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人需要什么何建芬编译男人之所以不理解女人,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她们究竟需要什么。奥地利精神分析分派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曾坦白地讲:“女人需要什么这个大难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不仅如此,当今许多做了丈夫和就要做丈夫的人也为此大伤脑筋。下面我们诚挚地向男士们...  相似文献   

2.
17、18世纪时,印度社会存在着许多陈规陋习,寡妇自焚殉夫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当时,男人死后,他的遗孀不允许再结婚。遗孀要剃光自己的头发,并去所有的饰品,包括丈夫送给她的手镯、脚镯等。她只能躲在一旁为死去的丈夫哭泣,凄惨而无望地度过余生。  相似文献   

3.
故事描述的是越南河内一个家庭的故事。大姐苏及其丈夫库开了一家咖啡店。库的职业是摄影师,经常出差在外,他们有个可爱的儿子。二姐寒和其作家丈夫金过着美满的生活,寒刚刚怀了孕,金的第一本小说也即将问世。三弟海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演员,在剧组里跑龙套,他和四妹琳住在一起。琳在大姐的咖啡店里帮工。借聚会之机,三姐妹私下里议论着一个叫谭的男人,似乎母亲生前和他有过一段情缘。而三姐妹看似平静的生活外表下也隐藏着各自的隐私。  相似文献   

4.
小引 很难想像,叙述这个世纪的中国故事,可以不提那些曾经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 传教士、记者、革命家、商人、社会活动家、作家……不同身份、不同倾向的外国人,逗留在中国,关注着中国,目击着中国这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免不了有人宁愿做局外人,冷漠地在一旁打量身边的一切,可是,另有一些外国人却不愿意这样。他们不甘于仅仅做一个旁观者,而是有意无意之间深深地卷了进来。他们具有中国人难以具备的优势,一旦拥有热情和不可抑制的欲望,一旦具有天生的冒险精神,这些特殊身份的外国人,也就注定要在中国舞台上发挥他人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种噩梦般的情景:人在几分钟前还好好的,几分钟后却陷入地狱般的烈焰中。尽管没有人怀疑受害确实是在不正常情况下死亡的,但是许多科学家坚持认为根本不存在自燃现象。他们的论点是,这种现象可归结为一种“灯芯效应”。灯芯效应是指受害的衣服意外着火,就像蜡烛的灯芯一样,使身体的温度达到能够熔化体内脂肪的程度,产生的热量足以把骨头烧成灰烬。最近的实验证实了灯芯效应的  相似文献   

6.
故事描述的是越南河内一个家庭的故事。大姐苏及其丈夫库开了一家咖啡店。库的职业是摄影师,经常出差在外,他们有个可爱的儿子。二姐寒和其作家丈夫金过着美满的生活,寒刚刚怀了孕,金的第一本小说也即将问世。三弟海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演员,在剧组里跑龙套,他和四妹琳住在一起。琳在大姐的咖啡店里帮工。借聚会之机,三姐妹私下里议论着一个叫谭的男人,似乎母亲生前和他有过一段情缘。而三姐妹看似平静的生活外表下也隐藏着各自的隐私。《夏天的滋味》是越南导演陈英雄自《青木瓜香》(1993年)、《三轮车夫》(1995年)之后执导的第三…  相似文献   

7.
客家的脊梁     
在八闽客家首府长汀县城,在那穿城而过碧波荡漾的客家母亲河汀江之畔,有一座航船造型的公园,叫客家母亲园。园内矗立着花岗岩雕凿而成的客家母亲塑像:她头戴凉笠,背着孩子,有力的右手持着船桨,左手拿着一朵野花,正回头逗着背后的孩子。她赤脚站立于江边,江风吹动着她的衣襟,吹动着凉笠上的片片绸纱,端庄、慈祥的客家母亲,此时此刻似乎正在等待孩子的父亲、自己的丈夫早日归来。这尊塑像形象地再现了客家妇女在男人出门后,细心抚育后代,勤劳持家,等待男人归来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人把婚姻比作坟墓。如何使爱情之花永不凋谢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学家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爱对方之所爱14年前吉尔和罗斯结婚的时候,吉尔在一家公司搞营销工作,罗期是音乐家。她珍惜安定的生活,而她珍惜安定的生活,而她的丈夫却喜欢冒险;她喜欢电视播放的体育节目,而她丈夫却对航海如醉如痴。 有人认为,吉尔和她丈夫之间,吉尔和她丈夫之间的巨大并异会使他们离异。然而他俩却能相互支持彼此的梦想。当丈夫环球旅行的时候,吉尔能与他产生共鸣;当吉尔需要到郊区工作时,她丈夫也…  相似文献   

9.
从前,我的丈夫鲍勃和我总是在早晨一边喝咖啡,一边闲聊天。在白天,我们相互打电话;晚饭后,在沙发上蜷做一团,仍有说不完的话语。女儿问世后,我们的交谈内容转变成有关婴儿的话题,什么奶瓶子呀、打嗝呀、抽鼻子呀、微笑呀等等。我们先前的那些没完没了的话题——电影、人、感情等再也不见了。我问我的朋友,最后一次像青年人那样和自己丈夫交谈是什么时候,他们大多数都记不清了。难道有了孩子就告别了有意义的青年人的交谈了吗?不一定。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医疗中心的家庭理疗主任夏皮罗告诫人们:忙忙碌碌的父母经常丢掉先前的那种密…  相似文献   

10.
汪利 《世界文化》2002,(5):8-10
一见倾心 40多年过去了,青春婀娜的少女己是两鬓飘霜的老妇。然而,提起与丈夫约翰·尚多尔的初次邂逅,维多利亚·科丘罗娃仍然记忆犹新。 “1956年从外语学院毕业后,我被分到莫斯科宾馆外宾服务部工作。” “那是我第一天上班。一位高大挺拔、有着阿波罗般英俊面庞的美国男子走进屋来。他胸前耀眼夺目的钻石勋章令我眼前一亮。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美国政府授予军人的最高荣誉。” “他微笑着用英语向大家问好。不知为什么,我心里特别紧张,不住地祈祷:他可千万别和我说话,否则肯定会笑话我发音不准的……”  相似文献   

11.
60年代初的香港。某报社编辑周慕云与某公司秘书苏丽珍新租的房屋仅一壁之隔。周的妻子常晚归,苏的丈夫常出差,懒得做饭的周、苏在街头面摊相遇,逐渐成了熟人。他俩的配偶成了情人的秘密使他俩走到了一起.道德的束缚使他们保持着礼貌的距离。他俩爱上对方,可苏不愿离开丈夫,周只身出走新加坡。苏给周打过电话,但欲言又止。几年后周故居重游,却与住在这里的苏丽珍失之交臂..... 这是个婚外情的故事。周、苏都是规矩的正派人,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很深。隔壁邻居的便利使他俩相识,孤男寡女的寂寞使他俩靠近,双方配偶的背叛使他俩同病…  相似文献   

12.
戴维·布林克雷——记美国著名记者何军编译不断有女人主动向戴维·布林克雷献殷勤。他1943年第一次来华盛顿,当时住房奇缺,一位丈夫参军离开家的女士提出,如果他能和她睡一觉,将租一间房子给他。70年代,当他在拉斯维加斯采写一篇有关赌博的新闻时,旅馆房间的...  相似文献   

13.
拯救行为     
任美霖 《世界文化》2014,(12):47-49
1939年初,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埃莉诺·克劳斯坐在自家的餐厅里,仔细地检查着桌上摆放整齐的瓷盘,擦得锃亮的镀银餐具,还有闪着光的水晶酒杯。她的侄女一会儿要带她的未婚夫来吃饭。她的丈夫吉尔还没有从位于费城市中心的律师事务所回来。  相似文献   

14.
一家人刚刚搬到罗得岛。在五月的那个星期天,年轻的女主人感到一丝忧郁。那天毕竟是母亲节———而她和远在俄亥俄州的父母亲相隔了* 英里。那天早晨,她已给母亲打过电话,祝她母亲节快乐。母亲说春天来了,院子里已是色彩缤纷,在她们通话的时候,年轻的女人几乎能嗅到紫丁香那撩人的香气。在她父母家的后门外,有一大片丁香树。后来,当她和她丈夫提起她是多么想念那些紫丁香的时候,她的丈夫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我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他说,“叫孩子们一起来。”于是他们出发了,沿着北罗得岛的乡间小路,行驶在…  相似文献   

15.
岚杉 《世界文化》2001,(3):34-35
早在八年前,克林顿就已经为妻子未来参政开辟了道路,他在竞选中对选民们讲,一张选票选出的将是两个克林顿,这话还真言中了,希拉里果真成功当选纽约州参议员。然而与此相反,八年后,当劳拉·布什随同丈夫乔治·沃克·布什走进白宫时,美国民众迎来的却是一位甘心退居二线的第一夫人。劳拉曾风趣地向记者表示,她一定不会去角逐纽约州参议员的席位。劳位的确对政治不太热衷,似乎也从未梦想成为第一夫人,因此被媒体称作是被迫走向台前的第一夫人。劳拉现年53岁,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米德兰的一个小户人家,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7月的一个闷热深夜,我的丈夫马克去世了。那时他24岁,风趣、机敏、一头浓密的棕色头发向额后梳理着,非常潇洒。他爱我,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我保存的照片上,他总是一副诙谐的神态,仿佛刚同谁开过玩笑似的。他去了,在我们结婚九个半月后他永远地去了。就在看到他死亡证明的那一时刻,我一下子懵了。我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任何人也不会有这样的准备,因为不幸并非有计划的旅行,它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人们问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谢谢了。”我回答说。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来感谢他们。但无论怎样,谁都无法阻止死亡…  相似文献   

17.
生男生女     
现代某城镇。妻子24岁左右,怀孕五、六个月。丈夫26岁左右。母亲50岁左右,丈夫之母。幕启夫妻的家中,夫正在耳贴妻腹听胎儿动静,高兴得倒在地上。  相似文献   

18.
七日表     
第一日:死讯 那几天我们正在筹钱买新房子,父亲(注明:本文里的父亲是我的公公)的死讯就在新年的前一天到来,似乎存心和谁过不去。买房的事只好先停下来,活人的事可以等等再说,新年的头等大事变成了买墓地和棺材,筹办丧事。丈夫在电话里向居住在南方的亲戚们传播父亲的死讯,像是在传死者的坏话那么不自然,似乎心怀歉意又不得不传,措辞中盛满不知所措的恐慌。  相似文献   

19.
弹琴解纠纷     
有一天,德国音乐家梅耶贝尔夫妇发生了争吵。丈夫不肯谅解妻子,妻子也不容忍丈夫,他们各不相让,吵得难解难分。梅耶贝尔为了使自己镇静下来,便打开钢琴,信手弹起了肖邦的一首夜曲。指尖一触到琴键,他就立刻振奋起来。优美的旋律在他那轻盈跳动的手指间流泻,时而如溪水般秀丽,时而如海啸般激越。更有趣的是,他的愤怒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妙动人的旋律同样驱散了妻子心中的恼怒,她忘情地沉醉在乐曲之中。她先是随着乐曲的节拍频频点头,继而离开座位翩翩起舞。当乐曲戛然而止时,妻子如梦方醒般地奔向丈夫,发狂似地拥抱亲吻着…  相似文献   

20.
《弗罗拉》(封面)《弗罗拉》这幅油画塑造的是古罗马神话中一位花神的形象。她身上披挂着由鲜花编织成的花带,微笑着向人间走来。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了希望,双手轻松地舒展着,把朵朵鲜花洒向人间,向人们表达深切的问候。整个人体画得匀称,毫无夸大之感。半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