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域文化是同一民族中不同地理区域的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地域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方言,特别是其中的词汇深深地刻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本文主要通过对闽南方言中动物词的分析,初步探究闽南方言区人民的思维方式、经济生活、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2.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闽南语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是体现闽南乡情、亲情的语言工具。"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班幼  相似文献   

4.
闽南方言与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闽南方言是一种非常强势的语言类型,但随着普通话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方言以及文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强势,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逐渐消亡的现象。基于此,想要让闽南方言与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可以在小学语文地方课程中融入闽南方言与文化,凸显出其文化体系在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梧州"水上民歌"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传承着西江流域一带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水上民歌"主要是从水上劳作、吟唱与叹息发展而来,在旋律上保持着浓郁的本土民间方言特点。"水上民歌"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就犹如西江水般绵长悠远的歌谣中兹兹传递。并已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民间歌谣。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61):163-164
在普及闽南语歌谣的基础上,培养闽南语歌谣的爱好者和传承者,是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开发闽南歌谣资源,优化中学音乐课堂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开发闽南歌谣资源,编撰乡土教材;挖掘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人文情节,引导学生体会闽南情怀,学习闽南精神;利用多媒体教学,跨学科合作开发闽南歌谣资源;开展一系列比赛,增强学生学习闽南语的自信心,培养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长老会在闽台地区传教的过程中,贯穿其中的闽南文化是其发展历史的脉络主线。在教区的地域分划、闽台传教区关系、以闽南方言为传教媒介、宗教精神中的乡土意识等层面,皆深刻体现闽南文化在其间的纽带作用与发展脉络;同时也反映西方宗教在闽台地区传播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本土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满玉 《福建教育》2022,(20):35-37
<正>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海南崖州民歌是指居住在琼南地区沿海一带的汉人以崖州方言(闽南语系)为演唱调式的民间音乐,本文从其民歌的韵律为切入点,并通过崖州地区的文化、社会以及民俗,来探究崖州民歌的发展脉络,这对崖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崇武本漳州《排甲子》歌谣的解读与地方历史、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的方法,考察闽南方言歌谣的起源和大致产生年代,通过闽南系列"排甲子"传本的对照和比较,考察漳州《排甲子》在漳南地区的同中有异的变化,以及对泉州地区、台湾、新加坡等闽南语区"排""点"系列歌谣的影响、嬗变和衍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莫菲在《文化和社会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类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有智慧,人类智慧的第一表现是其具有语言能力,这种能力的突出成果造就了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由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华侨大学王建设教授、漳州市地方志编委会陈荣翰副编审等合作编著的《闽南方言大词典》,毫无疑问,是闽南人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语言才智、方言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方言时间词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南方言中特有的时间词语从构词理据和文化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说明闽南方言时间词语的特点。闽南方言时间词语在构词理据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包括名量结构及形量结构的偏正式复合构词,偏义复词构词,同义连用构词,缩略方式构词,词素组合逆序构词和特有构词成分等。在文化特征方面,它显现出闽南方言中留存的古语积淀,体现了闽南地区与外国的频繁交流,也展示出闽南地区的日常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3.
闽台闽南方言“称赞词”是指闽南方言中对人的优点表达喜爱、表扬或赞美之情的一类词,即与闽南方言词“阿咾”表达的意思相同。这一类词体现出浓厚的闽台文化特征,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称赞词的闽台文化特征的阐释、词类划分和语法特点来研究闺台闽南方言称赞词,以便对闽南方言文化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闽南方言是汉语中保留古汉语成分比较多的一种重要方言。因此,对闽南方言词语的用字的考证,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有助于对闽南方言的源流作更深入的研究,而且对汉语史及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研究也有促进作用。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研究室主编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下简称《词典》)的问世,为闽南方言考本字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词典》的编者根据古今语音的演变规律以及音准义对的原则,考求出了一大批音义相符的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17.
闽南民间戏曲许多类别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地域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实现闽南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发扬,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对当前的音乐教学课程予以丰富和拓展。闽南民间戏曲在语言、乐器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教师在课程规划设计中应予以灵活应用。通过研究闽南民间戏曲音乐概况,结合其与当前院校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与不足,详细分析闽南民歌戏曲的有效教学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闽南人移居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并构成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主体,因此闽南话也成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通用语言。闽南话在菲律宾的多元语言文化环境中,具有适应性与传承性两个明显的特征。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与他加禄语的互相借用,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词与新义的产生,体现了海外汉语方言离开祖籍地之后的创新与发展。传承性主要表现在方言特征词、古语词与方言老词语的较好保留,体现了海外汉语方言对祖籍地方言文化的继承与保留。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方言成语是闽南方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话具有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一是在来源、使用场合等方面与普通话成语有明显的不同;二是在语言生活中表现出"经验性、具象型、通俗性、普及性和变通性"五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民歌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民歌可谓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人民群众的集体加工及口耳相传,逐步形成。民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可谓是生动鲜明的,它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情感。民歌有地域之分,不同区域的民歌带有当地不同的风情。湖南民歌作为诸多民歌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内涵。本文将从多元文化语境下探析湖南民歌的现状,及其所具有的特征,以期为其传承与发展寻找到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