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2.
《逍遥游》位列《庄子》之首,是庄子奇思妙想的代表篇目之一。笔者试图通过对《逍遥游》一文的分析,揭示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逍遥游,分析庄子文章的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瑰丽、感情奔放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最能集中反映庄子的思想。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对把握《庄子》全书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晋代郭象的《庄子注》把它列为“内篇”的首篇。北京大学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和华东师大编写的《大学语文》这两部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都收有此篇,可见它在先秦散文中的地位.清人林云铭说:“《逍遥游》之旨,则散于诸篇之中。”(《庄子因》)林说指的是《逍遥游》的思想倾向,其实,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庄子散文那种汪洋恣肆、神奇浪漫的艺术风格,在《逍遥游》中也得到集中的体现。因此,如果说《逍遥游》的风格也“散见于诸篇之中”,亦不为过。本文试从《逍遥游》入手,来分析庄子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邓联合博士新著《"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释论》),是一部立足"逍遥游"解读《庄子》及庄学史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章以《逍遥游》篇为切入点,着力分析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二重意涵及内在紧张;下篇五章  相似文献   

6.
《庄子》散文的意象是庄子思想极其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庄子·逍遥游》为案例 ,通过对《逍遥游》意象艺术的深入剖析 ,试图寻绎蕴含其中的深远的哲理内涵 ,这种方法对于完整地理解《庄子》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是庄子体道和养生的最高境界,渗透在《庄子》一书的诸多论述环节之中。庄子认为,“逍遥游”是具体的,因而任何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到达这种境界。这个论题得以确认后,《逍遥游》中出现的众多形象也就具有实在性了。  相似文献   

8.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亦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拘无束地绝对自由地活动。我认为,庄子的思想基本上是消极的,他的政治主张一般说来也是反动的,但是《庄子》散文作为文学作品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散文一般都想象丰富,宏放雄肆,壮丽瑰玮,有很浓厚的文学意味。《逍遥游》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首先,《逍遥游》在构思…  相似文献   

9.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反映了庄子自在自由而又平等的人生观。庄子借《逍遥游》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拔高远的人生境界,也为人们揭示了诗意生存的审美意境,这对当代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袁行霈主编的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一卷第1 2 7页两次引述我校文学院阮忠《庄子创作论》一书的观点说 :“阮忠将《庄子》篇章之法概括为游龙式、故事式、议论式三类。而认为最重要、最能体现庄子风格的是《逍遥游》一类游  相似文献   

11.
笑解逍遥游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跌宕多姿,大多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寓言。语言诡谲怪诞,文字变化多端,形成了其随意洒脱的文风。《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游》不仅表达了庄子的根本思想,也代表了庄子文章的主要风格。  相似文献   

12.
对于《庄子·逍遥游》开篇的"冥"字,经常作"溟"解,从而背离了《庄子》所要强调的道的存在境界,本论文试图对"冥"、"溟"二字进行辨析,还原《庄子·逍遥游》中"冥"的本来意思,以利于对《庄子》及道家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无限自由的精神漫游人教版高中《语文》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做"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相似文献   

14.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其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关注。“逍遥游”是精神的自由自在,是对人的个性的一种高举。我们通过梳理历代庄学研究者对“逍遥游”内涵的理解。从整体上考量庄子思想中“逍遥游”内涵,再结合精神分析理论以探视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深层心理原因,得出庄子逍遥游思想是对现实从精神上的一种超越,庄子建构的理想国只是一个存在于文本之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5.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16.
《庄子》分内、外、杂三篇,学术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内篇系庄子所作,当然也就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系《庄子》内篇的开山之作,在《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无疑具有提纲挈领的功效。准确把握《逍遥游》中词语的意义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举足轻重,在《逍遥游》中,"逍遥""三飡""晦朔"是多解并存的三个词语,历来颇受关注。从词语考释与题旨定位两个纬度进行阐发,"逍遥"当解为"无待";"三湌"当解为"吃少量的饭";"晦朔"当解为"一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以它浓郁的浪漫色彩、富于幽默讽刺的寓言故事、汪洋恣肆的文笔、奇特丰富的想象,给人以超凡脱俗、玄妙莫测的感受,《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而《逍遥游》更是其中的代表作,《逍遥游》是《庄子》首篇,表达了庄子要超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制约与影响,完全做到物我两忘,在宇宙中尽情遨游的人生理想,全篇洋溢着自然、洒脱之美,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一、主旨延伸如《庄子》一书,教材选入《秋水》和《逍遥游》,《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选入了《庖丁解牛》。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都不能达到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境界。但是,  相似文献   

19.
《庄子·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代表了《庄子》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目前。它不仅是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堂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塑造"全无用处"的方鸿渐,并不是立意要塑造一个性格上的失败者并加以批评,而是表达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方鸿渐因其"无用"成为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艺术形象,正如同庄子《逍遥游》中的大樗、大瓠,成就了"大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