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不上”和“V不下”之间的对立和非对立,主要受“上”和“下”原型义及相关引申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之兼容者可以进入,否则不能;在结构外部.“V不上”和“V不下”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但结构义上“V不上”结构强调目标性,“V不下”结构强调空间性,两者存在明显的对立;在认知图式上,“V不上”形成的是二雏的目标模式。“V不下”形成的是三维的空间模式,对立是很明显的。而在“上”和“下”通过引申表示“到达、达到、完成”等结果的意思时,“V不上”和“V不下”是非对立的;在空间特点的语境里,两者有非对立的现象,但是在原因侧重上却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是主流.非对立是支流。  相似文献   

2.
句法结构“想V不想V的”和“想(V)不想V”在语表形式上、语义、语法、语用上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郑芩 《文教资料》2013,(32):160-162
“爱VSV”构式是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构式。文章以句法为切入点。从句法构成、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爱VSV”构式。“爱V不V”构式由两个固定不变的常项“爱”、“不”和一个变项“V”构成。常项动词“爱”表示个人主观意愿;常项副词“不”是对行为发出者或说话者主观意愿的否定;变项动词“V”以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爱V不V”构式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它既可以充当单句的句法成分,又可以单独成句或作为分句,而且不同的句法功能还在使用频率和语义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V起来”结构中“起来”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法学界一般把“V起来”中的“起来”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三类,这种分类不尽科学,因为“位移”和“结果”并不是两个并列的区别性语义特征,而表示体貌义的“起来”在意义和功能上都已经虚化,所以三者很难鼎立.从共时平面看,“V起来”中“起来”的意义和句法功能呈现出从趋向动词到动态助词的虚化,从而分化为“起来趋动”和“V起来助”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看、想、说、听"可以构成"V来"与"V起来"两个结构体,学界对这两个结构体可以作为插入语的观点基本达成共识,一些工具书中对"V来"与"V起来"的解释相差无几,甚至存在互释的情况。本文将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来探索"V来"与"V起来"结构的异同:一、历时平面中"V来"与"V起来"形成的先后及推衍关系;二、共时平面中两个结构式在具体语言使用中表达功用上的差异及原因理据。  相似文献   

6.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8.
V不了”和“V不下”是外表结构相似的动补结构,但是对“V不了”的综合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从“V不了”形成的前提条件,“V不了”在语法、语义、语用上的特点这些方面对该结构作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艳丽 《文教资料》2011,(34):37-38
“爱V不V”结构是汉语中一个半固定的习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从构式语法来看,“爱V不V”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具有多义性。表达听凭义、听凭义兼不满的情绪及对人或事物漠视、冷淡的态度等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10.
“V不得”是一种兼属词与短语的语法单位,只有少数几个“V不得”形式已经词汇化。而当“不得”取“不能”、“不可”之意时,这里“V不得”的意义是“V”与“不得”的意义相加,这时的“V”与“不得”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而意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V不得”是一种兼属词与短语的语法单位,只有少数几个“V不得”形式已经词汇化。而当“不得”取“不能”、“不可”之意时,这里“V不得”的意义是“V”与“不得”的意义相加,这时的“V”与“不得”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而意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N1V1V1给N2V2V2”是一种具有委婉表达功能的常用口语格式,基本语义是说话者委婉地请求N1去做N2希望获知的某事。该格式在句法结构上是一个兼语句,“给”是该格式作为兼语句的标记,可以隐现但语义上必不可少,是连接“N1V1V1”和“N2V2V2”的关键。格式中两个动词重叠本身具有的委婉表达功能加上其出现在祈使句语境中,使该格式在语用上最具委婉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3.
“V起来”在汉语表达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用法,在越南语中也属常见。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和语料分析,从两种语言的语义、句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让汉语学习者对“V起来”的使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引起偏误。  相似文献   

14.
李文涛 《文教资料》2010,(18):106-108
"N的V"短语中心语"V"的词性是动词,不存在名物化论者所谓的名物化问题,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V"的词性已经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心理引号"在起作用。通过"心理引号",我们会将动词置于中心语位置的期望实现。"N的V"短语不违背向心结构原则,其中心语"V"的词性识解也不会与现行的动名词的划分规则冲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6.
论连动句式"V起来+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动句式“V起来+VP”根据其前后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五小种,即分别是承接关系、目的关系、方式关系、条件关系、解释或说明关系;在形式上根据句武主语是否可以后移到“V起来”和“VP”之间,把“V起来+VP”分成两类,即典型的连动句式和虚化的连动句式.  相似文献   

17.
“不V了”是个多义格式,分别表达“谢绝”、“打算”和“变化”的格式义,但它们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笔者分析了“不V了”结构的语义差异及“不V了”结构的句法差异,最后总结了“不V了”结构在句子运用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学的角度对“V toinfinitive”和“V Ving”现象进行阐释,认为“V toinfinitive”与“V Ving”有其自身的框架与ICM,可视为一种构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