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是语文文本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体会文本人物情感的重要路径。文本诵读需要多重感官参与,讲求眼到、口到、心到、耳到,实际上就是将各种信息通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传入大脑,然后进行整合表达的过程。诵读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文本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鉴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文言文教学的困难性较大。教学实践证明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在诵读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尽管如此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中仍旧存在诸多教学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诵读效率,使诵读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在对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总结了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国学经典诵读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所帮助,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基于此,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同时剖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国学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对国学经典作品的内容产生兴趣,以此来有效提升国学经典的诵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诵读是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第一步,它既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又能帮助理解和记忆所读的文言文。诵读既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有效途径,也是检查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诵读教学的实践训练。本文试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的诵读技巧入手,给学生以规范科学的指导,具有实践操作性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增强对小学语文诵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其"读"的内涵是指以诵读为主要形式的各种读书活动,如齐读、自由读、默读、速读、分角色读、浏览、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和背诵.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达到,才能置入学生的心田,滋润其心灵.但是,学生对诵读的重要性不一定有这样的认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反复诵读后对文章的不同感受来增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来激励学生.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教师本人增强对诵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应积极做个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才能让学生喜爱诵读,自觉诵读.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板块就是"诵读欣赏",该板块多选取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对单元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本文将针对"诵读欣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教学策略等展开分析与讨论。一、"诵读欣赏"教学的作用"诵读欣赏"选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文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诵读欣赏"包括古诗文阅读与理解、中外诗歌阅读与理解、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7.
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有利于改变文言文课堂沉闷的现状,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受到浸润,给他们的人生奠定精神的基石。诵读要分层进行,首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中,对通假字、多音字、多义词的含义与用法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在指导学生读准停顿、重音的过程中,点拨重点词句的意义、用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相似文献   

8.
丁文波  赵翠英 《课外阅读》2010,(12):194-194
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增进理解,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中,以诵读为线,以理解为纲,以欣赏为结,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丈的读音,读出古诗文的味道,读出古诗文的故事味和情味,把诵读作为文言文(诗词)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诵读出经典文章的意韵和精华,使学生在诵读中尝到语文学习的无限情趣。  相似文献   

9.
把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有利于改变文言文课堂沉闷的现状,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受到浸润,给他们的人生奠定精神的基石.诵读要分层进行,首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中,对通假字、多音字、多义词的含义与用法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在指导学生读准停顿、重音的过程中,点拨重点词句的意义、用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相似文献   

10.
孔蕊 《中学文科》2006,(10):47-47
诵读指背诵和朗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凭借记忆把材料(包括句子、段落、篇章)逐字逐句地表述出来和带有感情色彩地反复念出来。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诵读这一模式对外语学习是无益的,但Pennycook和Parry认为即使在21世纪众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充斥着教学的时候,诵读在中国仍然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记住优美的语言并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71):13-15
经典古诗文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大作用,是促使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系统中,经典古诗文的学习贯穿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文章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岳宝定 《甘肃教育》2011,(22):79-7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精读领悟阶段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妙处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表达阶段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整合和深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周伟玲 《文教资料》2011,(12):60-61
诗词教学必不可少诵读,因为通过诵读不仅可以在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古诗词学习中字音、停顿等基础知识问题,而且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情感、把握意境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乔立英 《考试周刊》2009,(47):61-61
本文对新课程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作了探析,旨在阐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起的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诵读教学就是在围绕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语文学习激情和兴趣的激活,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诵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说,诵读的重要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到底应该怎样利用诵读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呢?不少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文言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句,掌握文章内容。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大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重要的词语、句子在文中都有注解,而另外一些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是常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培养学生语感,增强生本对话,加深文本理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把握诵读类型,强化诵读训练,以发挥出诵读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把握文本深意,形成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一、强化朗读训练,深化文本理解朗读是诵读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语文阅读学习的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可帮助学生理解语句意义,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阅读教学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这不仅难以让学生领会到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很难得到培养与提升。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深化理解性阅读教学的渗透,这样才能够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一、诵读——理解的情绪渲染理解性阅读教学可以体现在许多不同的方面,有些教学文本诵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透过诵读过程中情绪的渲染很好的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与认知。很多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课堂诵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很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课文本身意义的讲解,而忽视课堂诵读给学生带来的直观的情感体验,或者压缩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这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变得空泛而不深刻。本文要探讨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包括朗读形式、过程、反馈等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章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揣摩文中形象,提高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要充分重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诵读”最早出现于《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它原本的意思是指读诗文时读出声音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 “诵读”的意义不再是单纯地发出声音朗读,而是指高声地朗读喜欢的文章。而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诵读内容包括教材中的文章、文学经典,以及自己喜欢的文本,需要熟读,强调遍数,同时在诵读前需要精思,理解文本内容,诵读时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投入,“诵读”不仅仅能通过个人或小组式的活动表演给别人看的,更是对文本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