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泸溪县处于湘语和西南官话之间的过渡地带,对于泸溪方言的归属,学术界分歧很大。文章从声、韵、调三方面入手,把泸溪方言与西南官话及湘语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泸溪方言是一种带有浓郁西南官话特色的湘方言。  相似文献   

2.
周政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1-8,11
陕西省汉中市的方言因历史上的北方移民而存在着中原官话,同时因与周边西南官话的深度接触又明显表现出高度的混合特征。经调查,仅汉中市的汉台区西关、北关所讲方言为中原官话,东关方言为西南官话,南关方言因入声字的今读混乱并且调值又倾向于西南官话而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本文以汉台西关方言为代表点,介绍它与东关方言的差异,并列出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3.
杨静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5):9-11,62
安康汉滨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但其方言中却活跃着一个中原官话区没有而广泛存在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方言区的句尾助词"在"。本文描写了安康汉滨方言句末助词"在"的句类、句式分布情况及其语法意义,并将其与西安方言、成都方言、英山方言的同义表达句式相比较,指出安康汉滨方言因为受周边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混合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013图介绍930个汉语方言点保留入声的情况,并绘制必要的方言地图。官话多数方言的入声已消失,但保留入声的方言也超过了四分之一数,主要集中在晋陕官话、江淮官话和部分西南官话。南方方言中,粤语、闽语、吴语、客家话入声都保留得比较好,赣语和湘语则有所落差。保留入声的汉语方言,多数尚能同时保留入声韵尾,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韵尾的方言已经很少,湘语则完全失落。从入声和入声韵的演变情况看,湘语是南方方言中最为创新的一支,跟西南官话的表现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陕南混合方言韵母和声调的演变类型。陕南方言按接触关系分别为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韵母变化结果呈两种类型: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接触或是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接触韵母读音都发生了变化,而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接触、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接触的韵母读音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知三章合口字和遇通摄合口明母韵母上。声调除安康宁陕江口回民方言仍维持在关中方言而没有发生变化外,其他各点均发生变化。其变化类型是:陕南西部只是调值发生变化而调类没有发生变化,如汉中的汉台、西乡、勉县、略阳等县的城关方言;陕南东部调类、调值都发生变化,如安康的汉滨县河、宁陕城关、石泉城关、岚皋城关、镇坪的北部和商洛的镇安城关方言。调值的变化,有的完全演变为所接触的方言声调,如陕南东部的宁陕、石泉、岚皋城关以及镇坪北部由原江淮官话声调变为西南官话声调;有的则产生新的调值,如陕南西部的汉台、西乡、勉县、略阳等县的城关以及陕南东部的白河城关、汉滨县河、商洛镇安城关。  相似文献   

6.
樊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63-66,104
遵义方言和重庆方言同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二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儿化程度明显高于西南官话其它方言片。  相似文献   

7.
<正> 每每与文化界人士谈及黔阳方言,均认为是典型的西南官话,黔阳人也纷纷认为自己所操语言为西南官话。这种西南官话之说,最迟恐怕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方言普查,流传了将近三十年。《方言》一九八五年第四期上刊载了复旦大学周振鹤、游汝杰两位老师的《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一文以及湖南鲍厚星、李永明老师绘制的《一九八五湖南省汉语方言分区图》,亦均将黔阳方言划归西南官话。笔者认为,这种西南官话说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广西境内的资源县由于历史、地理、移民等因素,与湖南南部湘语区关系密切,其方言一般认为属湘语.但在湘语与西南官话接触的语言环境中,方言间接触和影响频繁,资源话语音、词汇、语法等都受到以桂林话为代表的西南官话的影响而发生了演变,具有了某些西南官话的特征,因此资源话是具有一定西南官话特征的湘语.在西南官话的影响渗透下,资源话的湘语特征正在不断萎缩,西南官话特征逐渐增强,其发展趋势是逐渐向西南官话靠拢.  相似文献   

9.
湘西自治州吉首、保靖等地地处西南官话的覆盖区,其汉语方言具有湘语的语音特点。因而语言学界就其归属问题一直存在分歧。本论文结合湘语及西南官话的特点,运用比较论证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该地区的语言特点,最后证明湘西自治州吉首、保靖等地的汉语方言也应属于西南官话。另外,又根据湘西自治州八县市汉语方言各自的特点,对其分属西南官话不同片区的原因也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以官话区量词的特点为参照,选取西宁方言和银川方言为代表点,呈现了西宁方言和银川方言的量词系统与特色量词,并与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兰银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的量词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次方言区量词体系的扩充方式,考察了各点通用量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结合古文献用例,从语义、语法两个方面来看,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中的“沉”与西南官话、湘方言中的“澄”是有区别的。西南官话、湘方言中“澄”的读音,对应于《集韵·证韵》的“澄应切”;同时,从四声别义的规律出发,西南官话、湘方言中“澄”的读音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覃远雄先生把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中的“沉”与西南官话、湘方言中的“澄”混为一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贵州金沙方言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沙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具有西南官话的一般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征。金沙方言包含20个声母、32个韵母和4个声调。金沙方言同音字汇收字约3900个,体现了金沙方言老派的语音系统和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安康方言属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具有关中话的语音特征,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人口流动迁徙、移民杂居等原因,安康方言中也渗入了西南官话的语音特点。本作为笔“安康方言研究”的首篇,将从安康话中古泥来(n、l)两母混读现象,谈谈西南官话对安康方言的渗透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贵州方言隶属于西南官话区,但以笔者所见,贵州方言的复杂性要超过川、滇两省。从地理位置和现在的方言样式来看,贵州、尤其是贵州东部正处在多种方言互渗交融的交汇处:北方方言由北而下、苗语语音方言由东西漫、“百越”民族语由南北上、而西南官话则由西东渐。因此,贵州方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以贵阳话为代表的西南官话体系的方言在贵州占据主导地位。但除此之外,贵州东部方言,比如都匀话、凯里话、铜仁话乃至镇远话、黎平话等又还存在许多不同于西南官话的语调特点。当然,贵州方言作为一个大致统一的整体,其内在的要素──如…  相似文献   

15.
甘肃汉语方言声韵调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2):120-125
甘肃汉语方言(以下简称"甘肃方言")属官话方言西北官话.按古入声字的今调类,甘肃方言内部可分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三大片;按地理及内部特征,甘肃方言可分为八个小片.甘肃方言声母一般是24个;韵母一般是32个;调类有些方言是3个,有些方言是4个.甘肃方言声韵调跟中古音系、北京音系都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安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方言资源,不仅存在着中原官话、西南官话,而且还存在着江淮官话和赣语。在全面启动重修安康县级方言志之时,针对安康的方言实际,本文试就安康地理与安康的方言分布、移民历史与方言的相互印证、方言调查与方言志的撰写体例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金沙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在语音方面具有西南官话的一般特点,但又包含其自身所独有的特征。金沙方言内部存在差异,依据其语音特点可以分为城关片、清马片和源官片,同时应该分属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西蜀片江贡小片和西蜀片岷赤小片等两片三个小片。  相似文献   

18.
松滋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为湖北境内的西南官话三个片中的武汉-荆州一片下十几个地区中的一个。本文以松滋新江口的方言为调查对象,主要介绍了松滋北部地区方言的声韵调、语音特点及音节结构特点,大致上反映了松滋北部方言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甘肃汉语方言的研究,至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词汇的研究,方法为中国传统的小学方法;第二阶段是用现代语言学之方法主要研究甘肃方言语音方面,对单点方言的研究也比较重视;第三阶段的研究特点是对甘肃方言本体研究较多。甘肃方言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很滞后的。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几所大、中专院校成立了几个相关的研究机构,承担了几个课题。甘肃省分布有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其中甘肃中原官话可分为秦陇片、陇中片、河州片3片;兰银官话可分金城片和河西走廊片2个片。文县的碧口镇和两当县的广金乡方言属于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20.
九寨沟方言属北方方言 ,从其主要特点看 ,当属西南官话 ,但由于该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其方言与西南官话存在较大差异 ,与西北官却有许多相同相近之处。九寨沟方言吸收了大量北方话 ,至今保留着一些古词语 ,使该方言的词汇具有鲜明的特性。九寨沟方言词汇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