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为马尔克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国文学评论界都对马尔克斯作出高度评价。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拉丁美洲的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阅读这部作品时,“如同阅读《堂·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2.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它的出现在拉美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1982年,因他的小说创作“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像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3.
百年孤独缘何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析金德琅《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正是这部小说,铺垫了他迈向诺贝尔文学奖圣坛的道路。美国出版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在介绍马尔克斯时称赞:“他的史诗般的《百年孤独》也许可以算得上是当代拉丁...  相似文献   

4.
大师小传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作家之一。塞万提斯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除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外,还有悲剧《努曼西亚》、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又译《惩恶扬善故事集》)、长诗《帕尔纳索斯游记》,作品中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同情、对权贵与教会的讽刺与谴责。分享经典【读书人语】作为一名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为世人创作了一部不朽的作品——《堂·吉诃德》,也塑造了一个崇高、可敬的疯子形象——堂·吉诃德,他以其典型性格中的矛盾性和…  相似文献   

5.
<正>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爆炸文学”的高峰之一。1982年,马尔克斯因此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叙述的是布恩地亚家族在小镇马孔多的兴衰这样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故事。作者借助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  相似文献   

6.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 7—   )哥伦比亚小说家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青年时代曾当过记者。主要作品有《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迷宫中的将军》等。获 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当代作家中 ,马尔克斯无疑是最像小说家的小说家。他的书总是写得那么别具一格而又引人入胜。《百年孤独》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是一本十分好看的小说 ,家庭主妇和文学教授们读后都会忍不住作一番长篇大论。我这样说 ,并不是否认马尔克斯小说深刻的思想价值。相反 ,…  相似文献   

7.
《百年孤独》(1967)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为作者赢得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平民史诗》(1977)则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埃及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后期的“得意之作”。这两位作家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他们以其丰富多采、独具匠心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1928年,哥伦比亚作家。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巨翅老人》《格朗德大娘的葬礼》等,其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指出,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富有创造性的、常常是引起争议的,并且绝不受制于政治主题。”他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在那里,“神奇与真实相聚”——那是一部…  相似文献   

9.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和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是对骑士小说的批判的话,那么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就是对浪漫主义小说的讽刺。  相似文献   

10.
浅析《百年孤独》的轮回时观赵爱华一九六七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问世,使魔幻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顶峰,引起了拉丁美洲“一场文学地震”。于是,这部著作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界各地。一九八二年,加西亚·马尔克斯...  相似文献   

11.
论《百年孤独》的时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瑞典文学院在给加西亚·马尔克斯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中“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马尔克斯终于以他所独具的魔幻般的神奇魅力征服了以世界文化中心自居的欧美文学界,从而和艾略特、叶芝、乔伊斯、福克纳、卡夫卡等现代寓言大师们一起推动了神话在二十世纪的诗歌与小说  相似文献   

12.
<正>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也是西班牙语言文学不朽的名篇。自一九六七年这部作品问世,它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发行量逾一千万册。各国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给予高度赞扬,美国评论家约翰·巴思说它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百年孤独》能产生如此轰动的效应,自然有很多的原因,其象征手法的成功运  相似文献   

13.
如果只是把《西游记》当成儿童故事 ,或当成惩恶扬善的幽默谈笑 ,那是一种悲剧。《西游记》其实和《唐·吉诃德》一样 ,是一个时代的映照 ,是启蒙思潮的载体。所不同的只是 ,《唐·吉诃德》映照的启蒙思潮在欧洲成了气候 ;而《西游记》代表的启蒙思潮却被扼杀了  相似文献   

14.
《堂·吉诃德》(以下简称《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其作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思认为他和巴尔扎克一样是“超群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5.
你正一步步地被引入一个小径交叉的花园。或许你的主意会变得忽左忽右,发现自己已陷入矛盾之中。到底是什么错了?一、《唐·吉诃德》中的故事唐·吉诃德的仆人桑丘·潘沙成了一个小岛的统治者。那里有一条奇怪的法律,每一个旅游者都要回答一个问题。问题是: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旅游者回  相似文献   

16.
《太原日报》消息,《百年孤独》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4月17日逝世。对于他的《百年孤独》,很多人期待看到电影版,但该书始终未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更多是马尔克斯的不情愿。法国杂志《巴黎评论》曾问过马尔克斯,是否有兴趣把《百年孤独》拍成电影?谈及此事,马尔克斯说,经纪人开价100万美金,想以高价让他们打消这个念头,但《巴黎评论》将价格提到接近100万美金的时候,马尔克斯又让经纪人提价到300万美金,“只要我能阻止,就不会发生。我喜欢在读者和作品之间保留一种私人关系”。马尔克斯与日本名导黑泽明热识,他曾表示,《百年孤独》只有黑泽明能拍成电影。但随后不久,黑泽明去世,加上马尔克斯的阻止,伍年孤独》改编电影一事就此搁置。  相似文献   

17.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时,《百年孤独》长篇小说获奖者、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带着一个马戏团前来领奖的。这个马戏团中,有滑稽演员、民谣手、响葫芦手、乡村手风琴手、昆比安巴舞蹈家、即兴舞蹈家、乐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七世纪欧洲文坛巨匠塞万提斯的不朽著作《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而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拉·曼却的穿乡绅,他立志当一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学名著《唐·吉诃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吉诃德的仆人桑乔·潘萨跑到一个小岛上。成了这个岛的国王。他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律:每一个到达这个岛的人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如果回答对了。就允许他在岛上游玩。而如果答错了.就要把他绞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三大主区的浅析,谈了它们之间两两的内在联系,并联系拉丁美洲百年来的经历,解释了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孤独历史,并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团结在一起,互相有爱,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