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 ,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及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诊治问题也日益突出 ,接受透析的老年人也逐渐递增。随着透析技术水平的发展 ,安全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高龄已不再是透析的禁忌症。本文就目前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治疗作一简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透析中心自 2 0 0 0~ 2 0 0 2年间老年人透析患者 6 75例 ,男 4 5 8例 ,女 2 17例 ;年龄 6 5~82岁 ,平均年龄 70 .5岁。主要病因为糖尿病占 35 % ,梗阻性肾病占 33.6 % ,原发性高血压占 30 % ,其他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 MHD 患者30例,依据血透前 hs-CRP 水平分为 hs-CRP 正常组和 hs-CRP 异常增高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3个月,监测血液透析前后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SCr)的变化;并记录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用量。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比对照组升高(P〈0.01);30例 MHD 患者中 hs-CRP 升高18例,正常12例,血透后 hs-CRP 水平较血透前升高(P〈0.05)。血液透析前 hs-CRP 正常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均显著高于hs-CRP 增高组,而尿素氮、肌酐则较低(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周使用量与红细胞压积的比值(Epo/Hct)均显著低于 hs-CRP 升高组(P〈0.01)。结论部分MHD 患者存在 hs-CRP 升高,提示存在炎症状态,炎症状态可致 MHD 患者 EPO 使用量增加,提示炎症状态导致 MHD 患者对 EPO 低反应性; hs-CRP 水平升高,同贫血、营养不良事件发生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要点,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DN患者21例的护理情况,对这些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合理饮食,改善营养状况,加强血管通路的保护,加强透析中并发症的监护,提高依从性与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投资要点: 1、国内血透市场提升空间巨大. 2、大病医保政策释放透析治疗需求. 国内血透透析率相比国外提升空间巨大.我国目前有超过300万人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而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不到20%,远低于发达国家70%-90%的水平.另外之前国家对透析中心的设置有严格管制,卫生部规定只有二级甲等及以上资质医院单位才有资格开办血液透析中心,透析中心集中于发达地区,难以满足基层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和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推广应用,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越性也越来越明显。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如病程长,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每周1~3次的透析生活,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及疾病的折磨等,使得患者在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了解透析治疗的目的,掌握有关药物知识和必要的保健技能,发现和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进展,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下面就长期血透病人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肾致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的预后情况。创新点:分析国内最大一组单中心样本关于多囊肾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的预后研究,进一步证实多囊肾并非腹膜透析的禁忌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于我院置管并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的30例多囊肾致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30例年龄及性别与多囊肾组匹配的非多囊肾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透析初始资料、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治疗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论:多囊肾组3年病人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分别为90.6%和89.2%,对照组为86.3%和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和2)。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0.19次/病人年和0.21次/病人年(表3)。两组患者腹透液渗漏、疝气、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4)。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病人筛选和评估,多囊肾不是腹膜透析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不同腹膜转运功能下微炎症的发生情况、心脏结构、营养状况及存活率情况。方法: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1年并除外炎症、肿瘤、急性冠脉综合症等伴随疾病的患者人选本研究,通过腹膜平衡试验(PET)判断腹膜通透性,根据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高转运、高平均转运的患者为高通透性组(H/A;D/Pcreat≥0.65,D为透析液肌酐浓度,P为血浆肌酐浓度);低转运和低平均转运患者为低通透性组(L/A;D/P〈0.65)。对入选患者随访26个月或腹膜治疗终点(死亡或转为血液透析或行肾移植),观察结束检测患者血CRP,了解患者微炎症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患者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KT/Vurea,心脏B超检查记录各心腔的大小,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并对两组间生存率分析。结果:高通透性组CRP升高(CRP〉5mg/L)的比例大于低通透组(P〈0.05);营养状况较低通透组差并普遍存在左心室肥大(P〈0.05),但小分子清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透组2年生存率79.24%,低通透性组两年生存率89.39%。结论:腹膜高通透性患者微炎症的发生率高于低通透性患者,且营养情况差,左心室肥大发生增加,存活率降低,提示我们对腹膜高通透性患者应早期给予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08,(2):39-39
终末期肾衰竭是死亡率极高的危重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增加迅速。腹膜透析(腹透)作为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更适合于小儿、老年人或心血管不稳定的患者,对不能进行血透的患者更是不可替代的治疗。腹透依靠患者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清除毒素和水分,一旦腹膜损伤,将会直接影响透析效果,甚至无法继续治疗。如何让腹透能够长期进行一直是医学界亟需攻克的难题。课题组抓住影响腹透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核心问题。二十余年,末从有过多种基础和临床多角度研究影响腹膜纤维化的因素并尝试进行预防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对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例,观察在常温透析和低温透析时的血压及超滤量的变化。结果采用低温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发生低血压时的超滤量相对较多。结论低温透析是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小儿癫清分类标准I’],我院儿科对13例际局性运动性发作的患儿做了CT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工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最小年龄6个月1例(77%),最大年龄问岁(77%),3~Ic岁11例(846).病程1.5个月至5年不等.门例均行CT扫描正常者2例(15.3%),异常者11例(84.6%).13例既往均经脑电图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限局性运动性发作.其中诊断原发性癫痫3例(23.l%),继发性癫病10例(76.9%).10例中按临床分析可能的病因为难产窒息综合征3例,颅脑外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