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李韵明 《中国广播》2004,(10):18-19
时下无论您在神州大地何处打开收音机,南腔也好,北调也罢,医药保健品咨询类的广播讲座可谓无处不在。南方称之为“坐堂”节目,北方谓之“医药咨询坐台”节目,我称之为“广播医药保健品专题讲座”(简称“医保讲座”)。这类节目,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迅猛地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广播媒体,使其成为一种广播所独有的节目模式。  相似文献   

2.
广播在20世纪的普及使得收听与欣赏无线电波中的文学节目成为了几代人的习惯与享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1年5月正式开办的名牌节目《阅读和欣赏》,现在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个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后来人们概括的“三名”,即名人介绍名作,由名播音员广播。  相似文献   

3.
随荷21世纪的到来,我国已经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许多广播媒体都开设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专题节目。那么,在老年节目日益增多,老年人收听广播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如何使老年节目“与众不同”呢?  相似文献   

4.
故事化手法在广播文学节目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哲军 《东南传播》2012,(7):167-169
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广播界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关键是广播文学节目要不断创新,而在广播文学节目运用故事化手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手法。广播文学节目在运用故事化手法时,要在题材选择上寻找节目的故事点,在内容设置上挖掘节目的故事性,在创作手法上追求叙述的故事化,但也要注意保持节目的文学特质,切忌庸俗化。  相似文献   

5.
陈聚成 《河北广播》2006,(6):100-101
随着广播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纯粹的播音节目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往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欣赏》类节目已经陆续被更符合广播规律的主持人节目所代替,主持人的“说”代替了播音员的“播”。但是以“播”为主的时政新闻节目在各级电台都是必须保留的。因此对新闻播音的思考并不过时。  相似文献   

6.
作为广播节目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者和节目质量的最终实现者,节目主持人的作用举足轻重。能否发挥好节目主持人这“最后一棒”的独特作用,已成为广播面对竞争寻求不败的重要因素。一、建立培育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形势严峻,竞争激烈,使得各家电台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视对节目主持人的培育和造就。广播发展迅速,现代科学技术势不可挡,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教育,使节目主持人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新时期广播发展的需要。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目前有5个频率,拥有100多位节目主持人。这支队伍中有的人从事广播工作多…  相似文献   

7.
黄英 《新闻采编》2005,(4):27-28
眼下无论你身在何处,什么时候,只要打开收音机,都不难听到一些被听众称之为“卖药”的节目。我们广播人通常美其名曰“医药健康咨询讲座”。“医药健康”节目诞生于90年代中期,从90年代末到现在一直风头不减,为广播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些“卖药”节目往往是一些医生甚至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在那里自拉自唱推销药品,很少顾及听众的感受,听众很有意见,严重影响了广播的收听率,使广播人弃之心疼,食之又骨鲠在喉。那么,“医药健康”节目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它对广播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多于利呢?这成为许多广播业内人士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洁敏 《报刊之友》2012,(11):130-131
摘要;广播热线节目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原因不在听众,而是节目出了问题。本文对广播热线节目“一头热一头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播热线节目的“三性”问题,即:“话题的真实性”、“听众的参与性”和“信息的实用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广播热线节目如何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怪圈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播改革的力度逐步加大,体现在节目上,就是花样翻新、改头换面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是一年一大改,数月一小改,“节目改版”的消息时有传出。在此,我们姑且不论这个套用报刊杂志的“版”字是否合适,而是就目前在调整节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进行探讨,使广播改革朝着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前进。笔者认为,在各家电台使出浑身解数创新节目的同时,“改版”要尽量避免进入以下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文学节目是广播文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娱乐性节目缤纷竞放的形势下,开办一档广播文学节目就犹如发现一片天空、开辟一块净土;健康向上的内容、高雅的格调,一定会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吸引一定数量的文学爱好者成为听众。本文将就文学广播节目的现状、发展以及如何办好文学广播节目做如下的探讨与畅想。  相似文献   

11.
董枫  曾彤 《视听纵横》2004,(5):109-110
进入21世纪,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广播作为相对弱势的一种媒体,在节目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平民意识,是广播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的一项利器,而“以人为本”的重要基点就是在节目中贯穿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作为广播文学节目,特别是小说连播节目的一个门外人,我只能围绕“坚守”与“提高”四个字远距离地讲点关于文学、关于小说连播的一般化想法。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人》这部书中说,1969年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演讲中引用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两个国家的公民:他自己国家的和法国的。”尼克松写道:“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法国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和政治方面对现代文明的贡献,就会懂得这句名言确实言之有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种媒体为了争取受众,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纷纷推陈出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直处在竞争“劣势”中的广播,更是在一种“危机感”和“压迫力”的作用下,大刀阔斧地进行着自我完善。短短几年间,广播从播出形式到节目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广播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创造了广播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15.
文学凝聚着时代的精华,广播文学节目源于文学作品,但要经过广播手法的加工及主持人的二度创作,它理应高于原作。把书面文学作品升华为广播体文学作品,就必须在内容上深挖原作的底蕴、内涵,在形式上满足听觉艺术的要求,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笔者在广播文学专题节目的创作实践当中收获了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谨以此文与各位广播文学节目的创作者交流、探讨。一、文学节目的基本功能审美是文学节目的基本功能。文学审美是指听众在欣赏文学节目过程中享受到的愉悦感受。这种愉悦是怎么产  相似文献   

16.
王婷 《新闻传播》2006,(10):63-6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大战中,广播如何实现.品牌化生存是一个为人关注的话题,广播再也不会默默无闻地躲在调音台背后,而是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和广播主持人走出来,将节目和现场活动以及商家无缝对接,成为相互依托的“看得见的广播”,使广播的“形象”跃然生动。  相似文献   

17.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宣传报道,使各媒体又一次面临着“同题竞争”的大比拼。综观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四套节目在整个“战役”中的表现,凸现了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广,整体协调好,节目制作精,节奏张弛有度,广播特色鲜明的特点,充分展示了河北电台新闻宣传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在重大的宣传战役中,广播能够和其他媒体一起各领风骚,并且表现出独有的魅力,使我们对广播在“信息共享”时代参与“同题竞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孙小平 《视听界》2002,(3):52-52
1999年,靖江广播电视台率先在泰州市开办了每周一档的对农科教电视节目《金色田野》(原名《星火科技》),每期十分钟。设有“乡村事”、“致富经”、“一周农事”、“有问有答”四个子栏目。节目开办以来,质量逐步提高,已有6档节目在省市有关评比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广播节目很早就开辟了文学这块园地,但是,近年来,广播文艺中的流行音乐及互动娱乐节目因为适应了听众对"快餐文化"消费的需求而占尽先机、独领风骚,广播文学节目则因其更多地承担着"精神守望者"的角色而负重前行,"处在一种不够稳定的边缘状态"是广播工作者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如何使广播文学节目"老树发新芽"是摆在我们面前很沉重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20.
在电台众多的节目里,广播评论能鲜明表达对各种新闻事实的立场和态度,是广播电台的“旗帜”,是“号角”,是“灵魂”,是真正代表广播电台自己的“声音”。然而近年来,广播评论在广播媒体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一些地方电台鲜见真正意义上的评论节目。因此,广播电台加强自己的“声音”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