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55-61,91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组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3.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里描述四大家族“贾史王薛”显赫之势的“护官符”可谓在众多红楼迷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我们已不陌生,而主宰保险行业的“四大专业家族”大家又知晓几个呢?  相似文献   

4.
著名女作家茹志娟少年失学,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她在回忆自己学习语文的过程时说,是《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给了她启发。通过揣摩香菱的学习过程,她才渐渐悟出了语文学习之道。那么,“香菱学诗”给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有益的启示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姐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6.
一部洋洋大观的《红楼梦》中尤氏仅是个次要人物,在《红楼梦》的电影和电视剧中饰演她的演员,不管怎样尽态极妍,可以说是连个“配角奖”都捞不到的,因此向来“评红”的大块文章中都没有专门谈到过她。然而曹雪芹在塑造她的形象时并没有掉以轻心,其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仍然打上她自身特有的印记,同样赋予了她丰富的社会内涵。《红楼梦》的次要人物中有不少栩栩如生,尤氏在人物的无足轻重上完全属于这个层次,因此把尤氏作为一只“麻雀”来进行解剖,是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塑造红楼人物形象时是如何细大不捐,对之无不惨淡经营的匠心。 尤氏是个怎样的人物呢?这得先从她的出身谈起。  相似文献   

7.
清代“红楼戏”涉及晴雯形象塑造的共有7种,最重要的作者、作品有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万荣恩的《潇湘怨传奇》、朱凤森的《十二钗传奇》和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红楼戏”对晴雯形象的接受比较一致的是其情感基调,即“扬晴抑袭”,对晴雯抱有深深的同情。对晴雯形象的塑造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宝玉的深情、火暴的性格、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据《红楼梦》改编而来的戏曲称为"红楼戏"。清代"红楼戏"中写"黛玉葬花"戏的戏曲作品较多且在数量上占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以《红楼梦戏曲集》中的"黛玉葬花"戏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清代"黛玉葬花"戏对小说《红楼梦》的改编,从而分析清代"黛玉葬花"戏改编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香菱:从女性符号到结构符号--论《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红楼梦》中赋予香菱的独特命运。她的名字和遭遇,构成了对存在于文本之内与文本之外的女性的集体命运的象征。香菱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符号的同时,随着命运的迁延转化为小说结构的符号。“香菱“这一角色几乎贯穿于红楼始终,成为文本叙事结构的或隐或现的构建者、连缀者。  相似文献   

10.
“大旨谈情”是曹雪芹予以《红楼梦》的主旨,但非仅谈“情”而已,“意”在“情”中,“情”中有“意”。作者赋予全书“情”的化身竟然是谜一样的秦可卿,致使“红楼”之情扑朔迷离,尽显人性之复杂,构设红楼“遍披华林”的悲壮基调,也是中国文士永恒的“困惑”与“焦虑”,充满民族文化的历史厚重感。曹雪芹寄予秦可卿的形象特质与价值,就在于其“无可云证”的“一把辛酸泪”悲情推演的点位钩织。以《红楼梦》文本与脂评为依据,论析秦可卿不同的符号性角色,解读“可卿”之情与谜及其与《红楼梦》主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吴泓 《语文学习》2021,(1):29-35
红学家、北京大学张庆善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或者说我们一辈子如果没有读《红楼梦》,如果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红楼梦》中的人物,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1]如今,《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把钥匙去打开这巍峨的“红楼之门”呢?  相似文献   

12.
李悦 《音乐世界》2010,(11):96-97
在拍摄电影《谁亲吻了我》的时候,由于不拒绝导演任何包括动作戏在内的要求的堀北真希被导演笑称为“SUPER真希”,电影中她和三个男生上演了一出纠结的“四角恋情”戏码,根据东野圭吾的名作《白夜行》改编的电影也于近日公布由堀北真希主演。她真正的恋爱意愿又是怎么样的呢?会让你感到意外吗?她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会不会也可爱呢?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中国古典学名《红楼梦》,从它刚问世起就“仁见仁,智见智”。二百多年后的今天,《红楼梦》研究领域仍然异彩纷呈。随着中央电视台《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热播,以及同名书籍的热卖,民间刮起了一股“平民红楼热”。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要靠一代代读的不断解读接受才能越来越充分地显露出来。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解读这部经典名?就此问题,笔采访了部分专家学(按姓氏拼音为序编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座真正的艺术迷宫。它把现实生活描绘得那么逼真,而又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韵味。读之,可感、可触,而又令人遐想、迷醉。《红楼梦》为什么能达到这样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呢?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文艺欣赏的实践告诉我们:倘能真正把握曹雪芹建造“红楼”的艺术手法,或许就找到了进入《红楼梦》美学境界的门径。这是因为:一切艺术表现手法的“最基本的目  相似文献   

15.
逄敏 《山东教育》2020,(10):39-39
《红楼梦》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文学地位举足轻重。我从2017年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鹏鹏哥哥读红楼”,从连环画入手,尝试着带领学生阅读《红楼梦》。几年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出现了一批小“红楼迷”。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思考:小学生阅读《红楼梦》到底会有哪些收获呢?深入了解后,我发现随着阅读的进展,学生们更多的还是对小说情节感兴趣。如果只是这样,那阅读经典名著和读其他的书,甚至看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红楼梦》这种古典名著在“育人”上的优势该如何体现呢?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事体情理”,要熟悉并弄通《红楼梦》的内在意蕴,必须先熟悉并弄通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破除迷信,大公无私。探索纽学失误的理论根源,从红学家们的二律背反中去探寻走出红楼迷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书名之寓意与秦可卿这个人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可卿之名为贾府的秦氏与仙境的可卿的合称;秦氏(可卿)托梦给王熙凤与贾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可卿)所托之梦却“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18.
熊婕 《培训与研究》2001,18(4):21-25
本旨在通过分析《红楼梦》所体现的独特女性观、红楼女性强烈的责任意识、卓越的化品格和情感志趣,来探讨《红楼梦》对中国现代女性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现代文学大儒钱钟书所著的《围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主旨、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大胆地推论了《围城》之源在“红楼”。  相似文献   

20.
绛珠之泪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风,是风翻开了《红楼梦》;泪,是泪滋润了《红楼梦》。那涟涟的泪水,好凝重,好凝重,是深情而又绝望的绛珠仙子之泪。法国作家缪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何止是诗歌,曹君泪洒红楼,这《红楼梦》不知倾注了曹君多少的泪水,不知承载了绛珠多少的眼泪。千年前,她说过“: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千年后,她带着“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