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小学学什么     
蒋保华 《师道》2010,(10):18-21
仰望教育的大师何谓教育大师?他们应该是一个民族里能够仰望教育星空的人,能有效地承续"五四"以来的现代教育思想资源,张扬教育思想,关注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将儒家思想与教育融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当时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教育界无可争议的鼻祖。近现代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堪称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两位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但经探究比较可知,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吴宓、胡适两位著名学者同为"庚款"留美学生。吴宓师从哈佛教授白璧德,受到新人文主义的熏陶,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受教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毕生实践着实用主义教育观。吴宓、胡适所受导师的影响及二人本身在哲学观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教育思想的相通与差异。本文在综合比较了二位学者之间教育观的异同处及其形成原因后揭示了他们的教育观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和邰爽秋并称为"中国教育界四大怪杰"。其中,陶行知和邰爽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而且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过,都深受杜威教育学说的影响。陶行知和邰爽秋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众立场"和"建设精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既有相通性,也有差异性。陶行知在南京办晓庄师范实验"生活教育",邰爽秋在上海西郊实验"民生教育",他们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通过对两位教育思想的渊源、性质、目的、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及教育实践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晰的把握他们的教育思想的脉络和精神内涵,以便于吸纳他们的教育智慧,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都是在批判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弊端基础之上并借鉴吸收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基础之上形成的.他们二人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就"活教育"思想与生活教育思想在目的论、方法论和课程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影响和价值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本文深入剖析二者的相通之处和差异所在,感悟两位大师的教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吴宓与徐复观,一位是学衡派的主将,一位是现代新儒学大师,两人都曾留学国外,吸收了不少国外的学术思想。但从他们二人的学术立场看,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在对待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中较重要的两个概念"性情"和"载道"时,两人又呈现出同中有异的表现。文章旨在从"性情"和"载道"两个概念入手,比较其二人的文艺思想,不仅再次彰显两位学者各自优秀的思想理论,更希望对当下被西方化思潮充斥的中国文学界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诠释学专注语言作为开端性言说的神秘,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着重于解释理解之谜,巴赫金的存在主义诠释学主张有着独立意识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三位大师的诠释学思想虽各具不同特点,但在思想的现代性上却一脉相通,即他们都主张诠释学的意义只能在对话中生成。论文通过"谁与谁的对话"、"对话是如何展开"、"对话有何意义"三个问题视域来分别挖掘大师们各自的对话思想的特点与意义,在尊重差异中实现各种诠释学对话思想的互补共存,以此深入理解现代诠释学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我国大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许多学生干部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行为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提升其处理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干部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相应探讨,以期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杜威“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相关道德教育的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位教育大师的德育思想对跨入新世纪的当代道德教育工作仍不乏启迪作用,使我们更加重视教育在德育客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各种活动在德育客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考入重点高校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环境里都是佼佼者,部分学生容易养成骄傲、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习惯.这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成长成才有弊无利.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用"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指导,从各方面帮助解决.  相似文献   

12.
沈从和川端康成是中外学史上的两闰广为人知的,以擅长描写女性生活和女性之美而成绩卓然的学大家,在东方化背景下,他们塑造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代表,反映了他们相似而又相异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念;他们用女性生活所营造的至悲至美的艺术境界,折射出两位大师对女性和人情之美的思考和追求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是著名的作家、文学大师:张大千是著名的美术家、国画大师。两人虽在不同的艺术领域耕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美食,都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两位大师交情颇深,尤其是在国外生活期间,偶有相见更是亲热无比,必然共享佳肴,同饮美酒。所以,他们不仅有情缘,更有食缘,下面讲述的是两位美食家一次因缘际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学生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上进、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唱读讲传"活动,以其"内容具体化、对象群众化、形式生动化、推进常态化"的特点,贴近了学生生活,迅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上树立了旗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跟着进了屋?"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故事中如此,教育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爱学生,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您的爱,才能找到教育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美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世界各国尽相学习的国家。不仅学习他们的体制、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可见两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地位。而美国与德国由于国情不同,音乐教育思想也必然具有差异性。但通过对两国的音乐教育思想文献进行仔细的分析,两国在音乐教育思想上还是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都主张音乐教育强调音乐实践,而音乐实践应该以音乐要素的学习为起点,将音乐实践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注意传承音乐的文化性和民族性思想。可见,音乐教育的"体验性"、"实践性"、"要素性"、"生活性"、"文化性"、"民族性"是两国音乐教育界在音乐教育思想所达成的共识,是两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祝文明 《文教资料》2011,(21):227-228
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影响到大学生成才的发展过程。面对"90后"大学生,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的"80后"高职辅导员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在分析"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研究他们与"80后"高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80后"高职辅导员的内在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与数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下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这一深邃的思想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孙中山和熊希龄教育思想的异同。指出他们两位是我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十分注重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通过对孙、熊二人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虽存在差异却有着更多的共识。同时对比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教育事业改革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