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敏 《文化学刊》2024,(3):166-169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的代表作品。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酋长的女人的眼光为叙事视角来进行叙事,生动地刻画了鄂温克族的生活境况和历史变迁,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双重挤压下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亦融入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小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民族的多维度图景,揭示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世界。整部作品透过富有特色的叙事方式体现了其史诗般的品格,本文将从作品自身的叙事特点深入分析作品运用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白、杜甫对诗歌的见解和主张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看法和要求 ;二是对齐梁文学的认识和评价 ;三是对创作理想和创作目标的倡导与追求 ;四是对艺术方法和艺术风格的见解和主张。研究李白、杜甫对于诗歌的见解 ,比较其理论主张的异同 ,对于借鉴他们的经验 ,发展和繁荣我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和诗歌创作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文坛中,塞万提斯创作的《堂吉诃德》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堂吉诃德也作为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堂吉诃德不仅代表一种反骑士精神,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本文在全面分析《堂吉诃德》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该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叙事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剖析了其新颖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棋王》是阿城的代表作,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自问世以来便被看作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批评者也多从文化和语言角度分析其独特之处。但是,看似简单的叙事背后却隐藏着阿城的苦心经营。仔细琢磨作品的叙事角度、叙事时间等,便可以发现阿城对人物塑造及情节把握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指出,身份问题对于文化研究而言至关重要.文化身份包含个人主体的自我身份追寻,是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共同构建.该文以两位美国华裔女作家水仙花和黄玉雪的文学文本为切入点,在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视域下,探究她们的文化身份内涵与特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路径与策略及其在作品中的表征,以及美国华裔文学建设工程中女作家的身份超越...  相似文献   

6.
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文明是具有浓烈艺术感召力和文艺界与时俱进的大课题。我非常同意周局长讲的生态文化的观点,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文化当中理应包含生态文化这样一个内容,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艺术界的同志们肩负着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先进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大家要自觉地投入到弘扬生态文化的洪流中。从这个意义来讲,此次采风活动确实是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作家、艺术家“三深入”体验生活的一次绝好机会,大家将放下手头繁…  相似文献   

7.
阿来的作品中有一个绕不开的主题,即生命本原,它作为一个深邃的文化命题始终吸引着阿来。同时,生命本原又作为他思想内部的构成主体,影响着其文学的创作。阿来笔下的生命具有三个属性,即诗性的美的特征、共生的爱的本质、普遍的平等形态,在《一滴水穿过丽江》这篇散文中,阿来用他独特的原生视野为读者记述了那个纯粹而朴挚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效果。20世纪80年代,余华的先锋叙事通过对人性、现实的讽刺,对暴力、死亡的描绘,在当代文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开启了先锋文学的时代。本文以《第七天》中的叙事艺术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作品中圆形的叙事模式、以荒诞击穿现实的叙述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作为一名古代具有鲜明创新特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文体的创新与实践,尤其是他各具特色的散文创作。本文着重对柳宗元文学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并认为时代文化语境、文体文风发展与变革、柳宗元自身创新意识三者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其文体理论创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李延军 《文化学刊》2014,(5):136-141
如何写出思想与艺术兼得的历史文化散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散文概念解读,提出重点抓住三个基本要素: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历史性提出精读正史,提升史学素养,重点读先秦史、西方史,并进行对比研读,从中捕捉创作灵感与历史创意;对思想性提出为多数人为世间大道写史,体现普世价值与先进文明理念;对艺术性提出用平常心、冷静心、警惕心审视历史,多读名家名作,采众家所长,开辟自己的创作领域,巧妙叙事,锤炼语言,打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只有让历史插上思想与艺术的双翼,品出独特历史况味,才能写出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历史文化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