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自敦煌遗书发现以来,敦煌文学整理研究的百年历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敦煌文学目录的整理研究,在敦煌文学文献目录和敦煌文学研究论著目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二)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从《敦煌零拾》收录的“佛曲”三种,到《敦煌变文集校注》的出版,已取得惊人的进展,但对“变文”的释义、定性还存在分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廓清。(三)敦煌诗歌、文赋、词曲的整理研究,已分别出版各种辑录丰富、勘校精良的录校本、校注本,而欲祛彼臆说,全其原书之旨,还有待进行全方法的、系统的研究。(四)敦煌文学的理论研究,从最初的“俗文学”、“民间文学”的窄狭范围,逐步扩大到敦煌遗书内所有文学作品(包括雅和俗两个方面)均归属敦煌文学的研究内容,已为人们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对象,敦煌和西域文化是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重大题材。冯玉雷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连续创作了《敦煌百年祭》《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敦煌遗书》等重要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4.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井上靖的代表作《敦煌》中的人物,认为《敦煌》在故事情节发展上呈现二元式叙事结构。在话语故事时,文本着力表现人物各自所承担的角色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同时,文本中的类型化的人物还承担了一定的道德寓意。  相似文献   

5.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代多种文化在此交融、碰撞。由于特有的历史、风土条件,以原藏于莫高窟第17窟的遗书为代表,敦煌保存了大批古代遗书。敦煌遗书的发现,是近代重大学术发现之一,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促成了敦煌学的诞生。但是,敦煌遗书数量巨大,形态复杂,蕴藏的研究信息十分丰富,为编目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本论文介绍为解决这一困难所建设的敦煌遗书数据库。相信这一数据库的最终完成并上网公布,将为敦煌研究者提供实用、高效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6.
依据敦煌遗书索引,查阅已发行的敦煌遗书,概述其中《四分律》的现存情况。敦煌写本较好地保存了《四分律》原貌,在语言学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故调查其中的"云何",从共时层面描写其句法、语义及语用等方面的使用情况,从历时角度追根溯源,了解其演变的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471年敦煌遗书中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文学作品算起,到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的近150年间,是敦煌历史上的北朝时期。敦煌遗书中保存的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近百篇,主要是佛经后面的题记愿文。这些愿文,一部分是从外地传入敦煌的,也有敦煌本土产生的作品。元荣是这个时期敦煌最有成就的作家。元荣的作品,传世文献未见,敦煌遗书中有8篇,都是在其所造佛经后写的题记愿文。这一时期的比较重要的文学作品还有《老子化胡经玄歌第十》,为五言诗,共38首。  相似文献   

8.
本文整理了敦煌遗书中的汉文和古藏文《六门陀罗尼经》。对全部文献梳理后发现,现存敦煌遗书中此经有两个汉译本。其中,汉文甲本为玄奘译本,与传世本内容一致;乙本译者不详,是根据藏译本译出,与玄奘本出入较大。而敦煌遗书中的古藏文《六门陀罗尼经》亦存两个版本,通过与现行的德格版《西藏大藏经》比较,现行德格本可能是在这两个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也就是说,敦煌本《六门陀罗尼经》中的汉译本存在传世本没有收录的新版本,古藏文的两个版本亦与传世本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中,佛教典籍占绝大多数,在不少佛经的字里行间,体现出儒家的伦理思想内容.通过敦煌遗书中的《父母恩重经》、《报恩经》、《梵网经》等几部佛经,可以窥知敦煌地区儒佛交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敦煌地理文书是敦煌遗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探究唐代地理历史以及社会经济的珍贵资料。从语言的研究价值看,敦煌地理文书也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写本,是研究唐代词语的宝贵资料。在阅读敦煌地理文书时,笔者发现一些词语的特殊意义,且《汉语大词典》等语文辞书也未收该义项,可供研究唐代语言词汇者参考,因而整理成文,愿就正于方家。敦煌地理文书录文系采用《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