 《高教论坛》2013,(11):84-86
将多种理论、多门学科融入到教师职业成熟的研究中来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的研究也因不同理论的介入而呈现出不同阶段的景象。以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骨架来建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将教师职业成熟阶段分为职业储备期、职业整合期、职业创生期,并揭示各阶段在其对应的知识领域、决策技能领域、执行加工领域中的特征表现,为丰富和拓展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理论作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职业认同是中小学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已成为教师教育的热点研究主题。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阶段发展理论,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并详细分析了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发展任务及制约因素,据此从师范生的选拨和培养,以及教师的入职与在职培训等方面分析了该理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国内外相关学者已经从多个维度进行了阐释与解析,希望能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维度的参照。综合已有的研究,根据研究取向的不同,可以归类为职前与职后、职业生涯周期、关注维度、专业素质形成及发展过程4个研究取向。以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参照维度,结合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可以进一步进行相关理路的整合,让教师有更加明确的参照,实现专业发展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76):20-21
"生存关注"阶段的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入手,通过分析"生存关注"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及其在此阶段遇到的问题,探索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6.
构建与教师职业生涯阶段性相适应的激励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生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性的历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各个阶段教师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不仅有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揭示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发展规律及特征。分析、评价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中较具代表性的五种理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休伯曼“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以及加拿大学者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可以正确认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和需求,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学督导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基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学督导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在教师职业发展中教学督导是教学督导人员基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检查、指导,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具有发展性、差异性、人性化等特征;教学督导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为现实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在教师教学实践及其发展中发挥诱发引导作用、监督指导和反馈激励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入职阶段教师处于教师生涯的初期,也是教师生涯的关键时期。研究入职阶段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探讨入职阶段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等问题,以期有助于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入职阶段教师处于教师生涯的初期,也是教师生涯的关键时期.研究入职阶段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于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探讨入职阶段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等问题,以期有助于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缓解.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于专业发展过程中,是其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源于专业态度的变化,受学校多因素的影响.文章提出要有效防治教师职业倦怠应基于专业发展过程、专业态度和学校管理这三个维度,关注过程,全方位审视,综合构建.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之基。教师发展是一个外延宽泛且内涵丰富的命题,既涉及教师发展的外部条件也包含教师个体素质的发展。职业性与专业性既是现代教师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教师个人素质的关键特征。教师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发展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程,无论是有组织的教师教育(培训)还是自主的教师个人成长,都应重视教师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提升。教师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发展受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其职业性和专业性发展既有一致性,也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于专业发展过程中,是其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源于专业态度的变化,受学校多因素的影响。文章提出要有效防治教师职业倦怠应基于专业发展过程、专业态度和学校管理这三个维度,关注过程,全方位审视,综合构建。  相似文献   

14.
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其中对教师职业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的当属核心动力。教师职业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其核心动力也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社会期待—行业规范—专业自觉。探究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核心动力的演变与发展,可以为构建更加符合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系统提供可靠依据,以促进教师职业走向更加专业、更加成熟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首先简要分析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观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最后从五个方面对新中国50多年来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和《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对北京市1173名教师进行调查,从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4个维度考察不同学校因素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学校因素与教师职业认同各构成维度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且不同学校因素对教师职业认同的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其中,教师场域、教学情绪、发展平台、同事关系等学校因素对教师职业认同多个维度具有较高的正向预测力;相对于学校物质环境等"硬件"因素,教师场域、教学情绪、教学成绩以及与领导、同事、学生的认可合作关系等"软件"因素对教师职业认同的预测作用更为直接.建议丰富学校文化建设、搭建学校发展平台、优化学校考评体系、改善教师物质待遇,营造教师职业认同发展的良好系统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中职业生涯开发的理念运用于教师职业,已成为现代教师职业发展与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此,学校应当明确教师职业生涯的各个不同阶段的主要内容,科学地指导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获得职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赵汇 《教学与研究》2002,1(11):31-35
当前关于资本主义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 ,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并应被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发展所验证。根据在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可明显划分为产业革命阶段、自由竞争阶段、私人垄断阶段、国家垄断阶段 ,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高校教师培训体系主要聚焦于新教师入职培训,这使得其在面对教师职业生涯终身发展的复杂需求时日益力不从心。文章以教师发展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一个面向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各个阶段、更加系统完整的发展支持体系。该体系始于准教师的职前预备,延展到新教师入门以及成熟教师发展,止于资深教师的经验传承,覆盖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可以为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特定发展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职教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疏理发现,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注重教师专业技能阶段、强调教师实践应用能力阶段、强化教师理实结合能力阶段和推进教师多元能力阶段。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化,但是总体发展趋势基本遵循需求逻辑、宏观逻辑和服务逻辑。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深化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策略是:兼顾职教教师自身能力发展需求;倡导各主体共同助力职教教师能力发展;构建职教教师能力发展体系;建立职教教师能力发展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