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2007年底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将既有的劳动合同相关判例法理明确和成文化,日本的《劳动合同法》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其确定的权利不得滥用等原则和规定仍然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可能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但工作中生活中,处处皆有法律的身影。在法治社会.我们一定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六个方丽的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法的适虚范隔、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终止:签合同前,注意查实公司“身份”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履行的特殊性(即人身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必须对其进行特别的规制,以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责任的利益平衡。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就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劳动合同的服务期、劳动合同的竞业限制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的劳动合同立法中,较多的是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基准法、集体劳动关系法的关系,而对劳动合同法与就业法的关系重视不够.为此,本文专门以劳动合同立法与就业权实现的关系为视角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后,用人单位不给签劳动合同将赔付双倍工资;超过一年不签约的,自动视为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约两次之后再续约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当事人不得约定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用人单位不给买社保就得赔偿。《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规范了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限定了违约金条款的适用,适当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适用,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成本。  相似文献   

6.
建国之前的劳动合同立法是新民主主义法制的重要组织部分之一。建国之前的劳动合同立法,从大量移植苏俄劳动法到逐步摆脱苏联法的影响,形成自己特色。劳动合同的订立始终遵循着契约自由原则。劳动合同的解除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劳动政策的转变。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在劳动合同立法上的演变,对当今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修改与完善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在授予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这一权利时,有意无意间损害了劳动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的利益。《劳动合同法》的完善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劳动者滥用单方解除权;完善劳动合同解除的后合同义务的规定;针对不同的人才和岗位延长或缩短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期限。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立法的指导原则应该是重点保护劳动者原则、提高违法成本原则、稳定劳动关系原则、限制劳动者派遣原则、预防竞业原则。这是由劳动法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资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总体上来说,《劳动合同法(草案)》坚持了这些原则,但某些具体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具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予以保护,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方式进行了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而引发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违约金是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但在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是否作为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按照合同法的原理认可违约金条款,有的国家则在法律上禁止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如日本的劳动标准法、韩国的劳动基准法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制度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在研讨和制定的《劳动合同法》,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范化,对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一般民事合同违约责任与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不同,在对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有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照法律经济学的合同路径分析可知,公司法信义原则实际上是合同的默示条款,无需借助法律体系,市场机制就能承担信义原则实现的绝大多数成本,这无疑是增进股东、公司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我国公司法已经明确规定了信义原则,然而支撑我国公司法信义原则得以实现的市场机制,还存在许多不甚完善之处,这严重制约着公司法信义原则的实现。当下之急就是应当积极培育支撑信义原则得以实现的市场土壤,以促使信义原则从纸上的法律条文变成社会生活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诚信原则对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缔约过失行为的规范已超出了契约法则或侵权行为法则的范畴,应由诚信用原则这一一般条款予以调整,并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来实现。我国《合同法》上的有关规定十分明确地揭示了缔约过失责任行为的本质,解决了《民法通则》未能解决的法律适用问题,并明确了信用原则为缔约过失责任的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法国合同法改革的三部草案表明,在修订《法国民法典》的工作中,合同法基本原则法典化的呼声颇高。受适当限制的合同自由原则、合同强制力原则、善意原则三项原则可以被认为是改革后的法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其中,善意原则的内涵与适用,将在法国法上得到不断的壮大发展。基本原则的法典化将为法国法官更主动地对合同进行审查与评价提供规范依据,在比较法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诚实信用原则又称诚信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诚实信用原则最初表现为道德的基本要求,逐渐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成为民商事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个高度概况和抽象的概念,在民商事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做为一条法律原则,它也同样体现了法的内在理念。在探讨诚实信用原则法理基础之上,得出其对维护市场交易安全、提高民事流转效率、体现公平正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般条款在合同法的订立和履行中得以应用,成为合同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本文阐述了契约责任扩大化的法哲学基础,同时也在诚实信用原则的指导下探讨了我国合同法的不足之处,以此期望对21世纪合同法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诚实信用原则兼有道德性规范和法律性规范的双重特点。诚实信用原则在大陆法系内的确立,是对大陆法系追求法律的绝对主义,否认司法活动的能动性造成的弊端的补救。就其宗旨而言,任何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规定诚实信用原则或有关诚实信用的具体法律规范,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某种秩序,以体现一定的利益平衡。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补充性、不确定性、衡平性的特点,并产生确定行为规则、平衡利益冲突、为法律和合同的解释确定准则、减少交易费用从而增进效率四项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罗马胁迫法起源于严法契约与诚信契约.在严法契约中,胁迫之诉必须事先向裁判官提出要求与申请才可能受理,而在诚信契约中裁判官可依诚信原则直接裁决,当事人也可以据此提出胁迫抗辩.通常,罗马法胁迫有针对财产实施损害的胁迫、提起民事诉讼的胁迫、对人身实施伤害的胁迫及提起刑事诉讼的胁迫4种情形.但学者们对前两者是否构成胁迫存有歧义.至于构成胁迫的要素,学者们认为有3个:损害威胁引起的恐惧;损害的后果是严重的;威胁违背了善良道德.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变迁终究要导致法律的发展。合同法作为调整各类交易关系的法律,在对市场起着极大的支撑作用的同时,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和发展。自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对合同自由的限制、进一步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诚信原则成为了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标志着当代合同法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对可撤销合同的特征、范围以及认定等多个方面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可撤销合同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础性道德规则和基本的法律原则,是税收法定原则的必要补充。税收征纳是一种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这决定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可适用性。诚实信用原则的税法适用性有助于税法价值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