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旁”与“部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旁”与“部首”常连在一起讲 ,但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很容易混淆。“偏旁”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构字的基本单位。汉字中绝大部分的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搭配而成的 ,结构不同的合体字 ,它的偏旁位置也不同。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就分别有左右、上下、内外两个偏旁 ,如“品”字结构的字有三个偏旁。“部首”是偏旁的一部分 ,是偏旁中表示意义的形旁。它具有归类字形的作用。因在字典、词典中把这些表义形旁列为同部的首字 ,所以叫部首。如“峰”字 ,有左右两个偏旁 ,“山”是这个字的形旁 ,是“山”部一系列字…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汉字结构分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同时,它又缺少科学性与规范性。如“名”字是上下结构还是半包围结构?“向”字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若归合体字,那么是上下结构还是半包围结构?若归独体字,那划分独体字与合体字的标准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抒情短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总理发自内心的歌颂和深切的怀念之情,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动人心魄的好诗。全诗以“衣”韵作为韵脚,并将“你”字入韵。“衣”韵,是典型的齐齿呼,开口度小,很适宜表达细腻绵远的情思。诗人柯岩选用这个韵脚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深情.是选得很好的。而这个“你”字的入韵,更加浓了诗的抒情意味,更好地抒发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诚挚的感情。如诗的开头第一节:  相似文献   

4.
古文字的“衣”字,是一件古代上衣的轮廓图形:上为衣领,左右为衣袖,中间是衣襟。所以“衣”字的本义指上衣。古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2008,(6):49-50
问:识字教学中分析字形,有时同形声原则发生矛盾,如“谢”字,应当分析为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菜”字,应当分析为上下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  相似文献   

6.
“V/A不X”结构是指谓词后跟否定性补充成分的“述不补”短语结构。如“看不见”、“说不下去”、“管不了”、“拿不得”等。这里我们不讨论“V/A不X”短语结构本身的结构情况,而只是从意义上来谈位于此结构中“不”字的否定对象。 “不”字作为否定副词,具有否定作用,一般也只是否定它后面的中心语或修饰语成分。但是,此结构中的“不”字其否定的对象不仅仅是“V/A不X”中的X项,它可以否定它前面的“V/A”项,还可以否定能加入“不”字的“V/AX”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否定“V/A不X”结构的补语或其他成分。  相似文献   

7.
汉字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结构严密,分拆不开,大多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如人、中等。合体字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字结合而成的,基本上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明”由“日”和“月”合成,“秩”由“禾”和“失”合成。偏旁,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旧称汉字中合体的字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左右上下统称偏旁,如“柏”字的“木”和“白”,“岗”字的“山”和“冈”。汉字的偏旁中,有些本身就是一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都熟悉“君”字。它的上面是“尹”字,“尹”字在古时候有治理的意思,为做官的通称,如“道尹”、“京兆尹”等;下面的“口”字表示发号施令。因此,“君”最早指的是拥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后来,“君”除了指君主,还指一种封号,如战国时的孟尝君、平原君等。“君”又是对人的尊称。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里的“君”就是王维对元二的尊称。此外,在古时候,子女可称父母为“严君”或“家君”,称亡父为“先君”。夫妻之间也可以互称“君”。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08,(5):51-51
问:“愿”和“看”这类宇是上下结构还是半包围结构?答:“愿”和“看”这类字的结构比较特殊,很多老师对这类字属于什么结构有疑问,有的认为是上下结构,有的则认为是半包围结构(左上两面包围)。我认为这类字的结构介于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两者之间,但上下结构的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会意”,是六书的一种,是指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所合成。如: 信,是由“人”和“言”所合成,表示人说话要讲信用。武,是由“止”和“戈”所合成,表示能够制止用兵器(戈等)来打仗。休,是人靠在树边。伐,是人拿着武器。裕,是有衣,有谷物等粮食吃,所以是富裕。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博览》2010,(11):43-43
“墨”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黑”,下面是“土”。大家都知道,“土”表示地上。“黑”字在金文和小篆中也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的图案是古时的窗子。  相似文献   

12.
在古汉语中,“者”字附着在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或某些词组的后边,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有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作用,如“学者”、“贤者”、“宦者”、“两者”、“观人风者”等,一般称它为“者”字结构。有的及物动词或其词组所构成的“者”字结构.前边还可加上一个“所”字,来指代行为的对象,如“所逐者”、“所毕世而经营者”等,这也是“者”字结构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谈“所”字     
“所”字是古今汉语都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常用词,其意义虽然单纯,但用法却相当复杂,这篇短文不可能全面涉及,只是就其在句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它的不同用法及所表现的不同意义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所”字就其基本意义来说是指“住所”、“住处”、“住的地方”,是名词,在句法结构中多作主语和宾语。如:  相似文献   

14.
请以“衣、食”H字为首,各写8则成语“衣”“食”成语@末末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衣裳”泛指衣服,“裳”读 shang,轻声。古汉语中情况则较复杂:“衣”指上衣兼作泛称,“裳”指下衣,读 cháng。衣,上衣的统称。如《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后一句即“绿上衣黄下衣”,上衣与下裳区别是很明显的。有时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一些古汉语教材将“衣”字带宾语或受副词修饰作谓语中心的用法视为“词类活用”的问题,章引用了大量例证来说明“衣”字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绝不是临时的、个别的现象,因此,“衣”字在古汉语中应当是一个兼有名词和动词语法特点的兼类词。章还分析了“衣”字活用说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界定活用与兼美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读笔法。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应采用“读笔法”教学,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部件按书写顺序读出每个笔画的名称。2.部件分解法。根据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如“甜”字,左边是“舌”字,右边是“甘蔗”的“甘”,合起来就是“甜”。3.字形分析法。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减”,去掉“冫”是“咸”,“舌”加“刂”是“刮”字等等。4.比较法。即通过与熟字比较异同的识字方法。如“…  相似文献   

18.
如史诗一般壮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大地创造了一座“移动的长城”。这座“移动的长城”记录着“风雨侵衣”、“野菜充饥”的几多艰辛,镌刻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豪情,承载着“红军都是钢铁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铮铮誓言这座“移动的长城”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依托,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丈量并见证着人民军队的坚定信仰。它焕发着压倒一切困难的气势与力量,不会为任何敌人所屈服。哪里需要,它就会“移动”到哪里;“移动”到哪里,胜利就会跟到哪里——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和平时期的强国戍边、抢险救灾,这座“移动的长城”一次又一次展现着它巨大的力量与动人的风采。时隔七十载,长征.这座“移动的长城”,依然是历史深处的一面鼙鼓,以悲壮激荡我们的忧思,以豪情鼓舞我们的斗志,以执著坚定我们的脚步。——节选自龚志聪《长征:一座移动的长城》  相似文献   

19.
“者”有转指和自指功能,“所”有转指功能,古汉语教学中,如此处理转指的“者”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自指的“者”为自指代词,构成的“者”字结构,有的具有名词性,有的仍具谓词性,特殊分布的“者”是自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转指的“所”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20.
走在餐馆林立的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写着“料理”二字的招牌,如“中华料理”“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泰式风味料理”等。这里的“料理”都是指不同风味的“菜肴”.另外“料理”.还可表示“饭店、饭馆”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