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著《斯万的爱情》完整地描写了斯万在与奥黛特的恋爱过程中的内心的诸种变化。这部小说小说把音乐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联系,塑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普鲁斯特作品的音乐性,表达作者独特的美学观念,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自古希腊以来,"摹仿说"与"镜子说"一直占据着文学创作"真实观"的主流地位,这一共识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中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完备。然则现代主义的盛行,特别是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对真实的认识。在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观照下,以《斯万的爱情》为例来探寻普鲁斯特对真实与时间的看法,可以还原其建立在独特时间观基础上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3.
李昕洋 《文教资料》2020,(1):47-48,65
本文比较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斯万之恋和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道连格雷之恋,剖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奥黛特与西碧儿在恋情中起到的符号性作用,以及理想爱情的幻灭过程。在两场较为典型的作为艺术理想的象征符号的恋情中,探究其塑造及叙述过程中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4.
费香娟 《江苏教育》2012,(Z1):15-16
那些书,静立于书架中,因为工作和生活,被挤出主人的视线,寂寞地站立在那里,一站竟是多年。那些书,曾经是学生时代省吃俭用从大小城市的书店、地摊精挑细选来的,也曾是爱不释手、秉烛夜读的,或者是辗转索求、失而复得的,现在虽说没有被抛弃,却被遗忘在角落里,像昔日的那些朋友,只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再也没去联系过。某天下午打扫书房,随意从书架抽出一本:《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斯万家那边》,1989年6月第1版,马塞尔·普鲁斯特著。翻开书,扉页上是大学密友的临别赠言。这个当年长发飘飘、能纤手  相似文献   

5.
斯万高利效应 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博览会上展出过一副名叫"斯万高利"的魔牌,表演者先将牌摊开让观众看清楚每张牌都是不同的,然后让一名观众随便抽出一张,假如他抽到的是红心Q,他不用告诉表演者,把牌再放到整副牌中,表演者任意洗完牌后大叫一声"斯万高利",然后摊开牌,观众就会发现每一张牌都变成了红心Q.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斯万高利效应.  相似文献   

6.
立行 《家长》2013,(Z1):52-53
如果父母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那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也会逐渐养成乐观品性。美国亚利桑那州博览会曾展示过一副让人着迷的"斯万高利"魔术牌。表演者先将牌摊开让你看清不同的牌面,然后你随便抽出一张。如果你抽到的是红桃K,不告诉表演者是什么,然后又把它塞回牌中,表演者任意洗牌后,大叫一声"斯万高利"当牌摊开时,每一张都变成了红桃K。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遭受挫折不及时排解,而是任由挫折像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分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斯万的"输出假设"理论入手,探讨了了两种假设理论的意义,以及二者在目标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继而探索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两种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具体实践,成功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换喻在普鲁斯特的文学世界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却因为隐喻的强势地位而受到了一定冷落。本文旨在通过对隐喻和换喻的关系探讨,对换喻关系哲学意义的探寻,以及换喻对普鲁斯特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研究,挖掘并论证国内学界鲜有提及的普鲁斯特换喻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水意象入手,分析普鲁斯特的思想和贯穿整部小说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经典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进行精神分析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追寻》一书的内容和普鲁斯特的现实经历,将逝去的时光与精神分析中有关客体的概念,以及作者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俄狄浦斯情结连接在一起。分析显示出普鲁斯特一生所承受的巨大矛盾和困苦是与其父一母一子的三元关系密切相关的。父亲未能承担起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母亲对于丈夫的矛盾情感,都对普鲁斯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通过书写,普鲁斯特最终理解了心中不停振动的俄狄浦斯时刻。  相似文献   

11.
知亦有涯     
正最近读周克希先生翻译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后记中有一句引用法国作家法郎士的话,"生命太短暂而普鲁斯特太长"。周先生最早参与翻译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觉得表达意犹未尽,决定独自翻译。周先生用了十多年时间译出一、二、五卷,感觉自己精力有限,最后放弃了翻译。我觉得周先生这个  相似文献   

12.
普鲁斯特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以其高超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成为小说世界的奇观,此部小说大量应用"叠印修辞",创造了小说作品中奇妙生动的非线性表达的叙事景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经典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进行精神分析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追寻》一书的内容和普鲁斯特的现实经历,将逝去的时光与精神分析中有关客体的概念,以及作者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俄狄浦斯情结连接在一起。分析显示出普鲁斯特一生所承受的巨大矛盾和困苦是与其父-母-子的三元关系密切相关的。父亲未能承担起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母亲对于丈夫的矛盾情感,都对普鲁斯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通过书写,普鲁斯特最终理解了心中不停振动的俄狄浦斯时刻。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4,(8):50-50
问卷由来 普鲁斯特问卷因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而闻名,它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作者Marcel Proust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一次调查,答案有很大不同,后来研究普鲁斯特的人士还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一个作家成长的变化。再后来,《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开始在每期封底搞普鲁斯特问卷专栏,专门挑一些知名人士来回答。通过该问卷问答,能较为全面地展示答卷者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及特质。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4,(7):47-52
普鲁斯特问卷因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而闻名,它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作者Marcel Proust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 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一次调查,答案有很大不同,后来研究普鲁斯特的人士还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一个作家成长的变化。再后来,《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开始在每期封底搞普鲁斯特问卷专栏,专门挑一些知名人士来回答。通过该问卷问答,能较为全面地展示答卷者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及特质。  相似文献   

16.
那些书,静立于书架中,因为工作和生活,被挤出主人的视线,寂寞地站立在那里,一站竟是多年. 那些书,曾经是学生时代省吃俭用从大小城市的书店、地摊精挑细选来的,也曾是爱不释手、秉烛夜读的,或者是辗转索求、失而复得的,现在虽说没有被抛弃,却被遗忘在角落里,像昔日的那些朋友,只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再也没去联系过. 某天下午打扫书房,随意从书架抽出一本:《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斯万家那边》,1989年6月第1版,马塞尔·普鲁斯特著.翻开书,扉页上是大学密友的临别赠言.这个当年长发飘飘、能纤手轻弹一支《渔舟唱晚》古筝曲、也能乱涂几幅水墨兰竹画的女孩,曾经搅乱了大学校园里不少倾慕者的心绪呢.如今,她却已身穿检察官制服,为彰显公平、守护正义而在公堂上唇枪舌剑.  相似文献   

17.
钟代文 《教育》2014,(10):52-47
问卷由来 普鲁斯特问卷因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而闻名,它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作者Marcel Proust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一次调查,答案有很大不同,后来研究普鲁斯特的人士还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一个作家成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4,(9):52-52
普鲁斯特问卷因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而闻名,它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作者MarcelProust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一次调查,答案有很大不同,后来研究普鲁斯特的人士还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一个作家成长的变化.再后来,《名利场》(VanityFair)杂志开始在每期封底搞普鲁斯特问卷专栏,专门挑一些知名人士来回答.通过该问卷问答,能较为全面地展示答卷者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及特质.  相似文献   

19.
普鲁斯特(Proust)的时间观深受柏格森(Bergson)的"绵延"影响并延续至生命状态。柏格森认为:"真正的时间是绵延,绵延是由每一个瞬间构成,界限不明,相互溶合,组成延续不断的生命之流。"这也是《追忆》之所以不是自传,而属现在自然回渡过去的记叙文。从玛德莱娜到贡布雷,重现的时光并非割裂之片段,而是今昔互延续。"现在"情境与"过去"感觉相一致的契合,需要无意和偶合,没有回忆,就没有"昔",亦没有"今"。本文从"绵延"时间观来分析《追忆似水年华》的今昔延续,研究发现:普鲁斯特在绵延的时间概念下,意识如溪流般随意穿梭于生命的各个阶段,并找到了自我,他摆脱了物理时间,完成了生命的完整和绵延。  相似文献   

20.
法国现代小说家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无论从主题到写作手法都与"时间"有关.在作者的心中,这个"时间"有着独特的哲理内涵,它是生命本身,是感知存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