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于2007年9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和浙江大学共同举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的楚辞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崔富章教授主持。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日本秋田大学石川三佐男教授,台湾成功大学陈恰良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楚辞学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张鹤 《黄冈师专学报》2008,28(1):156-158
2007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于2007年9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和浙江大学共同举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的楚辞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崔富章教授主持。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日本秋田大学石川三佐男教授,台湾成功大学陈恰良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楚辞学的拓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潘啸龙教授是著名的楚辞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男 ,汉族 ,194 5年 11月生 ,上海龙华人。 196 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1979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现为该校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并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等职。潘啸龙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勤奋耕耘 ,成绩斐然 ,尤以屈原和楚辞研究最为突出 ,享誉学界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九歌六论》、《天问的渊源及艺术》、《离骚的抒情结构与意象表现》、《屈原评论的历史审视》等 6 0多篇有影响的论文 (其中多篇被全文翻译介绍到国外 ) ,已出版的专著有《屈原与楚文化》、《楚汉文学综论》、《楚辞注评》、《屈原与楚辞研究》等 7部 ,参编《楚辞评论资料选》、《中华艺术文化辞典》等著作多部 ,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及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多次 ,并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本刊特刊发潘啸龙教授这篇谈治学经验与体会的文章 ,以飨读者。此文曾收黄中模、王雍刚主编的《楚辞研究成功之路——海内外专家自述》(重庆出版社 2 0 0 0年 12月版 ) ,本刊采用时征得作者同意并经作者修  相似文献   

4.
在我看来,走过千百年的屈原及其楚辞研究,至于今,当是学问上的畏途,知难而进者寥寥,黄崇浩教授是其中之一员。他醉心于屈原及其楚辞,20年有余,所选择的又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考据之路,果真是矢志者有成,加之兴趣所之的自觉自然,这就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屈子阳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崇浩在本书“后记”里有两段很有意味的话。一是“听潮水之相击,和调度以自娱”表现出来的对冷学问的旷达适然,即使湮没无闻也不悔其爱。二是以“阳秋”暗寓对屈原的臧否,这是学者以学养为基础的襟怀。然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当今浮躁喧闹的学坛不是…  相似文献   

5.
应该利用楚简、秦简、汉简、帛书帛画、青铜器及铭文等出土文献研究屈原与《楚辞》。楚辞学者利用出土文献研究楚辞 ,往往是零碎的、局部的、辅助性的 ,大部分局限于字词训诂层面 ,少数涉及到作品层面 ,作家层面尚未涉及。而通过考古研究 ,可以追溯屈氏家族与楚王族的关系 ,探索屈原家族传统与思想渊源 ;可以论定屈原生平三大环节———从政、放逐、沉江的真实性 ;通过屈原与《楚辞》的参与和“援助” ,推进“楚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日本汉学界近年来出现的“屈原否定论”,著名学者赵逵夫先生在他的学术专著《屈原与他的时代》中勘正谬说。对屈原与楚辞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考证和阐释。赵先生在屈原研究中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微观到宏观。步步推进,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论证,见解独到。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7.
《招魂》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绚丽穷奇、千古绝色的作品,但历代学者其说不一。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确认是屈原的作品。明代黄文焕(《楚辞听直》)、清代林云铭(《楚辞灯》、蒋骥(《山带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转游国恩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今年是著名中国文学史家、楚辞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游国恩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为了纪念游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卓越贡献,贵系特为召开“游国恩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此谨向贵系及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游国恩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尤其对于《楚辞》,先生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先后出版了《楚辞概论》、《读骚论微初集》、《屈原》等著作,还合作主编了全国高校通用教材《中国文学史》,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直到垂暮之年,先生还全力…  相似文献   

9.
张鹤 《黄冈师专学报》2008,28(1):154-155
由韩国东亚细亚比较文化学术会议和中国屈原学会联合主办的“2007年韩国庆州屈原及楚辞国际学术讨论会”于7月6日至10日在韩国东国大学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韩国的著名楚辞专家、汉学家共34人。韩国东亚细亚比较文化学术会议崔溶澈会长、中国屈原学会方铭副会长、韩国东国大学校庆州分校孙东辰总长及东国大学校洪起三前总长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韩国东国大学校朴永焕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共有25位专家发表了论文。具体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由韩国东亚细亚比较文化学术会议和中国屈原学会联合主办的“2007年韩国庆州屈原及楚辞国际学术讨论会”于7月6日至10日在韩国东国大学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韩国的著名楚辞专家、汉学家共34人。韩国东亚细亚比较文化学术会议崔溶澈会长、中国屈原学会方铭副会长、韩国东国大学校庆州分校孙东辰总长及东国大学校洪起三前总长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韩国东国大学校朴永焕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共有25位专家发表了论文。具体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今天已经有不少人对《楚辞》感到陌生了。近读汤炳正先生的《楚辞讲座》,我隐然看到了一座通向楚辞研究的要津。汤炳正先生乃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担任中国楚辞学会会长十余年,其《屈赋新探》、《楚辞类稿》为楚辞研究的力作,乃当今治楚辞学者之必备参考书。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今天已经有不少人对《楚辞》感到陌生了。近读汤炳正先生的《楚辞讲座》,我隐然看到了一座通向楚辞研究的要津。汤炳正先生乃当代楚辞研究大家,担任中国楚辞学会会长十余年,其《屈赋新探》、《楚辞类稿》为楚辞研究的力作,乃当今治楚辞学者之必备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谢无量先生楚辞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楚辞新论》一书中。该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新见,是把《楚辞》作为古老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把它放在古代南方学术文化的背景下,同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相区别进行研究,进而在屈原生平思想、楚辞篇目、《离骚》新释、楚辞学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发前人之所东发。尽管其论述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但谢先生筚路蓝缕,勇于开拓新路、敢于破旧立新、大胆冲击陈说的精神,仍是十分可贵的。其以南方文学观为核心的诸多新见与发明。毕竟使人耳目一新,对后来从楚文化角度研究屈原与楚辞之思潮及楚辞文化学的兴起,无疑有深刻启示和巨大影响。还有对“屈原否定论”的首难之功,也不可抹煞。因此谢无量先生的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以及20世纪学术史上自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和作家,总少不了引起后世学人的研究探讨。两千多年来对“楚辞”与屈原的研究,就不为寂寞! 要论学术研究历史的长短,大约楚辞学并不亚于儒家经学。每一时代的楚辞学者,往往是在继承和批判前代楚辞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研究楚辞和屈原的,他们在研究楚辞和屈原的同时,每每对于前代的楚辞学者及其著述也有所论评。这样,历代的楚辞学既对于楚辞和屈原的研究不无可取之  相似文献   

15.
金开诚是当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著《屈原辞研究》或选择文献内证,立足楚辞文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所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相似文献   

16.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沈德鸿(茅盾)先生对于楚辞研究也颇有造诣和贡献。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专门为中学生编注了楚辞选本.先后题名《楚辞》和《楚辞选读》。该书的《绪言》从楚辞与神话之关系的角度多所发明,提出了楚辞源于神话等新颖独到的见解.对楚辞的评价即高且新,皆为前人之所未及,于后世楚辞神话学的研究有深刻启迪和影响。该书正文选取《离骚》等8篇26首楚辞作品,分别加以注释,也很有特点和一些独到见解。其注释虽有失当和不足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史研究》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丁守和先生为《二十世纪中国史》一书所写的序言。该书由我院历史系杨鹏程、左双文副教授主编,3卷80万字,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楚辞》西汉人刘向在天禄阁(汉朝国立图书馆)校书时,把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东方朔、荘忌、淮南小山、王褒的作品以及他自己写的《九叹》编辑成一部书,定名为《楚辞》。东汉人王逸为楚辞作注释,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宋人朱熹,作《楚辞集注》。“楚辞”这个名词,在刘向以前就有。汉武帝时人朱买臣,能“说春秋,言楚辞”。不过“楚辞”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成为这种文体的通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屈原赋二十之篇”。可见西汉早期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 ,来观照中国学术中的“楚辞研究”。汉代以前的史书中几乎从未提到屈原 ,尤其是在楚国的史料中 ,屈原更是不见经传。历史上的屈原在出现新材料之前 ,可视为不可追寻。今日言说之屈原 ,只能是《史记》、《楚辞》及此后各类相关文本中的一个人物符号 ,一个相关话语的命名。历史文本中之屈原 ,乃是一个经改写、想象而被重构之屈原 ,是汉儒在大一统专制政治背景下 ,以汉族儒家文化的视角对一非中心的历史人物的想象性建构。屈原作品最初当以在民间口耳之间散播、流传的可能性最大。汉儒们解读、编纂、注释《楚辞》 ,实际上等于是为《楚辞》建构了一个“独尊儒术”的中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云铭是清初著名的楚辞学家,他高度赞扬了屈原的人格精神,对屈原这一"千古奇忠"之人极度仰慕。他把对屈原的全部情感倾注到了《楚辞灯》一书中,历时近四十年,完成了这部在《楚辞》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