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入门的关键,也是将来继续学习几何的基础.为帮助同学们学好这部分内容,笔者谈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王海滨 《学周刊C版》2011,(6):128-128
平面几何是初中学生面临的一门新课,而几何证明又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学不得法,不把准几何证明教学中的各要点,就很难掌握几何证明,相应地,就难以顺利闯过几何入门关。几何证明教学中,应怎样把准教与学中的各要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人手。  相似文献   

3.
初中几何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入门教学是一个难关,如果这一关把握不好,学生就会失去对几何的兴趣,从而出现两极分化,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是平面几何"入门"的第一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几何历来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两极分化的起点.笔者近期参与了区域公开课的评审活动,参评的题目为七年级"丰富的图形世界".笔者发现,三位选手在处理这节可称为是初中几何第一课的课时,都存在对学生的认知层次定位不准、提出的问题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设计了思维梯度跳跃的活动环节.因此,本文以范希尔(Van Hiele)几何思维层次理论为依据,通过对这三节课教学设计的对比,来揭示范希尔几何思维层次理论在几何入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几何画板"以入门容易、操作简单,及强大的图形和图像功能,成为制作课件的重要创作平台,"数形结合"的实验手段.我们可以用描点法动态地做出函数图象,也可以用"轨迹法"静态地做出函数图象,从而为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几何是中学数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几何,即"做数学",十分注重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这篇文章以van Hiele思维层次理论为依据,阐述了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的思维发展过程,提出了一些促进学生入门、提升学生几何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并附上了一节几何课的教学设计样例。  相似文献   

7.
初学几何,许多同学都感觉几何难学,不容易入门.事实上,对于初学几何的同学们来说,只要能掌握好学习几何的正确技巧和方法,把好几何的入门关,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几何入门主要是学好几何概念、几何语言、几何图形、几何推理等.这里特别让很多同学不适应的是几何语言.按叙述方式几何语言分为三种形式,即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在数学中,图形也像文字那样具有记录作用,而且比文字形象,所以更有助于人们探索解题途径,有利于形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平面几何学习入门难,是一直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问题,其症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能适应几何语言的表述,不能理解几何语言的含义,看不懂图形,不能用几何语言讲清道理,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初中几何时期,历来被称为:几何的入门阶段,这一时期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学习,下面就如何学好初中几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在学习几何的起始阶段,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在观察和实验的活动中,培养对几何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掌握几何知识的来龙去脉,学到思考规律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数学中,"几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重大的.第一,几何图形的大小、形状及位置关系,需要运用相关的数量来表示,无疑地就会涉及到几何量的计算;第二,当我们注重研究图形的动点问题、图形的变换及运动问题,在坐标系里研究图形的一些问题时,就愈是不可避免地要借助几何量的计算;第三,那些基于实际而模型化为几何图形的应用类问题,更是必须依靠几何量的计算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线段是初中几何的入门知识,在各类数学考试中都能见到它的踪影.现把线段的常考知识点剖析如下. 考点一线段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初中几何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中日两国都对初中几何课程进行了改革。两国改革后的初中几何课程存在哪些差异?本文从课程广度和课程深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初中几何课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初中几何课程的内容比日本的初中几何课程多,但深度不如日本;日本初中几何课程中的"空间图形"内容比我国的几何课程丰富。因此,我国几何课程要重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直观实验与逻辑推理的关系,科学地设计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几何知识的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伴随信息技术产生的几何画板因其学习容易、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青睐。本文主要分析了几何画板的几点优势,并对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71):52-5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动点问题,常常作为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的中考压轴题,需要学生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在变化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而几何画板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几何点金石",它以直观、简洁、动态的表现来解决动点难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更清晰直观地观察动点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5.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学习时能感悟图形间关系,培养抽象能力、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师教学时应立足核心素养,加强学段衔接,做好初中阶段实验几何入门教学,挖掘知识、本质、结构关联,突出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初中几何入门教学时经常遇到计算问题,如果单纯使用线段、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过程特别繁琐,如果及早引入方程思想进行计算,可以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初学几何,许多同学都感觉几何难学,不容易入门。这大概也就是“几何难,代数繁”的缘故吧.事实上。对于初学几何的同学只要能掌握好正确的学习几何的技巧和方法,把好几何的入门关,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下面具体谈谈几何入门需要把好的四关。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重要表现,如何在几何课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认真探索的.概念、判断、推理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其他知识内容,如性质、定理、公式等无非是一种判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觉、深刻而牢固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然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是初中几何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在几何入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婷 《教育学报》2009,(2):87-92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22年):以翻译日本的几何教科书为主;第二阶段(1923-1928年):首次把几何内容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第三阶段(1929-1949年):首次在初中开设实验几何课程.初中几何教科书的演变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几何教育价值观的对峙与调整是初中几何教科书演变的内动力;几何与代数、三角等内容混合编写应突出数学的"整体性";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需在实验与论证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现状一直以来,几何课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几何知识时,片面地要求学生识记几何知识,增加几何练习,以为"题海战术"能够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几何知识,结果适得其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不高.数学几何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