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字谜歌谣是谜面呈歌谣形式的字谜,字谜歌谣中的拆字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将谜底汉字拆成笔画的拆字,将谜底汉字拆成成字部件的拆字,将谜底汉字拆成笔画和成字部件的拆字。同时,这三类字谜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字谜中的拆字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字谜中的拆字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直接拆字和间接拆字;直接拆字又可分为直接拆成汉字的拆字和直接拆成笔画的拆字;间接拆字可分为运用比喻构成的拆字和运用描绘构成的拆字。四小类拆字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字谜中拆字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含蓄曲折,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20,(4):66-69
从不同角度对字谜歌谣中借助比喻的拆字之特征进行探讨,发现这种修辞方式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既有比喻的特征,又有拆字的特征,本质上仍是拆字;比喻的本体是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作为本体的部件可以是偏旁、笔画,也可以是笔画的一部分;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可以是一个或几个部件用比喻,也可以全部部件都用比喻;一般是从肯定方面设喻,不能从否定方面设喻;其中的比喻,一般都是借喻,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明喻。  相似文献   

4.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字谜与汉字修辞介说入手,分别从汉字的表意性和汉语四要素(语法、语义、语音、修辞)的独特性两个角度,探讨字谜产生的形体基础以及解读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字谜中汉字修辞格的三点见解:归类说明借形、倒字、变形与并字、合形五种辞格不可能在字谜中出现的原因;举例说明字谜中存在联边辞格;拓宽拆字修辞格的外延.最后在四种辞格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总结字谜制作和猜射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字谜与汉字修辞介说入手,分别从汉字的表意性和汉语四要素(语法、语义、语音、修辞)的独特性两个角度,探讨字谜产生的形体基础以及解读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字谜中汉字修辞格的三点见解:归类说明借形、倒字、变形与并字、合形五种辞格不可能在字谜中出现的原因;举例说明字谜中存在联边辞格;拓宽拆字修辞格的外延。最后在四种辞格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总结字谜制作和猜射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6.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主要包括减笔与谐音连用、拆字与谐音连用和借助减笔的拆字与谐音连用等三种类型。汉字修辞与谐音连用的主要特点是:汉字修辞与谐音没有直接联系;谐音从另一个角度锁定谜底,既提示猜谜者,又增强了谜面的艺术性;与谐音连用的汉字修辞常常借助方位法。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7,(6):62-69
以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字谜500则》的例证为例,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字形是构成字谜的工具和猜解字谜的工具,字形的变化是构成字谜和猜解字谜的方法,拆字法是最活跃的构成字谜、猜解字谜的手段;同时认为字谜里蕴含着大学问,体现了汉字文化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8.
浅谈字谜诗     
字谜是以文字为谜底,采用隐喻、会意、象形、暗示、反衬、增减字的笔画或描写其特征等方法制作出来的一种谜语。字谜诗就像制作字谜一样,根据汉字形、音、义的特点,用会意、象形、释义、反衬、拆合、拼字、拆字、加减笔画等方法.写成浅显易懂的诗句,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9.
拆字是一种最古老的汉字修辞方式。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把拆字这个修辞格的范围廓清,认为拆字具有不同一般汉字修辞的特征:即具有“作者离,读者合”的形式特征。只有那些为了修辞的目的,体现了“作者离,读者合”这一形式特征的汉字修辞事实,才是拆字。  相似文献   

10.
析字谜法及其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不仅是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汉民族游戏娱乐、益智的工具。析字谜法是猜射字谜的重要方法之一。析字谜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字形体结构的特征。本文重点探讨析字谜法的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必须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揭示汉字丰富的化内涵,创造性地对汉字作深入浅出的趣味性解说,还可引进字谜、析字联等,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形式中全方位地把握汉字,既把它当作语工具来学习,又把它作为民族化来继承,在这样认识基础上的识字兴趣才会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2.
古代学者关于离合的只言片语,表达了他们对离合的基本看法:提出了离合起缘于谶言的观点。虽然未明确地提出离合的两种不同形式,但叶梦得等学者的观点使我们有根据认为,他们曲折地表达了离合的两种形式:“作者离,读者合”,“作者合,读者离”;用析字来概括“作者离,作者合”这种离合现象。  相似文献   

13.
汉字学界通常认为:一个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只有一个本义。而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发现这个结论适用于大多数古汉字.但对少数的古汉字无法解释。对此.从这些“少数的汉字”入手加以探讨,以补上述结论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安子介关于汉字结构的理论和析字法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的争议,阐述几点看法:汉字研究方法与汉字难学、汉字落后与否无关;安氏“汉字是道地的会意文字”的理论和他的“新析字法”属字素分析法研究范畴,与“突破《说文解字》的中国传统模式”无关;字源分析法与字素分析法两者的作用不可互相替代,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在汉字演进的历史中,“口”字是一个活跃的构件,也是构形功能完备的构件,分析“口”字的构形功能对认识汉字构件的构形功能具有典型意义。“口”字的构形功能有五种:一是做象形字的构件;二是做会意字的构件;三是做形声字的形旁;四是做形声字的声旁;五是做形声字的标记。前四种是一般的构形功能,第五种是特殊的构形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字独体与合体划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体与合体“是汉字结构研究中的传统命题,历史汉字学主要从“六书“角度进行分析.与古代汉语用字相比,现代汉字的形体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现代汉语通用字的形体结构出发,探讨“独体与合体“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系统性与汉字认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探求汉字的系统性,并力所能及地对其加以利用,在汉字认知上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汉字的偏旁不但具有构形的功能,而且具有表示音义的功能,因而合体汉字偏旁之间不仅有外部结构关系,也有内部结构关系。汉字的系统性体现在形、音、义3个方面,汉字的字形系统因外在的形体联系而形成,汉字的读音系统因内在的读音联系而形成,汉字的意义系统因内在的意义联系而形成。汉字虽然繁难,但认知得法也可以化难为易,至少可以减轻难度,提高效率。所谓得法,就是了解汉字内在的系统性,然后循着汉字的系统性去进行认知。为了减轻汉字认知的难度,提高汉字认知的效率,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其一,以必要的汉字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提高学习者汉字认知能力;其二,以偏旁为纲,把一个个汉字放到整个系统中去学习,力求取得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三,通过结构分析和字族字系联来培养汉字系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国内学者一直混淆了“汉字性质”与“汉字类型”;两个概念,导致二者名异实同,都指汉字类型,这就造成汉字性质研究的滞后以及汉字所属类型的不确定性。汉字性质和特点,是现代汉字研究的理论基础。要确定汉字性质,就必须把汉字放到世界文字中进行对比研究,可见汉字的特性在于:汉字是理据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的形体结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独立音节;汉字是方块字。  相似文献   

19.
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 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 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