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强调学的政教功用价值,是中国古代论的一个重要传统,这一传统贯穿古代论史及学史之始终。政教功用现对于古代学创作、反对形式主义学思潮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古代学实用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社会政治功用价值和审美乐功用价值构成了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基本框架。这两种功用价值也是当代文化对文学的基本要求,因而古今文学功用价值论具有相通的特点。这种相通使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挖掘整理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有助于当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以“诗的国度”来赞誉和强调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诗歌。较之诗歌而言,其产生时间更早,使用范围更广,实用价值更大。然而在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有关古代散文的研究著作与有关古代诗歌的研究著作相比,数量要少得多,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上了现代学术界重“诗”轻“文”的倾向。显然,这种情况与中国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主要是由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专题类选修课程构成,三者相互补充,大体上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的文学面貌和古代文学课程的体系性。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5.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曹萌教授运用这组关系实现了他多年的学术理想。从2002年发表《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到2006年出版《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传播研究》和4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资料汇编》,可以明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二是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阚说。上述三个维面,其论说的内容都主要围绕中和之美、微婉合度、温柔敦厚等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7.
古代酒文化中的宋代女性文学思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酒文化为古代文学提供了广大的审美空间和审美对象。但是宋代女性文学沉淀于酒文化中的思乡主题却与男性主流文学不尽相同,它虽然缺乏男性文学广阔的时空境界和独立自由的抒情主体,却在有限的审美时空里抒发了古代女性历经战乱、异域飘零的情感体验,真实叙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遭遇中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当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框架建构上仍是以男性创作为主,有意或无意地排挤了女作家与女性作品,这不仅遮蔽了古代文学的原貌,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仍须注重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锐 《黑龙江教育》2006,(1):130-131
诵读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阅读教学法。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而言,其中“读”的地位,尤为突出。如何把古代整体诵读和当今文章分析的方法有机结合是目前古代文学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诵读教学的读法指导实在是今天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给予《诗品》以足够的关注,它们尽力发掘《诗品》的理论品格,彰显《诗品》在诗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展示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文化侧影。它们的书写形象地展示了魏晋六朝文学在民国时期的接受效应,全面地展现了民国文人重新发现传统的力度,构成了民国文人深沉的魏晋六朝情结发扬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身份问题本来是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但也被引入了文学研究,尤其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比较,存在文化身份的语境.将政治学中的身份认同理论转换于研究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文学问题,可启发我们思考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山水游记与传统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是现代游记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在这些游记作品中,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自然维度在20世纪激进的文学书写中失落之后在某种程度得到了恢复,有力地弥补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中的不足,他的山水游记同时具有重要的审美与心理治疗作用,且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次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代书院与现代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其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重要制度,如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励品行,非以弋功名、各用所长,因材施教及讲会制度等,不仅对当时社会政治化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对现代研究生教育也具有极大的启示,亦可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来的中国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实质性特 征。这是由中国社会高度政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这样。中国古代哲学在主题、世界观、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都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几千年来伟大中华民族寻求生存和发展,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消弭战乱、治国安邦的丰富政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秉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丰富理论遗产,建构好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章永康是清代黔西北诗坛上的著名诗人,才气纵横,功力深厚,名动京师,在黔西北、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他的不少诗歌充盈着忧念民生,关切国事,指责时弊的忧患意识,但最为集中地表现其忧患意识的,是他的《行路难十二首》。忧患意识萌芽于殷周时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整个封建社会和现当代,渗透于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主题之一。章永康诗歌的忧患意识是对古代诗歌中忧患意识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活态文化的偏见,也促使我们更全面地审视中国传统风俗画的内容。中国传统风俗画中记录的古代大量社会风俗、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成为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补充,传统风俗画也由此获得了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食客在春秋战国的政治、外交上有过重要影响,到秦汉时,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食客由政治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转型,食客文学集团孕育产生。以吕不韦文学集团、梁王文学集团、刘安文学集团最负盛名。食客文学集团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集团的滥觞。  相似文献   

19.
《和汉朗咏集》将汉诗与和歌并列编集的双语体例在中外文学关系史上罕见其偶。其中浓郁的汉文学特色与鲜明的日本文化性格奇妙组合一体。该书既显示了古代中国文学的跨文化魅力.也表征了古代日本文学的双重传统。自古以来被日本学界视为珍贵经典的该书理应进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