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伟方 《职业圈》2008,(6):10-11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自觉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自觉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种发展观是一种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科学的发展观,它反映了我们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我们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谢晶晶 《职业圈》2013,(23):59-59
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要求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鉴于此,中共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那么对于广电系统来说,科学发展观在其思政工作中的应用状况又是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5.
李中华 《生态文化》2006,(4):43-43,45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可持续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基础的、前提的、决定性地位,换言之,没有可持续发展,既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曾云燕 《职业圈》2007,(19):7-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因此,我们必须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强化激励的分配策略;把公平竟争作为人力资源配置开发的第一要务;把健全制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国家对人民的保障也日益完善。在社会保障当中,为了平抑立法滞后、区域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悖现象,必须关注社会保障公平性。有鉴于此,应实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战略,实行以人为本的公平与增长并重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保障水平,转换保障策略。加大保障力度。社会保障制度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刘美玲 《职业圈》2011,(17):108-108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细胞,在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付景旺 《职业圈》2013,(5):93-93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年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原则。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它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论断,为企业在新世纪解读发展现状、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能建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作为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要经受住当前国家基建行业持续紧缩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强企富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超 《职业圈》2011,(17):43-44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内涵所作的最明确、最深刻、最全面的概括,是学习理解和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完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指出了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要将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立法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刘晓林 《职业圈》2010,(5):203-204
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重“物”而不重“人”。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文化内涵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需要理清思路,深入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自身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庆权 《职业圈》2007,(4S):17-18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取向与价值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贯彻好“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终极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爆发了农民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现象,“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民工潮”的成因:农村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价值取向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市场经济的客观选择。其积极作用包括农民货币收入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小平同志的话“发展是硬道理”,人们是耳熟能详了。这里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协调的发展;只有这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我们的发展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私利,而不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如果我们的发展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透支生命健康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就不是健康的发展,而是变态  相似文献   

19.
吴传生 《职业圈》2013,(30):27-2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人仅以公路部门基层工会工作谈谈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使企业管理创新获得了科学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创新的基本内涵.通过企业管理理念创造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劳动产品,满足了人的多样需求.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