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雕塑主题公园以它独特的艺术品位、现代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含量、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的象征,它是城市雕塑的"聚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刘传龙  冯艳 《滁州学院学报》2012,14(4):56-57,63
在城市边缘区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乡村聚落逐渐变成了城市聚落。然而,不同时期不同的城市建设力度,聚落景观对自然景观的秉承以及地方历史信息的传达都有所区别。基于这个主题,以安徽省滁州市城市边缘区聚落景观为例,论述了2009年以后的城市边缘区聚落景观内容、形式的变化,从生态的角度体现了对地带性植被的运用、原有场地的尊重,从艺术的角度体现了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延续、历史文化信息的表达,并注重两者之间的结合,以期为以后城市边缘区的人类聚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平 《地理教育》2005,(2):21-22
一、乡村聚落的内涵 乡村聚落,是指各种乡村居民点,既包括乡村中的单家独院,也包括由多户人家聚居在一起的村落(村庄)和尚未形成城市建制的乡村集镇,还包括建于野外和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站以及城市以外的别墅区或度假村.为了更明晰理解乡村聚落的内涵,还可从如下概念的区分中进行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元素,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个聚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规划工作中应围绕如何创造一个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展开,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聚落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乡村聚落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仿佛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聚落地域差异显著,类型多样,其影响因素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盟农村聚落的房屋类型、院落布局、位置分布、密度、形态的调查报告,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部分文化地理特征及环境对这些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学文科》2006,(8):22-29
【常考考点】 ●聚落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赣南乡村聚落城镇化的现状是水平低、发展快、困难多、压力大、质量差。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聚落规划不科学、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水平低和政策制度不完善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科学开展城镇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区域移民、提高农业人口素质、改革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0.
首先采用大量实例论述城乡界限淡化现象的普遍性,继而指出城市化研究的传统城乡二元分析框架的现实背景已经改变,迫切需要对城乡界限淡化条件下的聚落模式进行研究。文章重点分析了国际上三种主要的城乡界限淡化条件下的聚落模式,并利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三种聚落模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为三种聚落模式可以看作人类聚落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低一级的聚落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向高一级的聚落模式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乡村聚落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聚落是地域环境中人类活动的据点,体现了一个地域的特色。它往往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互交叉影响的综合反映。本文简述了长江流域乡村聚落的类型(个体类型、聚落群类型):揭示了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诸如依山停水,相地合宜,通风采光等;分析了长江流域传统聚落的精华是可以与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对接纳,明确指出只有促进乡村聚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其“青山绿水环绕,万物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2.
山西洪洞历山先民聚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洞历山聚落是先民们在我国气候最适宜期生活于黄土残塬区的遗存,由房屋建筑、骨器、石器特点及灰坑中发现的陶片(器)推测,当是龙山文化的晚期,相当于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广大农村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经济与人口因素、社会因素、规划与管理因素、制度因素等;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如破坏和浪费土地资源、传统乡村聚落文化破坏、村容村貌不整、社会问题加重、阻碍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等.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推进城乡整体规划,促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革完善现有制约性制度,加大"以工代赈"扶持力度,以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谢守有 《地理教育》2011,(10):23-25
聚落景观是人类社会最典型的文化景观类型,任何一种聚落形态的出现都与当地环境(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聚落景观也类型多样、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聚落"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是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针对"聚落"中城乡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城乡空间结构与规模结构这两个微专题分别从高考解析、知识精要、真题透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高黎贡山中部地区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该地区聚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当地聚落分布总体受地形起伏度、河流水系的控制,随地形位置差异,该区域聚落表现出3种基本格局模式;在研究区的北部,高黎贡山西坡龙江左岸的大面积台地以聚集型聚落为主;东坡怒江沿岸的河漫滩之上的阶地多为松散团聚型聚落,在支流洪积扇则表现出具有一定核心的扇形分布格局;高海拔山地则以离散型小聚落为主,聚落演变反映了地形地貌主控作用下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对聚落扩展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传统聚落特点及其GIS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传统聚落的起源有干栏居、洞居两种,东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聚落空间形态、民居特色、文化内涵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前者以纬度地带性为主,后者以垂直地带性为主。以GIS技术为支撑,设计和制作南方传统聚落信息系统,初步建立了数据库,以及对有关的文本和图形、图像等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可以服务于人居环境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环境演变研究、建筑学、旅游经济活动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湘 《文教资料》2014,(18):55-56
"聚落考古学"在中国还是个新鲜词,对它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作者在回顾欧美聚落考古学发展历史和前人有关聚落考古论述的基础上,试对中国聚落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做一粗浅思考,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聚落考古学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中国传统聚落具有两大特征:自然生态和景观特征来剖析背后的思想文化根源,中国传统聚落不仅仅强调了概念的整体性,还提倡尊重自然,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生活的生态理念,而且还十分尊重历史,尊重保护地域特色的文化理念,这一切都是现代文明社会所缺失和需要吸收、借鉴的地方,希望能对当前村镇的建设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典型屯堡普遍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这一空间特征与其形成的历史过程相关,并得以延续至今.其中,寨墙寨门、主次街巷体系和中轴主街以及村口塘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三项.即寨墙和寨门可以确定出较为规整的聚落边界;主街作为全村的主要中轴线与各条次巷相连,形成尺度差异明确的主次巷道体系,各种重要建筑如村庙和戏台沿主街布置,并紧邻场坝;村口塘则位于村庄中轴线延伸的寨门前,与中心场坝遥相呼应;这几种空间模式所反映出的结构严整、主次分明、层层围护的军事卫所空间组织特征,与历史文献中记载一致,承载了屯堡历史上抵御外敌的重要村落历史记忆;在"屯戍体制"逐渐瓦解后仍能在后代的村落演变中得以保存,仍然是全村各种重要的仪式活动的中心发生地,同时在"屯堡"主体性的延续与重构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了屯堡村落中鲜明的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