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郜林涛 《现代语文》2007,(3):115-116
一般来说,学者对佛经词汇研究大多更重视隋唐以前的译经,而较少关注唐代译经.究其原因,一是佛经本身有很强的程序化倾向,唐代译经并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词汇使用情况;二是佛经作为翻译文本,口语化程度也不能与中土文献相比,尤其不能与晚唐以来的禅宗文献相比.客观地说,唐代译经尽管有以上两点不足,但仍有不容忽视的词汇研究价值.以义净译的《根有律》文本来说,律藏作为管理僧团日常行为的文献,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口语化程度在佛典中是比较高的,因此《根有律》大致可以反映初唐汉语词汇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对于汉语词汇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也有修订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2.
域外借词指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等诸语言在历史上从汉语借入的字词。域外借词数量巨大,保存了借用时代的汉语词义,是汉语历史词汇的活化石,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汉语词汇史、方言词汇和域外借词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汇宏观研究方法是对所有的汉语词汇或某一类汉语词汇的研究方法,是对汉语词汇的整体关照和研究.本文具体阐述调查法、归纳法、统计法、演绎法、比较法、系联法、共时描写、历时考察等八种宏观的词汇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古、近代汉语是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汉语史研究领域,其中,又以唐代为分界线。近百年来的唐代词汇研究,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唐代词汇研究的概况,评介了有代表性的成果,用粗线条勾勒了唐代词汇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汉语词典,在词汇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基于《汉语大词典》的词汇学研究覆盖了由微观到宏观,由基石素材到骨架结构,由个别词语考释描写到词汇系统面貌呈现的多个层面,从具体个案词汇研究逐渐过渡到专书词汇研究、断代词汇研究和历史词汇研究。《汉语大词典》不仅为词汇研究提供了权威的工具支撑,词典本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多层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始于词语考释.近十余年来,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种类繁多,大致可概括为断代词语通释、专书语言词典、专类语言词典和断代语言词典等.考察这些词语训释专书,可以从宏观上展示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现状和成果,细心的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继续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门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以墓志文献为主要研究语料,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汉魏以来墓志词汇进行了研读,发现部分墓志词汇研究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例证之不足,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从一个侧面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两套医学汉语教材中词汇的编写设计,通过比较和分析两套教材中的词汇量、词汇重现率、生词注释、医学专用词汇等方面内容,探索医学汉语教材中词汇编写方法和原则,为医学汉语教材编写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本期刊发三篇有关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文章。《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一文是作者"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概说"系列研究的一部分,文章认为,研究汉语史,不能不提汉语史的分期;分期问题解决不好,对汉语历史发展的认识就始终还停留在表面。文章对当代几家有代表性的分期  相似文献   

10.
郑飞洲  王晓珑 《襄樊学院学报》2001,22(4):96-96,F003
对丰富和发展中的汉语词汇进行系统和宏观的审视与研究,以探明汉语词汇的科学体系及特点,这是汉语词汇学研究的迫切要求,也是历来词汇学研究者努力的目标,然而,客观事实表明,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汉语词汇的研究情况往往同实际要求相距甚远,人们的研究或偏重于个别疑难词义的考证和辨析,或汇宏观系统的科学概括,或忽略对汉语词汇演进差异的认识,或忽视对汉语词汇发展规律的把握,这表明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还任重道远,可喜的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力作,最近由书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一书就是其中颇令人瞩目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巫信仰和自然崇拜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巫鬼信仰、巫风的盛行、社神和土地神信仰、城隍神信仰,以及巫与道教、佛教的关系等方面。既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加强此时期巫信仰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深化地域性巫鬼信仰的文化功能研究及少数民族信仰风俗的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对教育生活实践的关注中 ,人们常常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教育现象 ,这些现象看似与教学本身有所游离 ,但实则却关系密切。甚至 ,对这些教育现象的关注 ,可能导致对某些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颠覆。文章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 ,试图关注与阐释的是 ,学生在开始置于学校场域的“此时此刻”,场域以及场域中的人如何借助分班技术、学号编码、仪式活动以及办公室与教室的双重领域打造入“场”规则 ,并且在这种打造中如何制造出诸多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略论心态史与中国近代社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态史研究作为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长时段的社会现象,弥补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只注重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缺憾,从而加强对社会广大民众心态的研究,使一些问题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汉四家《诗经》学在经文用字和对具体诗句的解读上有差别,但要旨并无不同。它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围绕“礼”,具体阐发了儒家关于夫妇、父子、君臣等的等级伦常思想及乐的功用。  相似文献   

15.
刘萍 《培训与研究》2003,20(1):26-28
在语言界专家研究的领域中,隐喻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响应,人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人类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笔在这篇章里,将隐喻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浅谈了对这一重要理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从映射、子空间两个方面对若干相对拓扑空间的相对拓扑性质做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清代诗文研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力作也应运而生,先后问世。尤其是后者,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使之更趋完善,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在就该书所涉16位云南作家,对其生卒年、著作、版本等有关问题进行考证,既为弥补该书之缺陷,给相关读者提供方便,也为丰富与推动云南地方文化的研究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9.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既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个性。本文从六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两次世界大战和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钢琴演奏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特别是指尖在钢琴演奏中的正确运用至关重要,探讨其中容易出现的弊端及纠正方法,能为掌握一定基础的初学者提供正确的练习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